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后、70后:五六十歲演三四十而不違和,太勵志了!
80后、90后:回憶殺!是童年白月光“姑姑下凡”了!
而00后的OS(內心獨白)是:李若彤……是誰?
當然這是笑談。對于互聯網傳播來說,單是“李若彤”+“微短劇”兩個關鍵詞,就已經可以來上幾個熱搜了。畢竟她可是幾代人公認的最美小龍女。
說來有趣。李若彤主演的這部《午后玫瑰》,并不是一部“新劇”,而是一部去年8月就上線的“舊劇”。為何近日才引爆網絡話題?
因為這部微短劇“上星”播出了。2月27日起,《午后玫瑰》在東方衛視晚間七點半的黃金時段,每天播出 2 集。單集4分鐘總共16集的總時長,不過一集長正劇體量。
可別因此小瞧了這四分鐘。
據酷云數據,該劇首日以 0.3249% 的收視率在黃金時段中位列第三。播出 8 天有一半時間都進入了收視率前三,最高沖上第二。
有人說,這是電視臺+實力演員的“雙雙下沉”。在我看來,要說“降維打擊”有之,但要說“下沉”,恐怕還是對微短劇、對電視臺播出內容的刻板印象。
誠然,從創作底層邏輯來看,《午后玫瑰》仍未擺脫“微短劇”一貫打法,主推一個“爽”字。但有所不同的是,這部劇并非此前微短劇飽受詬病的穿越、霸總愛情等俗套故事,而是講述了一個十年全職媽媽重回職場的故事。
李若彤飾演做了10年全職富太的陳琳,在大廠高管老公被裁員后,為承擔起家庭開銷,重返職場,回到老東家從市場專員做起。在狼性文化的職場中,與同樣備受冷落的00后職場新人喬然建立友情,共同克服職場與家庭中的種種困難,事業家庭雙豐收。
陳琳從人設來說,仍舊是“爽劇”大女主人的標配,重返職場前家務育兒井井有條,重返職場后,哪怕從零開始依舊底氣十足:一面“手撕”有意刁難的前下屬、“拳打”惡意競爭的后輩,還不忘聯手反職場PUA文化的反骨00后,順便給足大齡失業高管丈夫全職帶娃的情緒價值。
但仔細深究,其借由“爽情節”“爽人物”所引發的價值觀和婚姻觀,還是比以往微短劇、甚至不少網絡長劇進步不少。以往影視劇全職媽媽不鮮見,但重回職場總要有個“渣男前夫”作為覺醒契機。即便開啟了“男主內女主外”的性轉勵志故事,但每每女主角遇見人生困境,總是有個“高富帥”單身霸總從天而降化解危機。而在《午后玫瑰》里,丈夫中年失業,是求職難的現實倒逼回歸家庭,也有怨言與內耗,但關鍵時刻還是與女主共克難關。由此引出的金句——“婚姻不是終點,自我才是”“家庭分工沒有高低貴賤,感恩彼此付出才是答案”才有落點。同樣的比起“霸總”的拯救,女主與職場新人女孩的互相幫扶更符合現實情境,也更有現實意義——它在提醒職場人,內卷不是惡意競爭,互助共贏才能實現理想。
另一個看點是,李若彤保養得宜,59歲出演三四十歲的中青年職場媽媽,也毫不違和。更不用說,相比于其他微短劇演員的浮夸表演套路,李若彤作為傳統影視劇演員的正常發揮已經屬于“降維打擊”。
事實上,知名影視演員進入微短劇賽道,李若彤不是第一人。早在2021年,就有一部《大媽的世界》。該劇集結李玲玉、穆麗燕、梁天等一眾影視實力派,講述“廣場舞大媽”的時髦生活,將反詐、追星、盲盒等熱門話題巧妙融入劇情,竟意外收獲一眾年輕人的追捧,第一季在豆瓣獲得8.1的評分。2024年,主創又推出了《大媽的世界·賀歲篇》,盡管熱度不及前作,但依舊有不錯的口碑。
而到了今年春節前夕,影視演員倪虹潔與章呈赫主演的《夫妻的春節》也著實刷了一把存在感。單平臺5.8億次的播放量是《午后玫瑰》同平臺1.9億次的三倍。放在整個短劇市場也是絕對的“爆款”。故事講述的是倪虹潔飾演的職場媽媽陸遙,擁有親朋好友眼中堪稱“模范丈夫” 的方旭。殊不知她在多年婚姻中無私付出,卻常年被忽視、被安排。有一天她終于下定決心離婚,由此迎來了前夫、上司、同事三方追求的故事。比起《午后玫瑰》作為微短劇的相對寫實,聽上去《夫妻的春節》似乎還在走“霸道總裁愛上我”的老路。但女主卻在“套路”情節里,用成熟理性清醒的思考與決策“反套路”。談及離婚財產分割,陸遙詳細列舉了情感勞動、認知勞動、風險管理等不可量化付出,在網絡引發網友熱轉。表演來說,倪虹潔仿佛是治愈“戀愛腦”的葛勞瑞亞(《愛情神話》中她飾演的角色),犀利高能臺詞經由她的冷幽默演繹,全然展現出了與以往微短劇不一樣的氣質。
而這些微短劇,除了由影視知名演員擔綱主演,還有什么共性呢?
橫屏!
因而有人將其視為微短劇精品化的一種表征。事實上,作為《午后玫瑰》的出品方之一,其以往用戶認知里的豎屏平臺,確實有通過“橫屏”這一顯性要素來錨定“精品化”用戶印象的用意在其中。可說到底,橫豎屏都不是衡量作品是否優質的標準。不過有一點必須強調,平臺有意反其道行之,重塑用戶習慣,這,不得不說是一種勇氣。而這種勇氣,與電視臺播出微短劇的大膽創新一樣,殊途同歸。
李若彤主演微短劇的逆襲能否真正帶領微短劇走向精品化,尚未可知。但有幾點是值得振奮的——
一、變化的互聯網傳播沒有“絕對法則”。誰說觀眾只看豎屏“微微短劇”?橫屏爆款成績甚至可以遠超豎屏爆款。誰說60歲不能演中青年,關鍵是形象表演情境都要有說服力。
二、所謂“優質內容永遠有市場”這句真理被驗證需要前置條件。在海量信息中被立即看見的可能性降低了,但,“好內容”應當有長跑的底氣。
三、在互聯網時代,沒有永遠弱勢的平臺。與平臺動輒破億的流量相比,今天電視臺的影響力未必體現在收視率、市占率上。同樣一部劇網播流量高而傳播圈層固化,半年后照樣可以憑借“上星”引爆輿論。這,便是傳統媒體自帶的“熱搜體質”。
所以,永遠不要妄自菲薄,永遠葆有從頭再來的勇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