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3月一年期通脹率預期4.9%(前值:4.3%;市場預期:4.2%)——遠高于市場預期,表明消費者對未來通脹的擔憂明顯加劇,該數據將限制美聯儲進一步降息
美國3月密歇根大學消費者信心指數57.9(前值:64.7;市場預期:63.1)——遠低于市場預期,消費者對經濟前景的信心驟減,擔憂可能轉化為實際消費支出的放緩,從而對經濟增長產生負面影響。
貨幣就是有貨才是幣,沒貨的幣就是廢紙一張。
咱家的壓艙石是七億龐大的勞動力和強大無比的工業能力,可立于不敗之地。
不管是貿易戰,還是脫鉤,咱家吃穿住用行有保障,無非是掙錢少一點而已。
而沒有商品產出的國家,拿著再多的錢買不到貨,一張廢紙是不能填肚的,如今只要能填飽肚子,其它的事都不是事,活下去才是王道。
居然幻想用虛擬的金融經濟去拉爆實體的制造業經濟?怎么拉?
美聯儲加息的邏輯很簡單,我一加息,你降息,兩邊利息差就放大,對于你國人民貨幣存1.5%的定期和存5%的定期你選哪個?何況這個5%的定期不是俄羅斯,不是西班牙,不是墨西哥,不是津巴布韋,你根本不用擔心貨幣大幅度貶值。
美國欠我100塊,他一加息,我家里的人都兌換了美元去存他那里,我家里的資產都遭人拋棄,資產價格大跌,原來130塊的房子跌到了100塊。
這時候如果一年以后美國再換匯買回來我100塊的房子,等到大家又從美國回來的時候,發現房子漲到130塊了。美國人一賣,拿著130大洋,還給我曾經欠我的100元,加5元利息,兜里凈剩25元。
然后修養兩年,再來一遍。
但是現在這種模式還能成功嗎?美聯儲估計自己都不信!
國際貿易體系正面臨深刻變革。美元體系的根本矛盾在于其貨幣供給與實體產能的嚴重失衡,這種結構性缺陷導致美國不得不通過技術封鎖、金融操控等手段維持其經濟霸權。從日本半導體產業受挫到中國高科技領域遭遇的"卡脖子"現象,本質都是既有霸權體系對新興經濟體產業升級的壓制。但歷史經驗表明,這種遏制策略終將面臨產業發展的客觀規律挑戰。
中國制造業的進階之路印證了產業發展的不可逆性。從"億條褲子換飛機"到C919橫空出世,從手機代工廠到全產業鏈布局,中國制造的升級軌跡打破了技術壟斷的神話。當前全球產業鏈呈現新態勢:特斯拉超級工廠的中國效率、低端芯片的產業集群優勢、新能源領域的全鏈條突破,這些都在重塑國際分工格局。
在金融安全領域,中國的制度設計展現出獨特防御能力。央企控股體系形成的"定海神針"效應,與西方資本市場的高度流動性形成鮮明對比。即便面臨極端市場波動,國資主體的戰略定力能夠有效抵御投機性沖擊。這種制度優勢在"一帶一路"實踐中得到延伸——通過基礎設施投資帶動國際產能合作,既規避美元體系的通脹輸出風險,又構建起互利共贏的新型合作關系。
對比兩種發展范式:華爾街的金融套利模式日益顯現出短視化特征,其資本市場泡沫化與實體產業空心化形成惡性循環;而中國通過"雙循環"戰略,正在探索一條將制造優勢、制度優勢與金融創新相結合的新型發展道路。這種道路的核心在于保持戰略產業的調控能力,同時通過市場化改革激發創新活力。
但是也別小看了美國的野心或者說別小看他們的底線,要防止他們亂來,鮑威爾說了,今年如果通脹高,繼續加息。哪個正常的經濟體敢這么加息,在沒有惡性通貨膨脹和惡性超發貨幣的情況下?
你別看現在美元指數106,他能把美元指數抬到160,這就是他們的流氓!
那為啥說現在拉爆不容易了?
因為這幾年我們一直在思考如何建立中國特色的金融體系,為啥人民幣結算系統啊?為啥跟沙特阿拉伯合作啊?為啥要在巴以那摻和一腳啊?上面明白過來,美聯儲是狗,他們的每一步都是在坑你,甚至是那種損人不利己的坑你!所以我們一直堅持降息,而不是加息。哪怕會沖擊匯率,沖擊外匯,沖擊國內房地產和銀行。
最壞最壞的結果,如果你逼著產能過剩的國家搞配給制,那么下一步過剩的產能會找到名為軍工的口子宣泄出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