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因表達的調控過程中,mRNA 的穩定性和翻譯效率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mRNA 在轉錄完成后,其 3'端通常會附加一段由腺嘌呤組成的 Poly(A)尾巴,該結構能夠增強 mRNA 的穩定性并促進蛋白合成。然而,在細胞質中,Poly(A)尾巴會逐漸縮短,最終導致 mRNA 降解,從而限制蛋白的表達量。而很多疾病的特征是特定細胞蛋白水平過低。
為解決這一問題,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的研究團隊提出了一種創新性 RNA 療法——mRNA 增強劑。該策略通過設計特異性短鏈 RNA,使其結合目標 mRNA 的3'非翻譯區(3'UTR),并攜帶人工合成的 Poly(A)尾巴,以延長 mRNA 的半衰期并增強其翻譯效率。研究人員在體外實驗中驗證了這一策略的可行性。在 HEK293 細胞和神經母細胞瘤 SH-SY5Y 細胞中,mRNA 增強劑顯著提高了 SYNGAP1、MECP2 等基因的 mRNA 水平,蛋白表達提升幅度可達 1.5 至 4 倍。相關成果以“Use of polyadenosine tail mimetics to enhance mRNA expression from genes associated with haploinsufficiency disorders”為題發表在 Molecular Therapy Nucleic Acids。
這項技術的核心在于人工 Poly(A)尾巴——一段由腺嘌呤組成的 RNA 序列。天然 mRNA 的 Poly(A)尾可延長其穩定性并促進翻譯,但隨著時間推移,尾巴逐漸縮短,觸發 mRNA 降解。研究團隊設計了一種短鏈 RNA 分子,其包含與目標 mRNA 的 3'非翻譯區(3'UTR)互補的“引導序列”及人工合成的 Poly(A)尾。當兩者結合時,增強劑能模擬天然 Poly(A)尾的功能,延長 mRNA 壽命,使蛋白產量提升 1.5 至 4 倍。
圖 | mRNA 增強劑的基本設計示意圖
為驗證效果,團隊針對MECP2(與 Rett 綜合征相關)、SYNGAP1(導致智力障礙)等基因設計增強劑。在人類神經細胞實驗中,SYNGAP1 的 mRNA 水平提升 4 倍,蛋白表達顯著增加。小鼠實驗中,通過脂質納米顆粒(LNP)遞送增強劑至肝臟和大腦,MECP2 蛋白水平提高 1.5 倍,SYNGAP1 在海馬和皮層等腦區的表達亦明顯上升。值得注意的是,增強劑未引發炎癥反應或非靶向效應,展現出良好的安全性。
圖 | 增強劑技術能夠有效提升小鼠體內 Mecp2 基因表達,且無炎癥
研究團隊接下來驗證了增強劑的廣泛適用性。針對調控細胞黏附與神經發育的 CTNNB1 基因(編碼 β-連環蛋白),他們設計了五組靶向其 3’UTR 不同位點的增強劑。實驗顯示,在 HEK293 細胞中,靠近 3’末端的增強劑(CB7)效果最佳,使 β-連環蛋白水平提升 2 倍;在 SH-SY5Y 神經母細胞瘤細胞中,下游 Wnt 信號通路的關鍵靶基因 EN2 和 DKK1 也同步上調,證實功能恢復。更令人矚目的是,在人誘導多能干細胞(iPSC)分化的神經元中,增強劑通過脂質納米顆粒遞送后,β-連環蛋白水平仍穩定提高 1.5 倍,為修復神經回路缺陷提供了直接證據。
對于大腦特異性表達的SYNGAP1 基因(突變導致自閉癥與癲癇),團隊采用顱內注射突破血腦屏障限制。通過柔性納米導管將增強劑精準遞送至小鼠海馬體,48 小時后檢測發現,海馬與皮層的 Syngap1 蛋白水平提升 2-3 倍,mRNA 增加 1.5 倍,而小腦因天然低表達未受影響。這種區域性調控優勢,為治療腦部疾病提供了重要參考。
為確保療效持久性,團隊對增強劑進行化學“武裝”:在 RNA 鏈首尾添加 2’-O-甲基與磷硫酰鍵修飾,使其抗核酸酶降解能力顯著增強。體外實驗中,修飾版增強劑在神經細胞中可維持活性超過 7 天,而未修飾版本 48 小時后即失效。電泳遷移實驗進一步顯示,化學修飾未影響其與 Poly(A)結合蛋白(PABPC1)的親和力,證明“穩定”與“高效”可兼得。
圖 | 化學修飾提升穩定性
mRNA 增強劑相較于傳統的基因編輯或病毒載體基因治療,具有諸多優勢。它不改變基因組序列,避免了基因編輯可能帶來的不可預測突變風險;并且它能夠精準調節蛋白表達水平,降低過表達導致的毒性反應;該策略采用 RNA 遞送,不整合至基因組中,因此具有更好的可控性和安全性。此外,mRNA 增強劑的設計靈活,適用于不同的基因,可拓展至其他單倍體不足癥,如 PURA、CTNNB1 相關疾病。
盡管 mRNA 增強劑技術展現出巨大的潛力,但仍需克服若干挑戰以實現臨床轉化。
首先,遞送系統的優化是關鍵問題之一。目前 LNP 技術雖然有效,但在不同組織和細胞中的遞送效率存在差異,尤其在血腦屏障(BBB)等屏障組織的穿透能力仍需進一步提升。研究團隊正在探索神經元特異性 LNP 修飾策略,以增強大腦中的 RNA 遞送效率;其次,增強劑的長期穩定性仍需優化。未修飾的 RNA 在體內降解較快,而化學修飾雖能提高穩定性,但需進一步優化以確保 RNA 的生物相容性。此外,不同疾病對 mRNA 表達的需求不同,例如 MECP2 過表達可能導致毒性,因此劑量控制和個性化調控策略需進一步完善。
未來,mRNA 增強劑不僅可能應用于單倍劑量不足,還可能拓展至神經退行性疾病、代謝病和免疫缺陷病等領域。此外,該策略或可與 siRNA、反義寡核苷酸(ASO)等 RNA 療法結合,進一步提高基因調控的精準性。
1. Torkzaban B, Zhu Y, Lopez C, et al. Use of polyadenosine tail mimetics to enhance mRNA expression from genes associated with haploinsufficiency disorders[J]. Molecular Therapy Nucleic Acids, 2025, 36(1).
免責聲明:本文旨在傳遞合成生物學最新訊息,不代表平臺立場,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和建議,以官方/公司公告為準。本文也不是治療方案推薦,如需獲得治療方案指導,請前往正規醫院就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