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州五柳巷歷史街區的青石板路上,幾位游客正舉著手機比對《愛你》劇照尋找同款機位;
重慶南濱路觀景平臺上,年輕女孩們模仿《難哄》女主角的姿勢與江景合影。
這些場景正勾勒出當下影視文旅的新圖景——當劇集熱度與城市地標深度捆綁,影視作品的傳播周期正被賦予更立體的經濟價值。
一、中小體量劇集的破圈密碼
據云合數據監測,《難哄》日均播放量突破4000萬次,《愛你》《濾鏡》穩定在2000萬量級,雖未達《狂飆》現象級爆款水準,卻成功帶火寧波彩虹樓梯、杭州楊公堤“死亡下坡”等特色景觀。
更值得關注的是《樹下有片紅房子》這類日均播放僅百萬的劇集,竟能推動福州煙臺山許愿樹成為新晉網紅打卡點。
這種“以小博大”的現象背后,是影視文旅傳播范式的迭代升級。
不同于過去依賴頭部爆款帶動旅游的單一模式,當下形成了多層級的內容轉化機制:
1. 場景符號化:重慶李子壩軌道穿樓等城市地標,通過劇集敘事轉化為情感記憶載體
2. 體驗沉浸化:寧波“濾鏡拾光小屋”民宿完整復刻劇中場景,實現“戲劇空間現實化”
3. 營銷精準化:阿里系平臺推出《難哄》專屬機票盲盒,實現“觀劇-消費”鏈路閉環
二、城市文旅的覺醒與進化
值得關注的是,此輪影視打卡熱的取景地呈現明顯升級趨勢。
以上海尚志路文保建筑改造的影視民宿為例,文旅部門不僅開放核心景區拍攝,更在劇集宣發期同步啟動場景運營。
這種超前布局在《去有風的地方》制作階段已有預兆,制作方華策影視當時就規劃了長尾場景運營方案。
城市管理者正在構建新型協作網絡:
杭州文旅局建立“影視拍攝服務專班”,實現48小時取景審批響應
重慶推出“影視地標數字地圖”,掃碼即可獲取劇中同款拍攝攻略
福州打造“影視+非遺”體驗路線,將劇集場景與傳統技藝相結合
三、粉絲經濟的裂變效應
在短視頻平臺,一場關于影視打卡的傳播革命正在發生,00后觀眾小陳的打卡視頻獲得3萬點贊:“在平潭找到女主同款藤椅時,仿佛觸摸到了角色的溫度。”
這種情感投射催生出新型傳播模型:
1. 內容共創:粉絲自發開發“劇集取景地通關手冊”
2. 數據賦能:打卡內容反向助推劇集熱度上漲15%-20%
3. 長尾效應:取景地搜索量在劇集完結后仍保持月均30%增長
據飛豬平臺數據顯示,影視聯名旅游產品轉化率可達0.8%,遠超行業平均水平,這意味著即便千萬級播放量的劇集,也能帶動數萬級游客增量。
重慶洪崖洞景區負責人透露,《難哄》取景帶來17%的客流提升,二次消費收入增加近300萬元。
結語:
當寧波居民樓里的彩虹階梯成為情感地標,當福州古榕樹下的藤椅變成故事見證者,影視與城市的共生關系正在重構。
這種轉變不僅拓寬了文化消費的想象空間,更創造了“影視IP-城市名片-經濟增量”的價值閉環。
在注意力經濟時代,或許每個城市都需要學會用鏡頭語言講述自己的故事。
圖源網絡,侵權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