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駐華大使館發文,解釋了美國急于從俄烏沖突中抽身的原因,美方稱該沖突繼續下去,美國無利可圖,反而會將其精力、資源分走,美方現在的主要目標,是集中精力,把重點轉移回亞太地區。
事實上,美方的“憂慮”不無理由,對于俄烏沖突的深度介入讓美國耗費了大量資源,無論是軍費支出,還是外交、情報資源,都有相當大的投入。
特朗普似乎在通過拋棄烏克蘭來拉攏俄羅斯
與此同時,中國的迅速崛起和美國的巨大消耗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面對美國“霸主”地位不斷動搖的事實,麻煩自然要通過增強在亞太的存在感,加強在該地區的軍事和經濟影響,重新確立自己霸主地位。
為此美國甚至不惜“拋棄”烏克蘭,并討好俄羅斯,企圖建立新的“同盟”,以求在接下來的“對抗”中取得優勢。
不過暫且不提美國到最后能否如愿以償,面對美方不加掩飾的威脅,中國卻有著充足的理由從容面對。
首先,幾十年的快速發展賦予了中國堅實的經濟基礎與技術實力,即使“孤軍奮戰”,中國也有底氣獨立承擔外部壓力。
其次,中國的戰略定力值得稱道,作為一個一直強調自主發展的國家,中國習慣于獨立解決重大問題,而非仰賴第三方,這種定力不僅來源于過去的經驗,更是對未來的自信心。
中國穩步增長的經濟實力是我們對抗美國霸權的底氣
而在國際關系方面,中國維持著一系列穩固的合作伙伴關系,尤其是中俄之間的互利合作,提供了戰略緩沖。
此外,中歐、中日、中韓關系雖有波折,但肯定有緩和的余地,靜觀其變,靈活應對,這是中國的一貫方針。
最后,不得不提中國的創新能力,近年來,科技、經濟領域的突破,為我國注入了澎湃的創新動力,這種內生的活力,不但讓中國立于不敗之地,也為應對美國可能的挑釁增添了砝碼。
可以說,即使美國從俄烏泥潭中撤身出來,要想重回過去的霸權地位,也許僅僅是黃粱一夢。
美國政府要應對的問題層出不窮
社會的撕裂,經濟的不平等,政治的極化,這些沉疴導致的內耗,正在削弱美國的國際影響力,一個國內還未穩定的國家,何以在外部世界扮演更具領導力的角色?
更何況,越來越多的國家選擇根據自身利益交結盟友,而不是盲目追隨美國,在俄烏沖突期間,一些國家表現出的中立態度,正是對美國主導地位的間接質疑。
總的來說,美國的戰略調整背后,既有遏制中國的直接考量,也有被迫應對全球多極化趨勢的無奈,而中國則準備充分,實力與智慧并存,面對任何外來挑戰,中方都足夠有底氣應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