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各位要是翻開東北那本老黃歷,指定能瞅見隋煬帝和唐高宗爺倆在鴨綠江邊急赤白臉的樣兒。這高句麗啊,就跟粘豆包似的黏在中原王朝褲腿上,甩不掉還膈應人。今兒咱就扒拉扒拉這段陳芝麻爛谷子,保準讓您聽著比二人轉還帶勁!
一、老朱家那點發家史
話說西漢那會兒,東北那疙瘩還跟野林子似的。扶余國老朱家的二小子朱蒙,跟家里鬧掰了,帶著幾個馬仔跑到玄菟郡高勾驪縣(今遼寧新賓)。這地界當時就跟現在城鄉結合部差不多,老朱一拍大腿:“咱就在這兒整事兒!”
您可甭小看這縣城起家的政權,人家會來事兒啊!漢朝給個甜棗,他立馬跪著接;中原一亂,轉頭就啃鄰居家苞米。到了曹魏時期,這貨已經能把遼東太守毌丘儉氣得直跳腳,就跟現在隔壁老王偷你家WiFi還改密碼一個德行。
最絕的是他們搞“技術移民”。中原但凡有個戰亂,高句麗就舉著大喇叭喊:“來東北包吃住,送宅基地!”整得遼東地區跟春秋戰國似的,各路人才帶著鐵匠鋪子、種田手藝投奔。等隋朝老楊家統一中原時,這疙瘩已經攢下170座城,光常備軍就有60萬,擱現在那就是東三省GDP扛把子!
二、隋煬帝的三次“東北大冒險”
要說楊廣這小子,那真是人菜癮大。大業三年在突厥人帳篷里撞見高句麗使者,當場就急眼了:“咋地?吃著我家飯還往別家灶臺蹭?”這出戲整得,跟現在媳婦查手機抓小三似的。
頭回出征那叫一個排場!水陸兩軍號稱兩百萬,糧車能從山海關排到平壤。結果呢?遼東城下士兵剛架好云梯,楊廣從長安發來微信:“必須直播攻城,等我指揮!”前線將士心里直罵娘:這特么是打仗還是拍真人秀?
二次親征更邪乎。將士們餓著肚子啃樹皮,楊廣在行宮里啃烤全羊。最絕的是第三次,高句麗都舉白旗了,這爺非要人家國王來長安磕頭。結果人家轉頭就翻臉,氣得隋軍直跺腳:“這不耍人玩呢么?”您說這操作,比直播帶貨翻車還打臉。
三、老李家的“溫水煮蛤蟆”戰略
唐朝老李家可就精多了。李世民聽說高句麗修長城防他,樂得直拍大腿:“修唄,正好給俺們省拆遷費!”轉頭就派陳大德搞“東北深度游”,把高句麗家底摸得門兒清。
645年安市城那場仗打得才叫憋屈。李道宗壘的土山眼瞅著要夠著城墻了,結果半夜“轟隆”一聲,塌了!高句麗守軍樂得直蹦高:“謝謝老鐵送來的攻城梯!”李世民氣得直薅胡子:“早知帶魏征來,好歹能罵醒我!”
要說還得是太宗腦子活泛,眼看強攻不成,改玩“溫水煮蛤蟆”。今天派海軍去遼東半島搞突襲,明天讓陸軍踩壞人家莊稼地。這招就跟現在公司相互之間搶市場似的,慢慢把你耗到腎虛。
四、高宗時期的“東北大圍剿”
等到李治當家時,高句麗已經虛得跟林黛玉似的。蘇定方帶著水軍跨海滅百濟,薛仁貴白衣渡江破陣,新羅在邊上敲鑼打鼓。這陣仗,比現在網紅搞直播帶貨還熱鬧。
最絕的是666年高句麗統帥泉蓋蘇文蹬腿后,他家倆兒子內斗。老大泉男生被弟弟攆得滿山跑,直接給唐朝發私信:“哥,帶人來,我家大門常打開!”李勣大軍壓境時,平壤城守將直接把城門鑰匙快遞過來了。這劇情,連《甄嬛傳》編劇都不敢這么寫!
結語:
說到底,這場橫跨三朝的東北拉鋸戰,就是場生存空間的掰頭。高句麗像根魚刺卡在中原喉嚨眼,不拔難受,拔了見血。隋朝敗在把國家當游戲賬號練,唐朝勝在會玩“軟硬二重奏”。如今站在沈陽故宮墻根底下琢磨,啥王圖霸業都是過眼云煙,倒是給咱留下個理兒:收拾刺頭不能光靠蠻力,得學會邊喂糖邊扎針。就跟東北人腌酸菜似的,得壓塊石頭慢慢熬,急火快炒指定得糊鍋!
聲明:本文內容和圖片均來自網絡,僅用于傳播積極正能量,不存在任何低俗或不當引導。如涉及版權或人物形象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立即刪除相關內容。對于可能存在爭議的部分,我們也會在接到反饋后迅速進行修改或刪除。
參考資料:
《三國史記》、《資治通鑒》、《隋書》、《新唐書》、《舊唐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