一次投稿將同時發布六大平臺
凡發表于大河文學的作品,將自動同步發布于騰訊新聞、騰訊快報、網易新聞、360圖書館、一點資訊、頂端新聞等六大媒體平臺,被多渠道傳播。閱讀量較高的文章還將發布于人氣火爆的今日頭條、百家號、搜狐新聞、簡書等大河文學融媒體矩陣平臺。需轉載原創文章的可申請授權(編輯微信:dahewenxue2020)。大河文學投稿郵箱:dahewenxue@126.com
今年的三八節適逢周末,朋友們決定搞一次“說走就走”的自駕游?;蛟S是天上的仙家也要為女神們慶祝節日吧,那天風和日麗,非常適合戶外活動。
磨山野趣
第一站我們來到了磨山。磨山在南陽市區西北約11公里處,該山以出產石磨聞名方圓左右。石磨,早已完成歷史使命。我小時候,電燈還沒有進村入戶,村里人吃面粉離不開石磨石碾?,F在各地都在打造風景區,磨山也不例外。山水風景大同小異,幾個人商量著從磨山最北坡爬一次野山。所謂野山,就是人不咋走的山。
仰望磨山北坡,山不太高,目測與我們社旗縣的霸王山差不多,海拔有二百多米。背陽的山坡春天來得遲緩一些,還見不到“山杏經春半吐紅”,更沒有“槿籬茅舍繁花里”。山上春草未現,櫟樹等雜樹枝枯葉敗,只有馬尾松樹泛著新綠。山風吹過,一簇簇早已成熟的黃背草簌簌有聲,粗壯的莖稈在太陽下閃爍著油光??赡芎芏嗳藢S背草不太熟悉,它是一種比燕麥莖稈更高大堅硬的植物,嫩莖葉可以喂牲畜,成熟的葉稈可用于造紙蓋房。印象中我家老院的兩間堂屋,就是用黃背草蓋的房頂。父輩們時常說起,他們年輕時家里缺柴燒,秋后常去老北山(就是霸王山)砍樹枝割黃背草。
我們從山腳向上爬,剛開始還有一條不甚清晰的羊腸小道,厚厚的櫟樹葉夾雜著馬尾松的針葉鋪在上面,稍不留神,腳下打滑,大家手腳并用,抓樹攀石,互相提攜。一處坡陡,我發現大石頭旁邊有一根指頭粗細的野藤,足有十多米長,我用它當繩子拉老趙。她嚇得不敢拽,生怕藤條斷了。我告訴她野藤很結實,大膽拉著走。小杰把拉藤爬山這一插曲拍了視頻發進群里,并戲稱這是“纖夫的愛”,惹得我們這對老夫老妻喜笑顏開。
爬了一段,女神們后悔沒有隨身攜帶登山杖,于是,就地取材,把路邊的斷樹枝利用起來,挑選結實的,去頭掐尾,自制手杖,繼續前行。爬著爬著沒路可走了,一位朋友說,魯迅先生講過,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有了路。咱自己開路吧!山上雖然沒有太多的荊棘,但也有野酸棗、野枸杞等帶刺的小樹灌木阻道,我們兩個男同志自告奮勇做先鋒官,前面探路,讓兩位女神隨后。雖說加倍小心,下山時我發現右手食指不知啥時候被劃破一個小口。
快到頂時,大家都爬累了,坐在亂石上歇息。俯身望:散落在林間草叢中的石塊,或突兀挺立,或悠然躺臥,或臨崖聳峙,型態各異,大小不一。抬頭看:山體上有些地方沒有任何覆蓋物,裸露出大塊的巖石,有的上面有一薄層水膜潺緩下流,好似一處處微型瀑布;有的上面干燥平坦,宛如一張側立的碾盤;有的點綴幾斑苔蘚,似乎一幅抽象派春意圖。如此等等,難以盡述。放眼觀:西南面的羊山青蒼,與磨山僅有一溝之隔;北邊的精山,輪廓清晰可見,隱約可見梅海波瀾。
下山時,我們偶然從腳下的枯葉堆里發現幾棵橡子,又在一塊土厚的腐葉下面發現一片山韭菜,揀采一些,也算是意外收獲。
