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G2.0的一個很大變化是在分組方案中增加了不作為分組規則的診斷列表和不作為分組規則的手術列表,這兩個列表不同于醫保灰碼,本文分享內容主要說明了這兩個列表的含義。
規則的產生
手術操作不入組編碼原則
①國家醫保局技術指導組清單組,通過梳理ICD-10和ICD-9-CM-3工具書、編碼指南和借鑒ICD-10-CM(美國版)、ICD-10-AM(澳大利亞版)編碼指南,擬定不入組編碼原則。
②結合CHS-DRG1.1版,對CHS-DRG 2.0,組內多次討論,形成初步意見。
③再與國家醫保局技術指導組如臨床論證組、數據組、統計組進行討論溝通,達成共識。
④最終ICD-10 1849條(疾病診斷)、ICD-9-CM-3 1827條(手術診斷)不入組編碼。
疾病診斷不入組編碼原則
①一些類目、亞目決不能作為主要診斷,不能獨立存在。
比如:B95-B97細菌、病毒和其他傳染性病原體
這些類目決不能用作主要編碼。當需要標明分類于他處疾病中的傳染性病原體時,它們可作為補充或附加編碼使用。
②一些類目亞目作為附加編碼使用,不獨立存在。
比如:Z93-Z98術后狀態,臨床習慣診斷XX術后。
③一些不作為主要診斷的編碼,作為其他診斷則是入組編碼。
比如:O26.9孕周(MDCO 流產相關ADRG)
T31/T32根據體表累及范圍分類的燒傷/腐蝕傷(MDCW 燒傷)
Z37.- 分娩結局 (OR1 陰道分娩)
Z93.0氣管造口狀態(AH2 有創呼吸機支持≥96小時)
不作為分組規則的診斷列表舉例(部分):
手術操作不入組編碼原則
①手術操作ICD-9-CM-3有作為附加編碼的說明,不獨立存在。
比如:84.7外部固定裝置的附加編碼。
假設病例股骨骨折閉合復位環形外固定術,此時84.7只能作為附加編碼:
手術編碼:79.0500x002 股骨骨折閉合復位術
78.1501 股骨外固定術
84.7200x001 應用環形外固定架系統(此編碼是附加編碼,作為不入組編碼,但是要和主要編碼一起填報)
②同時進行的附帶手術操作,輔助說明手術材料、機器人輔助、計算機輔助、供體來源等,不獨立存在,如:
00.3101 CT導航計算機輔助外科手術
00.7600 髖軸面,陶瓷與陶瓷
00.9100 與供者有血緣關系的活體移植
17.4100 開放性機器人援助操作
47.1900x001 附帶闌尾切除術
③醫保計算清單不要求填寫的手術操作(共14類)
在一次住院期間,大多數患者都需執行的常規操作,或診斷必有的操作,無需填寫。
1)石膏的固定、置換、去除
2)經留置導管的膀胱灌注、膀胱造口沖洗
3)插管
a)除心導管、外科插管、新生兒插管以外的動脈或靜脈插管,如:PICC、CVC、S-W插管
b)除恥骨上造瘺的插管的泌尿系統插管
4)Doppler 檢查
5)一般其它藥物治療,無需編碼(①對于日間病例該藥物是主要治療,②化療、新生兒特殊的藥物干預,除外)
6)ECG,Holter檢查
7)伴心臟手術時,經皮或經靜脈置入的臨時電極(術中使用臨時心臟起搏器),包括對其進行調整,重新定位,去除電極等操作
8)肌電圖、尿道括約肌肌電圖、眼肌電圖
9)影像:一般X線平片檢查、核磁、CT、B超檢查(經食道超聲心動TOE除外)
10)監測:包括心臟、血管壓力監測<24小時(如:24小時血壓監測、中心靜脈壓監測、肺動脈壓監測、肺動脈嵌入壓監測)
11)鼻-胃管插管的減壓和鼻飼(新生兒除外)
12)操作中的某些組成部分
13)應激試驗,如:鉈應激試驗伴經食管心室起搏、鉈應激試驗不伴經食管心室起搏
14)骨牽引、皮牽引
④常規小手術操作、風險低花費少門診可進行的手術操作等,比如:
活檢:排除經皮經穿刺內鏡,保留開放性、腹腔鏡、胸腔鏡活檢。
引流:排除淺表穿刺和切開引流,保留復雜和深部穿刺切開引流。
取出:引流管、插管、支架等。
減少檢查性操作等資源消耗小且非核心治療的手術操作對分組造成的影響,減少不必要的歧義(QY)病歷。
不作為分組規則的手術列表舉例(部分):
不作為分組規則的編碼說明
①不入組診斷編碼是該編碼不作為DRG分組判斷編碼不等于不填報。
②不入組編碼中診斷編碼不作為主要診斷,只要符合清單填報規范,可作為其他診斷,仍然可能是MCC/CC(除外醫保灰碼)。
如R65.101 重度膿毒癥,不是入組編碼,不作為主要診斷,但是可能是MCC。
③主要診斷選擇不入組編碼,則進入0000組。
④不作為主要診斷編碼,但可作為入組判斷編碼。
如O26.9 孕周;Z37.- 分娩結局;T31-T32 累及體表的燒傷面積;Z93.000氣管造口狀態等
⑤不入組手術操作編碼(除外醫保灰碼),可作為主要手術,也可作為其他手術,只要符合清單填報規范,仍然要填報。
⑥主要手術操作選擇不入組編碼,則進入該MDC內科組。
如34.0401胸腔閉式引流術,主要診斷為肺炎,則進入MDCE中的內科組。
⑦不作為主要手術的附加編碼,可為入組判斷編碼
如81.6300 4-8個椎骨融合或再融合,是“IB1復雜脊柱疾病或3節段及以上脊柱融合手術或翻修手術”入組條件之一。
不作為分組規則的診斷和手術編碼總結
①制定疾病診斷和手術操作不入組編碼,意義在于完善分組框架,明晰分組規則。
②制定疾病診斷和手術操作不入組編碼,原則是附加編碼輔助說明主要診斷,或輔助說明手術材料、或常見風險低花費少門診可進行的手術操作、或醫保結算清單里無需填報的手術操作。
③不入組編碼,只是當前版本不作為入組條件,只要符合醫保結算清單原則,按醫保結算清單規范據實填報。
④病案數據準確是優化完善DRG分組的依據。
來源 | 金豆數據
編輯 | 符媚茹 吳晗瀟
熱點文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