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上期文章,說了在世界上最受歡迎的蘇式單兵武器,那順便,這期文章就再來說一說,當今在落后國家最受歡迎的15種蘇式戰車、坦克、火炮、導彈和戰機這一類的重型裝備,這些尤其是在東南亞等小國家,仍舊充當國防力量的頂梁柱。
1、UAZ-469型吉普車
也叫瓦滋-469型,是前蘇聯在上世紀六十年代研制的一種,軍事用途的四驅高機動吉普車,在七十年代初期加入蘇聯軍隊服役,并取代了早先的嘎斯-69系列,同時也有不少華約國家裝備了UAZ-469型吉普車。
UAZ-469當年在軍隊中用途也十分廣泛,除了用于作戰人員和軍官乘坐外,還有的被安裝了無后座力炮或通用機槍用于火力支援,當然還有的改為戰地急救車、戰場指揮車和設備牽引車等。
該車從發展到現在,幾十年過去了,如今仍是不少落后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主力軍用車輛,在亞洲地區,尤其是朝鮮和越南使用的最多,上圖就是朝鮮軍隊中,正在參與閱兵式的蘇制UAZ-469型吉普車。
2、烏拉爾-4320系列軍用卡車
烏拉爾-4320系列是最皮實耐造的蘇制軍用卡車之一,該型號也在上世紀七十年代研制,由前蘇聯的烏拉爾汽車廠生產,它的前身是烏拉爾-375D型。
烏拉爾-4320系列軍用卡車配備了一臺V8柴油發動機,最大功率207馬力,最高公路速度每小時85公里左右,曾在蘇聯軍隊和華約軍隊中,主要用來運送作戰人員、軍用物資和牽引火炮,還有的被改為特種車輛,例如指揮車、油罐車、火箭炮承載車和導彈牽引車等等。
現如今的俄羅斯以及周邊國家的軍隊,仍在大量使用烏拉爾-4320系列軍用卡車,還有東南亞地區的越南、老撾,中東地區的伊拉克、敘利亞等國家的軍隊,也在裝備烏拉爾-4320系列。
3、BTR系列8輪裝甲運兵車
BTB系列8輪裝甲車被稱為俄軍的“鋼鐵戰馬”,該系列的第一個型號是BTR60型,在六十年代中期裝備蘇軍和華約軍隊使用,并取代了之前的BTR-152型6輪裝甲車,之后又分別推出了BTR-70系列、80系列和如今的BTR-90系列。
要說如今在發展中國家最受歡迎的還得是BTR-60、70和80這三個系列,在這其中屬80系列防護性最好,全車裝甲可以抵擋7.62毫米子彈,正面裝甲甚至可以抵擋12.7毫米子彈,上圖就是BTR-80型裝甲運兵車,武器配備的是14.5毫米機槍。
上張圖片則是越南海軍陸戰隊裝備的BTR-60型輪式裝甲運兵車,該車早期版本沒有武器系統,后期才被加裝炮塔,內置1挺14.5毫米機槍,但防護性和機動性要落后于70和80系列。
4、BMP系列步兵戰車
BMP系列是世界上保有量最大的蘇制履帶式步兵戰車,該系列從六十年代中期發展到現在,一共有三代型號,包括了BMP-1系列、BMP-2系列和BMP-3系列,其中BMP-1型在六十年代中期裝備蘇聯陸軍和其他華約國家軍隊使用,武器配備了一門2A28型73毫米滑膛炮和一挺7.62毫米機槍,炮塔上還加裝了AT-3反坦克導彈發射器。
BMP-2型則在七十年代末期裝備軍隊,武器方面從73毫米滑膛炮改為了30毫米機炮,后期的改進型,還在炮塔兩側各加裝兩枚反坦克導彈。
