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安曉
編輯丨堅果
封面來源丨Unsplash
英語教培圈最近有點不太平,先是考研英語的半壁江山“塌房”了。從考研名師周思成、何凱文“互撕”上熱搜,后者被爆出89分成績實為P圖,震碎了考研黨劉夢的三觀。
后又有吳彥祖跨界教英語,398元的課程號稱“阿祖全程帶學”,一句“我的英語不僅是母語,更在好萊塢和全英文工作環境中打磨了20年,所以你還在等什么呢,跟我一起學英語吧”還挺有模有樣,于是劉夢的三觀也跟著五官跑了,心想花了錢,不管學沒學到英語,怎么也能看個帥哥,這84節課的買賣不算虧。
一個是考研名師爭進娛樂圈,周思成把自己出的單詞書變成了個人寫真,綜藝一檔接一檔;一個是娛樂圈明星爭進學習圈,人家吳彥祖有口語實力又有顏值,“恰這碗飯”好像也理直氣壯。
只是還沒聽幾節課,她就后悔了。
10分鐘的視頻里,吳彥祖出現的時長還不到一半,頗有機械感的AI吳彥祖表情僵硬,說話語氣奇怪,唯一的優點大概就是情緒價值拉滿——什么Amazing、Perfect手到擒來,但錯誤是一點不糾。
一轉頭刷小紅書,“拼車”黨不在少數,拉上四個人,各出一百塊錢,就能實現一戶一吳彥祖。更可氣的是閑魚,0.99元的盜版視頻席卷全網,說好的“防盜嚴格獨一無二”又成了空話,劉夢只恨自己是顆韭菜,就這么一遍遍被高途給割了。
劉夢好友是尚雯婕粉絲,感嘆“400塊錢可以充4個月kindroid了,自己捏一個教英語AI不香么?”
尚雯婕也曾經如火如荼在自媒體賬號上推出了“法語小課堂”系列視頻,還有自己冠名的外語學習法——盲聽,精聽、啃新聞報道。畢竟是實打實復旦法語系畢業,也沒圈錢,因此落了個好名聲。
當然,贊吳彥祖教英語為福利的粉絲一點也沒少。“398,咋的,還想摸一下阿祖的腹肌?”“有明星不賣網紅產品沒有緋聞還愿意帶大家學習,還這么便宜的課,300多太值了。““跟誰學都是學,吳彥祖學就是賺了。”看得劉夢目瞪口呆,這年頭四百塊錢也不算錢了,白白掏了錢還沒看幾分鐘吳彥祖的路人又成了鄙視鏈最底端。
跟明星學,“含祖量”實在太低;跟名師學,結果考研圈比內娛圈還亂。2025開年三個月,英語界大洗牌,苦的是考生,掏空的是錢包。
1
用戶為情懷買單?
時間回溯到2月底,抖音、小紅書等社媒平臺上,一個名為“吳彥祖教英語”的賬號發布了第一條視頻,從此掀起了震蕩整個圈的蝴蝶效應。
然而,吳彥祖教英語并沒能一炮而紅,而是迅速被大量粉絲舉報。畢竟這是個deepseek遍地走的時代,足不出戶的家庭主婦都能隨手來個AI,大家的第一反應自然是AI出的吳彥祖,喂了幾段視頻就敢模仿口音圈錢。
結果官方親自下場“錘”了事實——視頻里的人真就是吳彥祖,吳彥祖真親自下場教英語了,別怪大家不敢信,號稱“日入208萬”的明星們,居然放著大錢不賺來賺辛苦錢,任誰也料不到。
除了課程介紹視頻外,吳彥祖教英語的賬號還每日同步更新教學段子。80萬點贊的教學視頻里,昔日的銀幕男神正對著提詞器機械復述酒店check-in句式,賬號粉絲也在不知不覺中突破百萬。
高途教育則順勢打出“場景化教學”標簽,將課程包裝為“實用主義英語神器”,精準切中Z世代“學以致用”的需求。
再細看課程本身,吳彥祖的英語課程屬于錄播性質,共84節,每節8到10分鐘,售價398元,平均一節課不到5元。“30天搞定35大情景口語主題”,劃分出家庭與朋友、旅行與旅游等七個主題單元,涵蓋介紹家庭成員、機酒預訂等35個高頻話題場景。
吳彥祖講解完重難點句式后,也就順其自然退場,另一位老師才浮出水面,負責強化知識點,帶領大家隨堂練習,引導學員和“智能阿祖”全程對話。
