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主播遇上債務糾紛,
粉絲打賞的禮物竟成法院執行突破口。
近日,
長沙市望城區人民法院創新執行方式,
成功執結一起網絡主播民間借貸糾紛案件。
看法官如何打破執行僵局,
將直播間里的打賞收入
變為申請執行人手中的實到款項?
01
主播欠錢不償還,執行陷入僵局
文某是一名音樂類網絡主播,廖某某是他的粉絲。兩人通過直播平臺熟絡后,文某陸續向廖某某借款7萬余元。借款到期后,文某未按約還款,廖某某多次催討無果,遂向望城區法院提起訴訟,法院依法判決文某向廖某某償還借款。判決生效后,文某仍未主動履行義務,廖某某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執行立案后,法院立即對文某名下財產進行調查,未發現可供執行的存款、車輛、不動產等財產線索,且文某拒絕配合,致使執行工作一度陷入困境。
02
粉絲打賞成轉機,法官巧思破冰
就在執行法官無可供財產可供執行之際,申請執行人廖某某提供線索稱文某一直在某平臺直播,通過粉絲打賞獲得了較為可觀的收益。執行法官聽到消息后,打開了新思路,認為從直播收益入手,正是打破當前執行困局的關鍵 “鑰匙”。
執行法官深入研究相關法律法規及平臺規則后,確定了執行思路:直播打賞相關收益符合民法典第127條規定的網絡虛擬財產權益,具備財產屬性,法院有權進行查詢、凍結、扣劃。執行法官當即聯系直播平臺,向其送達執行裁定書和協助執行通知書,并要求提供文某直播賬號的實名信息、打賞流水及未結算收益。
平臺反饋顯示,文某賬號的收益提現實名信息與其身份證信息完全匹配,且有2萬余元未結算款項。法院隨即下達協助執行通知書,要求直播平臺協助凍結、扣劃文某直播間未結算款項,并按月扣劃后續收益。
強制措施實施后,文某主動現身表示愿意配合執行。法院采取靈活執行策略,凍結文某直播收益提現,但允許其繼續直播,在保障申請執行人的勝訴權益的同時兼顧被執行人的生存發展需要。
經過五個月的持續扣劃,法院成功從文某直播賬戶中扣劃7萬余元發放給廖某某。至此,這起原本棘手的執行案件順利執行完畢。
此案為解決此類執行案件提供了新思路。互聯網經濟下,財富創造與積累模式日益多元化,傳統財產執行方式已難以全面覆蓋被執行人的實際財產范疇。
本案中,法院打破常規,創新思路,鎖定被執行人作為網絡主播的直播打賞收入,成功實現執行款足額到位,讓勝訴當事人的權益得以切實落地。
來源:長沙市望城區人民法院
編輯:以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