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老爺,麻煩右上角點擊一下“關注”,精彩內容不錯過,方便隨時查看。
文|萬象硬核
編輯|萬象硬核
?——【·前言·】——?
豬肉是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種肉食,幾乎占據肉類市場的半壁江山,然而如此重要的豬肉,其中卻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外來豬。
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外來白豬被大量引入國內,它們靠著生長快速,瘦肉率高等特點迅速占領了中國的豬肉市場。
而很多的本體地方品種卻因此沒落,紛紛被棄養,退出市場,其中有很多一度面臨瀕危的險境。
相比于外來白豬的優勢,中國本土的地方豬品種也都具有獨一無二的特色和優點,是不可多得的種質資源。
那么現在這些中國本土地方豬的情況怎么樣了呢?
?—【·“紅燈籠豬”·】—?
在江蘇有一種很有特色的豬,它的名字就很有特色,叫“紅燈籠豬”,它也是受到外來白豬沖擊的本土豬品種之一。
當地人也喜歡叫它的俗名,溧殼子、紅沙皮,這種豬的外形很有特色,十分容易辨認,它的身上毛色是黑的,但唯獨肚皮上是紅的。
母豬在懷孕的時候,肚子會變大,肚皮上的乳頭也會被撐起,看起來就像是一串串的紅燈籠,它的乳頭數量也特別多,有18到20個左右,它也因此而得名紅燈籠豬。
紅燈籠豬仔江蘇有很悠久的養殖歷史,但是卻也曾經面臨瀕危的險境,一方面就是因為外來豬品種的沖擊,再加上當時人們的種質資源保護意識不強,才讓這一優質豬品種差點滅絕。
相比于外來的豬品種,紅燈籠豬可能生長速度慢,瘦肉率也不高,但是它自身也有很多優勢。
比如紅燈籠豬的繁殖能力很強,每胎的產崽數量很多,一胎在15到16頭,后來人們進行種質資源保護后,它的產崽數量最高記錄只在14頭左右。
不過這相比于普通豬的產崽數量也是遙遙領先的,普通豬產崽數量一般只在10到12頭左右。
紅燈籠豬還具有很強的適應性,肌內脂肪含量比較高,肉質味道鮮美,很受當地人的喜愛。
在1977年,溧陽縣意識到了紅燈籠豬的瀕危情況,建立了種豬場,對紅燈籠豬進行擴群可保種,然而由于各種原因,它的數量一度減少到只有10頭。
為何明明已經建立了種豬場,及時進行了保護,它的數量還會出現下滑呢,甚至到了僅剩10頭的地步?
?【·為它“確認身份”·】?
1977年,在溧陽縣建立的種豬場內,人們一共從農戶手中選購了44頭紅燈籠豬,其中40頭為母豬。
到了2012年的時候,種豬場內就只剩下了10頭,其中母豬有7頭。
除了因為一些會發生在豬身上的疾病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紅燈籠豬的“身份”問題。
中國的生物種類繁多,為了更加精準地實施分類和保護,不同的“級別”也會有不一樣的保護措施。
在1976年,中國進行第一次畜禽資源調查的時候,紅燈籠豬被歸為了黃淮海黑豬品種淮豬類群的山豬的一類。
2006年第二次資源普查的時候依舊如此,這也就意味著紅燈籠豬并沒有被認為是一個獨立的物種,而是淮豬下面的一個分類,它并沒有得到應有的保護。
但是很多養殖過紅燈籠豬的養殖戶都認為它應該被認為是一個獨立的品種,溧陽市種畜場場長萬建洪對此也十分贊同,紅燈籠豬身上有和其他豬種十分明顯的差異。
但是想要認定一個新品種,單純依靠獨特的長相是不夠的,更關鍵的是新品種的基因數據。
于是在1977年,萬建洪聯系到了專家黃瑞華的團隊,一起商討對紅燈籠豬的保護和身份問題。
但是當時因為經費以及技術方面的問題,一直都沒能對紅燈籠豬進行系統的鑒定。
2015年,黃瑞華團隊開始對紅燈籠豬進行系統研究,首先是和淮豬進行了全面的對比,從很多方面論證了二者的不同,比如歷史溯源,二者在成熟時間、產崽數量上都有明顯差異。
之后又將紅燈籠豬和太湖流域的其他地方豬種進行了比較,紅燈籠豬的獨特性顯而易見,這些都為紅燈籠豬的新品種認定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2018年,團隊將紅燈籠豬和45個豬種,1228頭豬個體進行了基因上的比對,歷時兩年多,紅燈籠豬與這些豬種都有很明顯的差異,是一個獨立的地方豬種。
?【·升為國家級種質資源·】?
2022年3月,溧陽市開始了對紅燈籠豬的遺傳資源鑒定材料的整理和準備,一年以后,溧陽紅燈籠豬正式通過了現場核驗,被認定是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品種,成為了一個獨立的豬種。
從1977年到2023年,專家團隊用了26年的時間為紅燈籠豬“確認身份”。
專家在為紅燈籠豬認定身份的過程中,也在對這一物種進行搶救性保護,到2023年,在種源保護中的紅燈籠豬就有100多頭,全溧陽市有近400頭紅燈籠豬。
并且溧陽市還專門開設了一家專賣店,專門售賣紅燈籠豬肉,也讓更多的人了解到了這一溧陽優質豬種。
地方豬種在長期在特定區域內適應當地自然環境和生產條件,并通過自然選擇和人工選擇逐漸形成,這些地方豬種不僅是我國重要的畜牧資源,還承載著豐富的文化、生態和經濟價值。
地方豬種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遺傳變異,適應不同的生態環境,形成了獨特的生長發育特性、抗病能力和肉質風味。
保護地方豬種可以維護畜禽遺傳資源的多樣性,避免因過度推廣外來品種而導致地方豬種滅絕。
現代消費者對豬肉的需求日益多元化,部分消費者更青睞土豬肉、原生態養殖豬肉,保護和推廣地方豬種,可以滿足消費者對高品質、特色化豬肉產品的需求,提高市場競爭力。
參考:
新京報《優質江蘇名豬“紅燈籠豬”從瀕臨消失到成為國家級種質資源》,2023-6-28
揚子晚報《最少的時候僅存10頭!溧陽“紅燈籠豬”升格“國家級地方畜禽遺傳資源”》,2023-6-29
新華報業網《溧陽:國家級“紅燈籠豬肉”有了專賣店》,2023-10-18
新華報業網《江蘇紅燈籠豬躍升為國家級種質資源》,2023-4-23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