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共: 1678字
預計閱讀時間: 5分鐘
關于唐氏綜合征
你想了解的都在這里
1、什么是唐氏綜合征?
唐氏綜合征又稱“先天愚型”或“21三體綜合征”,特指21號染色體由正常2條變成3條,是一種先天性染色體異常的多基因畸變造成的疾病。
2、唐氏綜合征的發生率高嗎?
唐氏綜合征屬于偶發性疾病,其發生率占受孕人群的1/100-1/500,唐氏兒占出生新生兒數的1/600-1/800,唐氏兒的概率與孕婦年齡、家族遺傳史以及其他因素等密切相關。
①、孕婦年齡:隨著孕婦年齡增加,卵子老化程度加劇,可致生產唐氏兒的概率明顯增加。年齡>34歲唐氏綜合征篩查陽性率為7.62%,年齡>38歲唐氏綜合征篩查陽性率為12.98%。當孕婦年齡超過40歲時,唐氏兒出生率明顯較35歲孕婦高,臨床一般建議35歲以上的孕婦做羊水穿刺,明確胎兒染色體情況;
②、家族遺傳:唐氏綜合征屬于染色體異常疾病,可通過遺傳的方式傳播,因此不建議患有該病的人群生育。一般家族中有唐氏綜合征患者,則出現唐氏兒的概率較一般家族高;
③、其他因素:某些環境因素如輻射等,可能會引起胎兒的染色體變異,增加唐氏兒的出生概率。唐氏兒的預防難度較大,建議遵醫囑進行唐氏兒篩查體檢,有助于降低唐氏兒的出生概率。
3、唐氏綜合征特征性表現有哪些
①特殊面容:眼距寬,眼裂小,鼻根低平,舌胖,常伸出口外,流涎多;
②特殊肢體:身材矮小,四肢短,由于韌帶松弛,關節可以過度彎曲,手指粗短,常見通貫掌紋、草鞋足,拇趾球部約半數患兒呈弓形皮紋;
③智力障礙:其智能低下表現隨年齡增長而逐漸明顯;
④運動發育遲緩:患兒在出生后的一段時期,其運動功能與正常同齡兒差別可能不大,但隨年齡增長其差別增大,在不同的患者中運動發育的情況也相差很大。先天愚型患者可執行簡單的運動,如穿衣、吃飯等,但動作笨拙、不協調、步態不穩。
⑤其他結構畸形:如先天性心臟病。
⑥免疫功能低下:因免疫功能低下,易患各種感染。
4、唐氏綜合征篩查方式有哪些?
唐氏篩查主要檢查胎兒患唐氏綜合征的風險,臨床上有以下幾種常見篩查方式:
妊娠早期聯合篩查,包括超聲測定胎兒頸項透明層厚度和孕婦血清學檢查,血清學檢測指標包括妊娠相關血漿蛋-A和游離β-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聯合應用血清學和NT檢測,唐氏綜合征檢出率為85%,假陽性率為5%。
妊娠中期篩查,妊娠中期的篩查策略為血清學標志物聯合篩查,包括甲胎蛋白、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游離雌三醇三聯篩查,或增加抑制素A形成四聯篩查,結合孕婦的年齡、孕周、體重等綜合計算發病風險。檢查孕齡一般設定為15-20周、唐氏綜合征的檢出率為60%-75%、假陽性率為5%,該方法還可作18-三體和神經管缺陷的篩查方式。
妊娠早、中期整合篩查,整合妊娠早期和中期的篩查指標,可提高檢出率,降低假陽性率。但整合篩查持續時間較長,可能對孕產婦帶來一定的心理負擔。整合方式有三種: 整合產前篩查:
(1)首先在妊娠10-13+6周檢測血清PAPP-A、β-hCC和11-13+6周超聲檢查NT;然后在妊娠中期15 - 20周行血清學四聯試驗。聯合6項指標,獲得唐氏綜合征的風險值,與早孕期篩查相比,在檢出率相同情況下,可以降低假陽性率。
(2)血清序貫篩查:為在整合產前篩查中去除NT檢查,該方法可達到妊娠早期聯合篩查相同的效果。
(3)酌情篩查:首先進行妊娠早期篩查,篩查結果為胎兒風險極高者(唐氏綜合征風險率≥1/50),建議絨毛穿刺取樣。其他孕婦繼續妊娠至中期進行四聯試驗,獲得綜合的風險評估報告。
唐氏綜合征篩查屬于產期篩查的一個項目,產期篩查不是確診,產前篩查結果是唐氏綜合征高風險時,并不一定就是唐氏綜合征患兒,需要由臨床醫師綜合判斷是否需要進行產前診斷確認。如果確認有必要進行產前診斷,可以通過絨毛穿刺、羊膜腔穿刺或臍靜脈穿刺,采集絨毛、羊水或臍血細胞進行胎兒染色體核型分析,這是診斷胎兒唐氏綜合征的“金標準”,可以檢測出染色體數目異常和明顯的染色體結構異常。
只要能按規范進行相應的產前篩查和診斷,相信每個準爸爸準媽媽們都能生育一個健康的寶寶!
來源:略陽縣婦計中心
告訴小伙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