塔子山賞梅
從磨山下來,北行大約3公里到達第二站精山,這一站是我們要著重欣賞的風景。精山又名塔子山,傳說東漢末年有黃巾軍在此盤踞,宋代曾在山頂建有磚塔,現今早已塔毀磚無,取而代之的是一座金屬信號塔。
一條高速緊貼塔子山南側走過,車過高速路下通道時,看見墻上有一行標語,“謝莊無所有,聊贈一枝春”,這句話套用了南北朝(也有人說是三國)陸凱的《贈范曄詩》,說的就是梅花。這詩也讓我想起梅花的歷史。梅原產于中國西南地區,逐漸傳播到全國各地。據考古和文獻資料證實,我國至少有7000年梅花應用史,3000年梅花栽培史。梅花因其傲雪欺霜冰清玉潔凌寒獨芳的特點被尊為花中四君子(梅蘭竹菊)之首,歲寒三友(松竹梅)之一。
來塔子山參觀的人很多,進山的公路兩旁早已停滿了車輛。幾經周折,我們才找到了梅林邊的一處草地,好歹停住車了。
“春風如貴客,一到便繁華”,塔子山的春天比別處來得更早,空氣都是甜的,梅花映紅了游人們的笑臉。呼吸著撲鼻而來的幽香,到景區入口處購票(平時并不售票)時,我順便給服務人員攀談,得知道這個山屬于臥龍區謝莊鎮龔河村,山雖不高,周圍卻有2000多畝梅林,現在花事正盛,最好看的地方路邊有標志。順著公路前行沒多遠,“主景區入口”路標赫然入目,兩側梅林一望無際,燦若云霞。
隨著游人在花叢中穿行,感覺清香越來越濃。無論是青春少年還是白發翁媼都沉醉在花海之中,拍照打卡自然少不了。我們把照片傳到群里,在外地的女兒看見了,說沒有拍出人在花海的迷人效果,并立即給予場外指導,發來小紅書拍照秘笈。老趙試著一用,果然拍出了暢游花海的美照。
再往前走,是一處山溝。站立溝岸,但見滿谷梅花爭艷,紅的、白的、綠的、粉的、黃的,五彩繽紛,姹紫嫣紅,真的是梅的世界,花的海洋。紅色的花,熱情似火,東風吹著便成春;白色的花,潔白晶瑩,一樹梅花一樹雪;綠色的花,清新典雅,自然如玉美無瑕;粉色的花,俏麗可人,斜倚畫闌嬌不語。還有黃色的梅花,苞如金豆,花似蠟染,她笑迎賓朋,欲說還羞,她是臘梅花呀。臘梅本是臘月盛開的花,我們賒店的臘梅,三八節時已經凋零殆盡,塔子山的臘梅竟然也和梅花一同進入盛花期,這是應該是謝莊特有的景色吧。
溝連著小湖,路一直蜿蜒到湖邊,成了湖岸。湖邊有一座古色古香的六角亭。亭上有副草書對聯,我們幾個研究一番,一致認為是:滿山梅樹,遍地香雪。橫批:寒香亭。亭內小憩,但見小湖波平,多彩的梅林與翠碧的青山倒映湖面,分外妖嬈;亭外新柳依依,梅香陣陣,正可賞柳眼梅腮。沿湖岸邊放置了一長溜盆景,一株株梅樹彎曲盤旋,疏影橫斜,或紅或白或深或淺的嬌花照水,宛如風情萬種暗香盈袖的嫣然美女。看著那一盆盆造型各異的梅花,仿佛聽到有人在講:“梅以曲為美,直則無姿;以欹為美,正則無景;以疏為美,密則無態?!?/p>
梅林中也有很多是老樹,看那粗壯的主干估計有幾十年樹齡了,他們有的虬枝盤旋,有的沖天直立,有的古樸蒼勁,一個個青春煥發,活力依舊,爭著把鮮花堆滿枝頭。
在繁花如雪的梅林里徜徉,看那風曳花舞,嗅那浮動暗香,讓人心曠神怡,寵辱皆忘。微風過處,落英灑在女士們的身上發間,粘在額頭手腕,好像梅也知道女神們在過節,要贈送她們一次梅花妝。