而BMP-3型在八十年代中期問世,對比之前的一型和二型車體發生了很大變化,武器配備了一門2A70型100毫米火炮,旁邊還有一門2A72型30毫米機炮,車首還有兩挺7.62毫米機槍,在火力方面完勝BMP-1型和2型。
但在東南亞落后家中,裝備最多的還是BMP-1和2型,BMP-3型使用的很少,上圖就是老撾陸軍裝備的BMP-1型履帶式裝甲運兵車。
5、T-54/55系列中型坦克
T-54/55中型坦克由前蘇聯在五十年代初期推出,并由蘇聯和波蘭、捷克斯洛伐克等多家工廠進行生產,不久后裝備蘇聯陸軍和華約陣營下的裝甲部隊使用。
T-54/55在當時要領先于歐美國家的坦克,主要武器配備了一門100毫米火炮,輔助武器還有7.62毫米機槍和12.7毫米高射機槍,動力方面配備了12缸水冷柴油發動機,最高行駛速度每小時50公里。
現如今T-54/55中型坦克仍在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區服役,比如中東的伊拉克、伊朗、巴基斯坦等,非洲的安哥拉、埃及等,東南亞的老撾、緬甸、越南等,以及美洲的古巴、烏拉圭等國家都在裝備這種坦克,并且有的國家還對其進行了改造,增加了附加裝甲,升級了車內的信息化系統。
6、T-72系列主戰坦克
T-72系列是目前世界上數量最多的蘇制坦克之一,該系列在上世紀六十年代中期開始研制,七十年代初期定型并裝備蘇聯陸軍,同時也出口給了華約陣營下的波蘭、捷克斯洛伐克等國家。
T-72主戰坦克裝備了一門125毫米滑膛炮,輔助武器包括7.62毫米同軸機槍和12.7毫米高射機槍,動力方面搭載了一臺780馬力的12缸柴油發動機,最快行駛速度每小時60公里左右,全車戰斗重量大約41噸,T-72坦克從發展到現在也已經衍生出了十幾種型號,同時還有的國家在此基礎上改進出了變種車型。
目前世界上也有很多國家仍在裝備T-72系列主戰坦克中的不同型號,例如安哥拉、阿塞拜疆、亞美尼亞、捷克、克羅地亞、波蘭、芬蘭、印度、伊朗、伊拉克、羅馬尼亞、烏克蘭、蒙古、老撾、越南等等等等,上圖就是老撾陸軍裝備的T-72B1MS型主戰坦克。
7、D-30型122毫米榴彈炮
D-30型122毫米榴彈炮,由前蘇聯的彼得洛夫設計局在六十年代初期研制,最終在1963年定型并裝備蘇聯陸軍,基本上每個摩托化步兵師里面都會有72門,每個裝甲師里則裝備36門。
D-30榴彈炮口徑為122毫米,可發射相同口徑的榴彈、破甲彈、發煙彈、照明彈和火箭增程彈等,發射火箭增程彈最大射程為21.9公里,如果要是普通炮彈,最大射程則不足20公里。
現如今這種六十年代的老式榴彈炮,仍在中東、非洲和東南亞多個國家服役,就包括現在的俄羅斯陸軍也仍在裝備,并且在烏俄沖突中也大量使用。
8、D-20型152毫米榴彈炮
D-20型152毫米榴彈炮,在五十年代中期定型,并裝備蘇聯炮兵部隊使用,同時也出口到華約同盟國家,D-20榴彈炮可發射各類不同的炮彈,比如榴霰彈、煙霧彈、燃燒彈、高爆彈等,發射火箭增程彈最大射程約24公里,全炮重量大約在5.6噸左右,需要使用6×6重型卡車來牽引。
現如今這種五十年代的老式榴彈炮,也仍是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力火炮,尤其是在朝鮮、越南居多,我國曾在六十年代也對其仿制,命名為1966年式152毫米榴彈炮,簡稱66式,如今也仍在我軍服役。
