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 年授銜前夕,羅榮桓元帥的工作仍在緊張推進,幾個人的軍銜評定成為棘手難題,其中葉長庚的情況尤其讓他費神。軍銜,對軍人而言意義非凡,關乎榮譽與認可,評定工作稍有差池,便可能影響軍心士氣。當羅榮桓審視授銜名單,目光落在葉長庚的名字上時,不禁眉頭緊鎖。葉長庚時任五十軍副軍長,按常規應授少將銜,可羅帥卻猶豫了,他的經歷復雜特殊,讓授銜抉擇變得艱難。
葉長庚出生于貧寒之家,8 歲便開始為地主放牛,稚嫩的肩膀扛起生活的重擔,12 歲便四處打零工,補貼家用。1926 年 6 月,命運的轉折悄然降臨。他受雇于村里的地主,而這位地主正是陳誠的兄長。彼時陳誠在廣東受傷休養,地主打算前往探望,葉長庚被選中隨行。到了廣州,葉長庚第一次接觸到北伐軍,心中滿是崇敬。北伐軍與他此前見識的軍閥截然不同,他們心系百姓,從不欺凌窮苦大眾。這種鮮明的對比,讓葉長庚萌生了加入北伐軍的想法。恰逢北伐軍招兵,葉長庚順利通過選拔,穿上軍裝,領到 3 塊大洋,被分配到機槍連。
一次戰斗中,連長遞給他一支步槍,將望遠鏡交給他,問他能消滅幾個敵人。葉長庚憑借打獵練就的好槍法,仔細觀察后,果斷開槍。5 發子彈射出,3 名敵人應聲倒下。連長對他的表現十分滿意,當即提拔他為副班長。然而,蔣介石的一番講話,讓葉長庚心生疑惑。蔣介石聲稱帝國主義有好壞之分,不應在部隊喊打倒帝國主義的口號,以免影響團結。這與葉長庚從戰友處聽聞的觀點大相徑庭。不久后,蔣介石發動 “四一二” 政變,其野心暴露無遺,部隊內部針對共產黨的宣傳也讓葉長庚深感矛盾。在他心中,只有共產黨才能拯救勞苦大眾。
1927 年,葉長庚聽聞許多關于井岡山的故事,對共產黨愈發向往。一次偶然,他遇到紅軍聯絡員,一名瓷窯工人,出于對共產黨的好感,他沒有舉報,從此與紅軍結下不解之緣。1929 年 12 月,葉長庚奉命與紅軍作戰,內心對舊部隊的失望和對紅軍的向往,促使他毅然帶領部隊起義,帶著重機槍和步槍投奔紅軍。彭德懷親自接待了他們,對葉長庚的義舉贊賞有加。此后,葉長庚被編入紅軍機槍連,1930 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之后還擔任了師長。但命運多舛,他遭遇兵變,因處理不當被撤職,轉而從事后勤工作。
1948 年,葉長庚成為副軍長。到了建國授銜之時,按資歷和戰功,他本應授予中將銜,可葉長庚卻主動請求授予少將。他的高風亮節,令人欽佩。羅榮桓元帥在權衡葉長庚的授銜問題時,正是考慮到他前期率部起義、為紅軍帶來重要裝備的重大貢獻,以及后期職務晉升相對緩慢的復雜經歷。葉長庚這種不圖名利、只求奉獻的精神,不僅化解了羅帥的難題,也為他的傳奇人生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從舊軍隊的底層士兵,到為新中國立下赫赫戰功的將領,葉長庚的一生,是對理想信念不懈追求的生動寫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