在主景區兜了一大圈,慢慢往山上轉,梅花一直陪著我們到半山腰,再往上正在修路,馬尾松和雜樹取代了梅林。我們沿著小道,很快爬到山頂,一小片一小片仙人掌好像粘在光光的大石上,它們是在默默等候我們的到訪嗎?山脊上一道長長的鐵絲網把山分成兩半,無法去探訪另一側的景色。
在山頂向下望,從山腰到山腳,處處都是梅林,那真是梅海茫茫,連綿不斷,繁花似錦,五彩斑斕。俯瞰梅海,仿佛看見“梅妻鶴子”的宋人林逋孤身端坐,執酒邀梅,對酌山花開,一杯復一杯;好似聽到元代王冕在吟詠: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
在山頂時我們還發現,景區北邊的人和車更多,有幾個闊大的停車場滿滿當當都是車。離開景區時,繞了一大圈路,本以為躲過了堵車的地段,誰知竟然又走到了北入口外,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于駛入坦途。
好漢坡驚心
第三站,我們到了紫山的好漢坡。我們離開塔子山后,準備先吃午飯再去麒麟湖風景區。途中,飯店不多。在“老力飯店”用餐時,正好望見了東北邊一帶綿延好多里的青山,距離最近的山坡上有很多明晃晃的道道。那些“道道”曲里拐彎,縱橫交錯。跟飯店的老板打聽那兒是啥地方,老板說那山是紫山,看著像截掉一節的山坡叫好漢山,道道都是車軋的路。我又問好漢山是不是抖音里常說的“好漢坡”,老板說,對對對,就是好漢坡,又叫母豬嶺,人們喜歡在這兒賽車。誰的車能爬上母豬嶺最高處,獎勵一只羊,所以也有人叫它“牽羊嶺”。
以前有幾個朋友發過在好漢坡看賽車的圖片,沒有細打聽在哪兒,誰承想今天不期而遇,算是跟著女神們沾光了。俗話說:擇日不如撞日,既然遇上了,咋能不去看看呢?
帶著獵奇心理,我們飯后就去那里觀賞。離飯店不遠,就是上山的路。起初是水泥路,走著走著變成了土路。土路起初還平緩,越走越疙瘩,越走車轍越深。我的車確實很不行,本人車技更不行,剛上了不遠土坡,就被蹭了兩下底盤。朋友們說,還是別再上坡了,找個能停車的地方停下吧。于是找一寬敞處停車,徒步前行。
遠遠望去,好漢坡上人頭攢動,車來車往,彩旗飄飄。汽車的轟鳴聲不斷,不時還夾雜有人的驚呼聲、小販的叫賣聲。真個是:車如流水馬如龍,旌旗獵獵踏征程。
邊走邊看,坡東北側林木蔥郁,坡西南這一帶比較開闊,樹木很少,基本上是空地,沒有種啥莊稼。這里地貌比較奇特,可以說是溝壑縱橫,溝連著坡,坡連著溝,溝多是很深的溝,坡多是很陡的坡。溝溝坡坡都有車輪碾壓的痕跡,就是剛才看見的“道道”,頂部的長道道一直通到好漢坡最高處。同伴們說這兒是個打伏擊戰的好地方,能隱蔽幾萬人馬。沒搞清是山上的水沖刷的結果,還是人工開挖出來的。我們徒步前行的途中,很多游客正在往嶺上匯集,也見到幾輛越野車正在溝底行駛。其中有一輛綠色越野,從北邊高坡沖下來,跑到溝底,之后又爬上坡頂。這個綠車司機的車技非常厲害,觀眾們紛紛給他點贊,叫好,加油。眼見綠車又一頭沖向另一深溝。驚嘆艷羨之余,感覺自己的車和技術都和人家差了十萬八千里。
