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出遠門、背上行囊奔赴遠方的時候,請記得在冰箱里放上一枚硬幣。
這個舉動,背后藏著大學問。
當你滿心歡喜地踏上旅程,或因公出差忙碌于異地,或度假休閑沉醉在遠方風光時。
家中無人,冰箱卻仍在運行,萬一遭遇停電,那冰箱里儲存的食材可能就會壞掉。
等你歸來,可能早已恢復了電力,打開冰箱準備做飯時,并沒發現什么異常。
如果你是放了一枚硬幣在冰箱里面,就如同有了一個“偵察兵”,它能不動聲色地記錄冰箱的“工作狀態”,讓你即便遠在千里之外,回家也能知曉家中是否曾停過電,冰箱內的食物是否還健康安全,是不是很神奇?
網友@他說:去云南旅游了七天,買的肉放冰箱一周多了吧,今天拿出來解凍后一股臭味,后放幾勺鹽、花椒油按摩放高壓鍋煮熟,熟之后臭味更濃。
我不死心,切成小塊,弄了一碗蒜末和辣椒放炒鍋炒熟,炒焦,出爐之后我輕嘗了一小塊,肉還是臭的。
明明去旅游前買的新鮮的肉,買回來還吃過一頓,為什么放在冰箱冷凍還會臭?
后來才發現出門期間冰箱斷電了兩天,肉已經壞了變質了,但后面又來電了,肉又被重新凍得梆硬,你根本看不出來,等你吃了才知道有問題,因為你的腸胃不會演戲。
我家也是,有次出門,家里冰箱還有很多庫存,土豬肉、海魚、臘排骨等等,半個月后回家,看著都凍得結實,所以愣是沒聞出有什么不對。
結果,那天晚上吃的就是冰箱內的豬肉和魚,一家人沒幾個小時就是上吐下瀉,去醫院抽血化驗后說是"肉毒桿菌中毒"。
后面,在網上被人科普,說在冰箱內放一枚硬幣就知道你出門期間,冰箱有沒有斷過電了。
我發現,這真是一個好辦法,自此,再沒出現過問題,出門回家一看就知道是什么情況了。
硬幣怎么放?
具體操作:將一碗或一杯水放入冰箱中冷凍,待其完全凝固凍成了冰后,在冰上放置一枚硬幣,并將這碗冰放在冷凍層頂部。
當外出歸來后,只需打開冰箱看一下,就知道是否發生過斷電的情況。
如果硬幣還在冰面上,那就表示沒有斷過電。
若硬幣在冰下,那就說明發生過斷電,斷電多久要看硬幣的位置處在一個什么高度。
硬幣要是越下,說明斷電時間越長,硬幣要是靠上,則說明斷電的時間比較短。
如果看到硬幣掉到杯子底部了,那就表示杯子里的冰已經全部融化了,停了很長時間的電了。
可能有人會質疑,現在還會出現停電的情況嗎?
當然有,比如以下這幾種:
夏天片區電力超負荷,會短暫停電。
電路維修,這種一般都是上班時間。
電卡欠費,還有的小區會有物業給業主斷電的情況。
這些,都會讓你家冰箱里的魚肉、牛排體驗冰火兩重天。
總結:
在這個萬物互聯的時代,最靠譜的守護神往往是最土的辦法。
不得不說,用硬幣來檢驗有沒有停電的這個辦法,把復雜問題干成了小學生算術題,它其實就是最原始的物理變化。
所以,下次收拾行李時,記得往冰箱的冷凍層放個硬幣,在食品安全這事上,還是不要心大為好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