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刷到某順風車平臺搞了個“車主準時率評分”。
乍一看挺唬人,可仔細一想:?順風車這種“半公益”性質的服務,拿專車標準來卡準時率,真的合理嗎???
順風車的本意是“順路帶人,分攤油錢”,不是“隨叫隨到的專車”。
乘客下單時白紙黑字選的是時間區間(比如“8:00-8:30到達”),結果平臺轉頭用“準時率評分”綁架車主。這操作就像去大排檔吃飯,非要拿五星級酒店的服務標準打分——?錢沒給夠,要求倒挺多?。
一位車主吐槽得直接:“我一單就賺20塊錢,油費都不夠,還得保證暴雨不堵車、紅燈不排隊、繞路不超5分鐘?平臺怎么不干脆讓我開直升機?”
說到底,順風車的核心是“順路互助”,不是“花錢買服務”。真要掐表計時,請加錢打專車?
平臺把“不準時”的鍋全扣給車主,卻選擇性忽略現實:
?堵車、事故、臨時封路……哪樣是車主能控制的??有乘客抱怨“司機繞路接人耽誤10分鐘”,可順風車本就是拼車分攤成本,繞路接人是常態。既要直達不繞、又要白菜價,這不是耍流氓?
?車主自己也在趕時間!?多數車主是通勤族或跨城辦事,順路接單純屬省油錢。結果堵在半路,自己遲到扣工資不說,還得挨乘客差評。一位車主苦笑:“暴雨天開得心驚肉跳,乘客嫌慢反手一個低分,平臺還扣我服務分,合著我活該倒貼錢當司機?”
?時間區間≠精準到秒?。乘客選了30分鐘彈性時間,卻要求車主準時準點,這和“又當又立”有啥區別?
?互相體諒不行嗎?非逼得車主撂挑子!?
順風車能活到今天,靠的是乘客和車主互相讓步:乘客接受彈性時間省了錢,車主順路賺點油費圖個省心。但如今平臺硬把“準時率”當KPI,只會激化矛盾:
?乘客被評分誤導,覺得車主“不守時是天大的罪”?,動不動差評威脅;
?車主被評分逼得寧可空跑也不接單?:“為了保準時率,繞路接人、闖黃燈、超速,最后違章罰款誰買單?”真把車主逼急了,最后沒人接單,平臺拿什么賺傭金??
與其用“準時率”PUA車主,不如干點實事:
?優化匹配機制?,減少繞路接單率,別讓車主為拼單疲于奔命;
?增加路況預警功能?,提前提醒乘客可能延遲;
?讓乘客自己選?:接受彈性時間拿低價,或加錢買“精準到達”。
順風車不是專車,人情比KPI重要?平臺若真在乎用戶體驗,就該明白:?順風車的“順”是互相體諒,不是單方面當孫子?。再拿“準時率”欺負老實人,小心最后只剩一堆評分數據,和沒車可坐的乘客!
P.S. 真要準點服務,建議平臺明碼標價——加錢,一切好商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