繼續往前走,遇到一個騎一匹馬另牽一匹馬的人,他來回在好漢坡巡邏。我原以為他是搞救援的,誰知也是做生意的,20塊錢繞著平坦的坡頂部轉一圈。東邊樹林有人吊著網子床休閑,有人抱著麥克風練唱,也有搞實況直播的。我親耳聽到一位女播主說:“你看這兩輛車真是小四輪進沙灘——惡整冒黑煙?!碑敃r正好有兩個中學生模樣的孩子開著兩輛紅色沙灘車慢慢騰騰從坡底吃力地爬上來,我看那倆車倒更像兩只蹣跚而行的大螃蟹。
又翻過了幾道溝,看到幾個上上下下練車的年輕人,技術都挺牛,其中一個人的車竟然是倒著從溝底開到溝頂的。到達了母豬嶺跟前,母豬嶺是好漢坡最高處,基本沒啥樹木。那個地方有倆靠得很近的超級上山車道,下邊稍緩,上半部非常接近90度坡,而且上面山石疙疙瘩瘩,這可真是懸崖上開車道——立陡立陡??!車道頂部連在一起,兩側站滿了觀眾,在那兒向下看。車道底部坡下人滿為患,人群中間有賣飲料礦泉水和方便面等物品的攤位。緊挨著攤位,有一個小伙子坐在一輛噴有救援電話的舊越野車頂上,對著話筒在喊:“XX火鍋店獨家贊助,車開到頂上獎勵一頭羊。還有人兒挑戰沒有?馬上4點了,咱們就要收攤了。還有人兒挑戰沒有?沒人挑戰,4點收工。收工去哪兒懟兩杯,現在掃碼,XX火鍋店立減99元。”這時有位中年男人開著一輛白色的車過來,這個車沒有車頂,帶有救援標志,司機沖了兩次都沒有上去。然后,拿話筒講話的小伙子下來,親自去駕車,沖到半截,照樣退了下來。
我們旁邊有個人,他好像是這里的常客。他對我說,今天上去了4輛車,前幾天還有車翻下來。又說,這個賽車啊,可不是誰都能玩的。車厲害,也得車技好,有膽敢拼才能沖上去。
正說話間,一輛白色越野車從母豬嶺頂上準備下來,車道兩邊的人紛紛找地方躲避。只見白車一個前輪子忽然從石頭上跳起來,車頭向上翹了翹,車身歪了幾歪,有點要翻車的跡象,好在有驚無失,安全下嶺。把大家嚇得可不輕,旁邊一個女士捂著心口說:“我里媽呀,嚇死了,心都快蹦出來了!”
好漢不好當啊,還是早點走吧。下午4點,我們離開時,剛從一個鋪著墊子在地上玩的小孩兒身邊走過,不知從哪兒滾下來一塊石頭,聽見孩子叫了一聲,回頭看時,小孩趴在地上,領他玩的大概是孩子爺爺,他正在叫那孩子。剛才拿話筒那個小伙子走下來問:“咋樣,碰著沒有?”只見那個兩歲左右的小孩又慢慢起來,看來是沒碰著,這次把我也嚇了一跳。
看來,這個賽車活動確實是有危險,不管是司機還是觀眾都需要做好安全防護。
本打算去麒麟湖玩玩,但是離開好漢坡時,我的車又被蹭了兩次底盤,同伴發現車前頭往外流水兒,我下車伸手一摸,是紅色的,知道是防凍液漏了,然后趕緊開車離開好漢坡。開到公路,發現車上的溫度計已亮紅燈,溫度90°C。那兒前不著村,后不著店,沒辦法,咬牙繼續走。大約10分鐘,溫度達到了130°C,這時決定停下來歇歇降降發動機溫度。
碰巧,在這里有一家修車店,檢查后說是以前已經蹭壞了水箱支架,托不住水箱,水箱位置下降,早晚要蹭壞水箱。水箱老板還得去南陽進貨,從下午4點30分修到7點10分,天大黑了,打道回府,我們的第四站留待以后做首站吧。
總之,這次出行,有女神們護佑,逢兇化吉,一切基本順利,還算一場開心之旅,我們也跟著過了一次別樣女神節。
作者簡介
李志國,河南省社旗縣饒良鎮人,喜愛讀書散步,現在社旗商務部門工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