當48歲的吳彥祖化身AI時代的賽博教師,398元/份的男神英語私教課正在上演教科書級流量變現。
上線兩周,吳彥祖398元英語課銷售額超500萬的話題沖上了熱搜。
但如果點開課程看一看,便知道35個場景教學僅覆蓋新概念第一冊難度,所謂“好萊塢英語法”,不過是把“How can I help you?”拆解成三節付費課程。比起4980元的華爾街英語,這波定價398元的降維打擊,精準擊中了下沉市場為情懷買單的爽點。
還有一組數據值得關注,78%的課程購買者年齡集中在25-35歲,這個年齡段對應著看《新警察故事》和《美少年之戀》長大的一代90后。
這也就不難解釋粉絲抱怨的原因,居然只是吳彥祖出場時間太少,“10分鐘視頻里只有5分鐘是吳彥祖講”,至于什么課程難度低、知識點少、含金量不夠等等專業問題,統統不重要。
就像運動員踢世界杯,球迷不再關注這個人有沒有進球,而是在乎有沒有踢滿90分鐘,知識思維演變成了典型飯圈思維,活生生把課堂變成了沉浸式見面會。
知識付費的潛規則很簡單,當明星光環成為溢價許可證,教學價值便被壓縮成飯圈經濟的附屬品。畢竟比起琢磨連讀弱讀,粉絲更愿意為“和男神視頻連線”的幻覺付費——至于那些真沖著學英語來的學員?不過是資本游戲里的人肉背景板。
2
雙贏算盤打得響
隨著吳彥祖教英語火爆全網,課程合作方高途教育也扎扎實實吃到了一波流量紅利。要知道,就在2024年第四季度,高途教育的財報已經連續六個月出現虧損。
一面是“雙減”政策持續收緊,一面是AI吹風吹遍大地,高途怎一個急字了得?想學東方甄選帶貨,結果直播帶貨已經過了風口期。想在線下四處裂變擴張開機構,結果也打不過人家學而思新東方這種老牌教培。
條條道路走不通,除了營銷還是營銷。有教培行業從業者表示,請明星是教培機構引流的一貫操作,前有學而思和沈騰、科大訊飛和孫儷,這次高途和吳彥祖并不離譜,好歹吳彥祖也是正兒八經的英語母語者。
而且選擇“AI吳彥祖”,其實也不突兀。高途教育創始人陳向東曾公開表示,高途教育將“不遺余力地積極推進人工智能與教育場景的深度融合”。今年2月,高途還宣布接入DeepSeek大模型,而AI伴學助手就是首批應用功能之一,可以實時解答學生疑問,提供個性化解決方案,大大節省了人力成本。
疊加明星效應與AI功能的高途,截至3月11日收盤,短短十個交易日高途股價漲幅已超41%,總市值增加了2.66億美元至9.05億美元。這招既有明星影響力,又有品牌專業性,可謂一招鮮吃遍天。
至于吳彥祖本人,當然也不是“坐等被利用的圣潔白蓮花”,成為高途明星推薦官、登上官網主頁Banner,也是他商業計劃的一步棋。
2024年6月,吳彥祖曾在社交媒體感慨,他的祖父當年曾在上海打拼,他自己也希望在家族起源的上海開啟新機會。
這還沒過去一年,他就成了雅識教育主理人之一。天眼查App顯示,雅識教育科技(杭州)有限公司有兩家股東,上海玩美祖合品牌管理有限公司持有30%的股份。
而這個上海玩美祖合品牌管理有限公司,實控人正是吳彥祖,他直接和間接持有公司42%的股份。公司除了在教育領域力求做大做強外,還成立了杭州無所謂咖啡有限公司,在成都等地開設咖啡線下門店,大肆進軍茶飲圈。
與此同時,吳彥祖還用自己名字中的“zu”,成立了一家設計顧問事業所“Zuhaus創新設計實驗室”,為品牌、機構和個人提供設計咨詢和落地服務。
所以粉絲也別心疼吳彥祖,英語圈也別設下“純血壁壘”,公開質疑吳彥祖意圖何為,因為人家早就“抱團取暖”,打好了雙贏的主意。
這場陽謀的底層邏輯堪稱完美:高途精準捕獲教培行業兩大流量密碼——明星光環與AI焦慮。
不同于傳統代言的淺層綁定,其將吳彥祖深度包裝成“主理講師”通過股權綁定形成利益共同體。