上圖中是目前越南陸軍裝備的D-20型152毫米榴彈炮,這對于他們國家來說,也是一大主力火炮。
9、BM21“冰雹”火箭炮
BM21火箭炮代號為“冰雹”,是前蘇聯在上世紀六十年代中期,開始裝備的一種122毫米40管自行火箭炮系統,主要也是裝備摩托化步兵師和裝甲師中的師屬炮兵團里。
早期的BM21火箭炮主要安裝在吉爾-131或嘎斯-66型卡車上,后來改為了烏拉爾-4320型6×6卡車,相比之前的型號,具備更高的機動性,并且最大行程能達到405公里,BM21火箭炮最大射程20.38公里,在18~20秒左右可將發射筒里面的40發火箭彈全部發射出去,別看這是六十年代的產物,但BM21仍然可以滿足現代戰爭。
現如今世界上仍有20多個國家在繼續裝備BM21“冰雹”火箭炮系統,比如越南、老撾、安哥拉、保加利亞、伊拉克、墨西哥、黎巴嫩和波蘭等等,在世界上也是最受歡迎的蘇式火箭炮之一,上圖就是老撾陸軍裝備的BM21自行火箭炮。
10、S-300系列防空導彈系統
S-300系列是如今世界上最暢銷的蘇式防空導彈系統之一,該型號在上世紀六十年代中期研制,七十年代后期定型,最終在八十年代初列裝服役,同樣,除了蘇聯使用外,也有不少裝備給了華約陣營下的國家使用。
S-300系列防空導彈也有多種衍生型號,例如S-300P型、PM型、PMU型、PMUI型、PMU2型以及S-300V型,并分為重型輪式發射車和履帶式發射車兩種形態。
目前這種防空導彈系統除了俄羅斯在自己使用外,也出口到伊朗、希臘、埃及、朝鮮、哈薩克斯坦、白俄羅斯、越南、委內瑞拉等國家,我國曾在九十年代也是S-300系列防空導彈的大買家之一,上圖中是目前越南軍隊裝備的S-300防空導彈系統。
11、米-8系列多用途直升機
米-8直升機的代號為“河馬”,還有著“直升機中的卡拉什尼科夫”的外號,正是因為它價格便宜,皮實耐造,從而有了這個外號,米-8直升機在上世紀五十年代末,由前蘇聯的米里設計局研制,六十年代初期定型,之后由喀山飛機廠生產。
米-8系列作為一種中型多用途直升機,它的最大起飛重量為12噸,最大航程500公里,旋翼直徑大約21.29米,機身全長25.33米,旋翼面積大約356平方米,作為多用途直升機,米-8除了可以用來運輸外,還可外掛武器,例如12.7毫米機槍、AT-2反坦克導彈或者57毫米火箭彈等,作為攻擊直升機。
現在米-8系列也仍是世界上保有量最大的蘇制直升機之一,從發展到現在也衍生出了十幾種型號,目前除了俄羅斯還在使用外,還有印度、古巴、孟加拉國、老撾、蒙古、緬甸、越南和朝鮮等也在大量裝備,當年我國也引進了一部分米-8直升機,現在也有少量在服役。
上圖中就是目前朝鮮軍隊裝備的蘇制米-8多用途直升機,當然除了米-8系列外,還有衍生出來的米-17系列直升機,也是落后和發展中國家最常用的蘇式直升機。
12、米-24“雌鹿”武裝直升機
米-24直升機代號“雌鹿”或“母鹿”,是由前蘇聯米里設計局在上世紀六十年代中期研制的一種武裝直升機,并在七十年代初期完成首飛,之后裝備蘇聯陸航部隊使用。
米-24武裝直升機的機身全長18.8米,高度6.5米,旋翼直徑17.1米,配備了兩臺TV3-117渦軸發動機,每臺功率大約1600千瓦,最高飛行速度每小時335公里,對于不同的型號也有不同的武器,例如有的加裝了航空機槍、23毫米三管加特林機炮、雙管機炮,還有的可根據不同任務在機翼上掛裝火箭彈發射巢和導彈等。
