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2日,當特朗普在橢圓形辦公室隔空威脅普京:若拒絕烏單方面同意的“停火協議”將“搞垮俄羅斯經濟”時,俄烏沖突的劇本似乎又被改寫了。
特朗普和普京
這場由美國牽頭的30天停火提議,表面上是為了“和平”,實則裹挾著復雜的國際博弈!
這邊是特朗普對普京贊賞有加
特朗普在其社交媒體平臺“真實社交”上發文說,“最終協議的許多內容已經達成一致,但仍有許多問題尚未解決”。
他表示“非常期待”與普京的通話。
媒體報道截圖
與此同時,美方也加大和坐實了對烏克蘭和澤連斯基的條件和壓力。美國國務卿魯比奧近日再次直截了當地表示,任何結束沖突的協議中,烏克蘭都必須作出領土讓步。
而在訪問華盛頓、與特朗普會談之后,呂特也助陣美方明確表示,烏克蘭不可能被允許加入北約,歐洲在戰后需要恢復與俄羅斯的正常關系。
特朗普會見呂特
另一邊是歐洲方面繼續批評、譴責普京。
當地時間周六(3月15日),英國首相斯塔默表示,大約25位盟國領導人同意繼續加強對俄羅斯經濟的限制,以促使俄總統普京回到談判桌前,確保俄烏停火。
法國總統馬克龍上周六對法國地方媒體表示,烏克蘭是一個主權國家,一旦達成和平協議,完全可以歡迎外國軍隊進入其領土,無需俄羅斯授權。
無論是歐盟的8000億歐元“重新武裝歐洲”政策,法英繼續聯絡其他盟國組建烏克蘭維和部隊計劃,還是馬克龍將歐盟成員國置于法國“核保護傘”的主張,法國國民議會通過沒收俄央行資產的議案,甚至波蘭總理圖斯克希望波蘭引進核武器的建議,都是在向俄方極限施壓的表現。
隨著美國及歐洲各國的表態,事情逐漸明朗:美國和歐洲破天荒得為同一目標努力——逼迫普京談判!
俄羅斯方面,盡管原則上歡迎停火提議,但其提出的條件基本重申了戰爭目的,表明短期內停火協議難以達成。
俄羅斯堅持不接受西方軍隊進入烏克蘭領土,這與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提出的安全保障需求形成直接沖突。澤連斯基強調,烏克蘭需要外國軍隊駐扎以保障安全,但這一要求與俄羅斯的立場相悖。
但很多人忽略了最淺顯的一個道理:在一場沖突中,只有想停火的一方才會開具體的條件!
我們不用去看俄羅斯到底提出了什么條件,只要普京提出了具體的條款,那么就證明他是希望停火的!
而就當前前線的局勢來看,俄軍的攻勢明顯占優,預計很快將完全驅逐境內的烏軍,拖延戰略對他明顯是個更佳的戰略選擇,為什么他要同意停火并開條件清單呢?
這不能不讓人懷疑,俄羅斯內部是否有些情況是我們不曾知曉的。
更進一步來說,西方30余國是否正是因為看到了俄羅斯內部所面臨的危機所以才集體站出來搞施壓動作,這一切不得不讓人懷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