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劉婧汐
編輯:駱一帆 陳曉平
圖源:圖蟲
三大航聯手,加力打擊OTA平臺機票代理亂象。
3月14日起,中國南航、中國東航、中國國航先后發布特別公告,不約而同指出,第三方購票渠道中亂象屢禁不止,機票價格與行程單不一致、加價銷售、篡改旅客行程等時有發生。
三家稱,將在官方渠道推出“機票信息查詢驗證功能”,幫助旅客實時核對票價、稅費及行程單真實性。
“有OTA平臺代理常常鉆航司空子謀利,影響航司形象,需要治理;而直銷率一直是航司的考核項目,航司也想要提高直接銷售的比率。”對此公告,有業內人士向記者解讀稱。
1
出手規范
長期以來,OTA平臺憑借強大的分銷能力,成為航司機票的重要銷售渠道。
同時,平臺上機票代理商花樣繁多的“套路”,也加劇機票售賣信息的不透明程度,大量消費者在買機票時“踩坑”。
價格方面,有OTA平臺機票代理通過“低買高賣”“對免費特殊服務加收費用”“多收退改手續費”等,來賺取差價,消費者支付了高于航司官網的價格而不自知。
個人隱私方面,部分代理商利用購票數據實施詐騙、虛占座位,甚至倒賣個人信息,如“機票退改簽”騙局中,犯罪分子往往能準確說出旅客的個人信息。
航空公司和OTA平臺也一直在規范代理的銷售行為,無奈收效甚微,全面監管依然困難。
國內某在線旅游平臺曾透露,部分機票供應商出票量巨大,只能采取抽查方式進行監管,這給了某些供應商鉆空子的機會。
種種亂象,不僅削弱航司對終端機票的定價權,還波及自身形象。
3月14日,南方航空首先發布《關于維護旅客權益的特別公告》,接著15日,中國國航、東方航空快步跟上。
大家標題相同,內容相似。
三家航司均表示,為“防止部分第三方銷售商侵害消費者權益”,將在官方APP和小程序向消費者提供“機票信息查詢驗證功能”,旅客可實時核對票價、稅費及行程單真實性。
若旅客對比發現第三方平臺存在加價售賣行為,航司將退還差價,并會按協議對涉事單位追責,同時強化直銷權益,鼓勵廣大旅客通過APP和小程序等官方渠道購買機票。
2
互售起步
記者看到,三家航空公司的APP上,彼此機票已互通售賣。
比如,在東方航空APP上,查詢3月20日由廣州飛往北京的機票發現,有東方航空和南方航空兩家航司不同班次的機票可供選擇。
據悉,機票互通售賣功能在去年就已悄悄上線,起初只在京滬廣部分航線試點,今年進一步擴大到更多共飛航線。
記者在東航APP上看到,有國航和南航的機票互通售賣,并不具備價格優勢。
以3月20、21、22日廣州飛往北京的航班為例,最低價航班均為東航航班。目前,在東航APP上不能對三家航司直接比價買到最低價的機票。
有媒體援引兩家航司的市場部人士稱,在各自APP上開啟互售的主要目的,是為其會員提供更多出行選擇,特別是對航班時刻較敏感的高端常旅客。
對于價格敏感型旅客,購買最低價機票的意愿還無法被很好地滿足。
“OTA的作用是比價,目前航司雖已互通售票,未真正起到比價作用,對OTA的影響還不大。”有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
要真正實現機票互通售賣,消減OTA平臺的話語權,三大航要解決的細節問題還有很多。
比如,互賣機票的航線,多體現在國內航班,而不是國際航線;若在南航App上預訂國航航班,只能積累國航積分,不能累積南航積分,對于經常出差的南航會員而言,互通的吸引力也會降低。
3
提直降代
過去幾年,航空公司一直在官方APP增設增值服務,以吸引用戶,提高直銷比。
在三大航的APP上,已增加約車接送、高鐵聯訂、酒店優惠和簽證服務等功能,這些原本只在OTA平臺上看到。
早在2015年,有關部門就召開會議,要求“提直降代”,即國航、東航、南航等三大國有航司,將直銷比例要提升至50%,且代理費要在原有基礎上,下降50%。
(圖源:圖蟲)
據業內人士透露,至今十年過去,三大航還在朝著目標繼續努力。
這次的“聯合聲明”,可震懾部分第三方經銷渠道,維護品牌形象,也利于鞏固航司們的銷售主導權。
如果平臺不能監管和杜絕票務代理商種種違規行為,那么隨著消費者不滿情緒的堆積,平臺的聲譽和影響力也將受損。
事實上,售票信息逐漸透明化,平臺和票務代理可賺取的利潤已在壓縮。
“現在買票會先在OTA上找到最低價格(航司),然后再去航司的官方APP上購買。”有經常出差的常旅客向記者表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