米-24武裝直升機從發展到現在,也出現了十幾種不同型號,并且俄羅斯還在此基礎上改進出了米-35武裝直升機,而老版本的米-24目前也有多個國家仍在使用,就比如越南、利比亞、古巴、敘利亞、安哥拉、埃及、伊拉克等等。
13、蘇-25攻擊機
蘇-25攻擊機,北約代號為“蛙足”,由前蘇聯的蘇霍伊設計局,在上世紀六十年代末研制,七十年代中期定型,八十年代中期列裝蘇聯空軍服役。
蘇-25攻擊機全長大約15.53米,翼展14.36米,高度4.08米,機翼面積大約33.7平方米,空重9.31噸,最大起飛重量17.6噸,動力方面搭載了兩臺R-195渦輪噴氣發動機,最高飛行速度每小時975公里,武器方面自帶30毫米航炮,機翼上還可掛載各類空對地導彈、火箭彈發射巢或者航空炸彈。
蘇-25攻擊機從發展到現在,也衍生出了十幾種型號,目前也仍在俄羅斯空軍中服役,除此之外,還有白俄羅斯、朝鮮、秘魯、烏克蘭、阿塞拜疆等國家的空軍,也裝備了一定數量的蘇-25攻擊機,上圖就是朝鮮空軍現役的蘇-25攻擊機。
14、米格-29戰斗機
米格-29系列是目前世界上使用最多的第四代蘇制戰斗機之一,由前蘇聯的米高揚設計局,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初期設計,七十年代中期定型,八十年代初期列裝空軍部隊服役,從發展到現在也衍生出了20多種變種型號。
米格-29戰斗機的機身全長為17.37米,翼展11.4米,高度4.37米,機翼面積38平方米,空重11噸,最大起飛重量20噸,動力方面搭載了兩臺RD-33加力渦扇發動機,最高飛行速度每小時2817公里,米格-29系列的默認武器是一門30毫米航空機炮,但針對不同的作戰任務,可搭載不同的武器,例如空對空導彈、空對地導彈或者不同類型的航空炸彈。
目前世界上仍有20多個國家的空軍,還在裝備米格-29戰斗機的不同型號,在亞洲地區的印度、緬甸、朝鮮等國家使用的最多,上圖就是朝鮮空軍現役的米格-29戰斗機,當然除了米格-29外,還有蘇-27以及更老的米格-15、米格-17、米格-23、米格-25等也是落后國家空軍的主力,在此就不做過多的介紹了。
15、伊爾-76戰略運輸機
伊爾-76的北約代號為“耿直”,是前蘇聯伊留申設計局,在上世紀六十年代研制的一種四發大型噴氣式戰略運輸機,在1971年完成首飛,1975年正式服役,在七十年代的世界上,伊爾-76也算是體積最大的噴氣式戰略運輸機之一。
伊爾-76運輸機的機身全長為46.6米,高度14.76米,翼展50.5米,搭載了四臺D-30kp-ser2型噴氣式發動機,最快飛行速度每小時750~800公里左右,通常情況下機艙內部可容納225名士兵,或者也能容納多臺小型作戰車輛,最大起飛重量在195噸左右。
如今的伊爾-76系列運輸機也衍生出了10多種型號,并且還有的在此基礎上,改進出了預警機、指揮機、加油機等等,目前除了俄羅斯和烏克蘭在繼續使用外,還有其他30多個國家也仍在裝備伊爾-76系列運輸機,在亞洲就有柬埔寨、朝鮮、印度、老撾等國家。
以上就是當今在落后國家最受歡迎的15種蘇式重型裝備,感謝各位讀者的支持與關注,別忘了多多點亮紅心,這也是您對我文章的認可,咱們下期繼續更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