當粉絲為“與男神共學”的幻覺支付398元時,資本市場早已完成對流量變現效率的估值重構,更精妙的是商業閉環設計——吳彥祖旗下咖啡、潮牌與教育IP形成生態互哺,粉絲在為“男神課程”買單時,已然掉入資本聯動的消費陷阱。
西南大學的一項研究指出,教學“泛娛樂化”現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育消費主義和“快感文化”對傳統教育嚴肅性的沖擊。
沒有人不知道,想和吳彥祖學英語的人有多少心思交給了吳彥祖,又有多少心思交給了英語。只是“玩著玩著就學會了”的學習幻覺還在靈驗,而品牌也在不斷給消費者注入強心劑,一波又一波收割著錢包。
3
明星帶不動成人教培
當吳彥祖的英語課單日銷售額突破500萬,這場明星跨界教育的狂歡背后,折射出行業集體焦慮與創新突圍的雙重圖景。
吳彥祖其實并不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縱觀近年賽道,從王力宏1699元聲樂課直播滯銷,花了一個小時只賣出了600多份。再到胡彥斌“牛班”音樂教育平臺折戟,明星王嘉爾“TEAM WANG口語訓練營”的銷聲匿跡,明星IP的教育變現始終面臨“高開低走”魔咒。
即便專業對口如吳彥祖,其課程上線后也面臨AI語音機械、場景教學淺表化等爭議,暴露出明星驅動模式的先天缺陷。
拆解吳彥祖案例的成功要素,本質是三重杠桿的疊加效應:首先利用好萊塢精英人設構建專業背書,其建筑學歷與20年全英文工作經歷,較王嘉爾"TEAM WANG口語訓練營"更具說服力。
其次借勢AI技術降本增效,通過TTS語音合成技術實現課程量產,相較沙寶亮“全民歌星”的線下重資產模式更易規模化。
最后依托平臺資源精準導流,高途APP開屏廣告與首頁推薦形成的流量矩陣,較王力宏單一直播帶貨的轉化效率大幅提升。
但從業內觀察來看,這種模式面臨三重可持續性考驗:其一,代際審美斷層正在削弱明星效應,00后學員對"70后男神"的教學興趣明顯衰減。
其二,技術瓶頸制約體驗升級,現有AI語音合成技術難以實現自然交互,課程完課率持續走低。
其三,內容深度遭遇增長天花板,35個生活場景覆蓋量僅是《新概念英語》初級水平,難以滿足進階學習需求。正如職場英語專家唐旭指出:“明星引流后的留存率,完全取決于課程體系能否構建完整學習閉環。”
現在的教育賽道正形成兩種轉型路徑:以高途為代表的“明星+AI”輕資產模式,通過吳彥祖課程實現股價單周暴漲41%;而以新東方為代表的“名師+供應鏈”重運營模式,則借董宇輝IP打造農產品電商新增量。兩種模式在資本市場獲得不同估值邏輯,前者更受短期投機資金追捧,后者則吸引長期價值投資者。
多位業內人士強調,教育產品的終極競爭力仍需回歸教學本質。明星光環與AI技術僅是獲客手段,若課程研發投入占比持續低于營銷費用(目前行業普遍為1:3),所謂創新終將淪為流量泡沫。
牛班過度依賴胡彥斌IP、王力宏大幅利用名氣,這都不是事,唱歌的教唱歌算是老本行,真正致命的是學英語靠吳彥祖、王嘉爾個人,而不是教研團隊助推教師成長,結局只有一種,就是課程體系迭代滯后,教學方法跟不上市場更新速度。
當資本熱潮退去,唯有真正解決“效果可視化”難題的教育產品,才能穿越行業周期。這個道理,或許高途明白,但不想落地。吳彥祖的老本還能吃多久?還有多少個吳彥祖想借噱頭跨界起飛?
真正需要思考的或許是:明星光環褪去之后,還有多少個真正想學英語的人在苦苦等待上岸?也許抓住浮木上岸那一刻,才發現河里灌的全都是營銷的水。到那時候,就算是周杰倫、Taylor Swift來教英語,恐怕也沒人再買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