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硅谷101
2025年初,Tether公布2024年財報顯示,凈利潤137億美元,但公司人數只有150人左右,平均每個人創造9300萬美元利潤,超過貝萊德等金融巨頭,交易量一度比肩Visa,是全球人均創收最高的公司。
Tether發行的美元穩定幣叫做USDT,在許多隱秘的金融交易中扮演著關鍵角色:比如殺豬盤、毒品交易到恐怖組織融資;USDT也被廣泛應用于法律制裁無法觸及的灰色地帶,從俄羅斯軍火商到委內瑞拉國有石油公司;然而,對于通貨膨脹率高達200%的委內瑞拉普通民眾來說,USDT又成為保存財富、接收匯款的重要工具。
Tether的崛起之路同樣充滿爭議:創始團隊身份復雜、銀行關系模糊,到資產儲備真實性被質疑,再到被指控操縱比特幣市場,Tether曾多次面臨生存危機。自從進入加息周期之后,通過將用戶存入的資金投資于美國國債和企業債券,Tether在零成本資金與國債收益之間實現了巨大的套利空間,甚至成為了排名前二十的美國國債持有人。隨著發行規模擴大至1400億美元,Tether不僅僅成為加密領域,也成為金融領域的重要玩家。
穩定幣USDT的快速崛起,正在悄然重塑全球金融秩序。這種“影子美元”模式不僅讓Tether成為全球最重要的鏈上美元供應商,甚至可能催生“鏈上納斯達克”,重塑資本流動與管制規則。當資產的流動性完全脫離國家控制、在鏈上全球自由流動時,傳統的金融秩序和監管框架將面臨前所未有的沖擊與挑戰。
在劇烈波動的加密貨幣市場,膽大者往往能獲得驚人的回報;而當一個體系足夠龐大,它就能從“被監管”變為與監管者“互相制衡”。本期硅谷101節目,主持人泓君將與dForce創始人楊民道,BODL Ventures合伙人、前鏈聞總編輯劉鋒一同起底一路爭議中成長起來的USDT和背后的發行商Tether。
以下是部分訪談精選:
01 Tether的商業模式:高增量發行與美債套利
泓君:第一個問題,我們還是給不太了解Tether這家公司的聽眾介紹一下這家公司它的商業模式是什么,比如說我們可以對比交易所的商業模式跟銀行的商業模式,看看它跟這兩種商業模式有什么不一樣。
楊民道:Tether的整個業務模式還是挺特別的,在加密貨幣行業里面,交易所是最大的現金奶牛,但是交易所的整個業務模式還是比較復雜的,但穩定幣業務模式跟傳統的企業的盈利模式也不一樣,交易所其實你可以跟股票交易所做比較,基本業務模式是類似的,主要是以手續費為主。
Tether有的人把它比作銀行,其實它跟銀行的模式也不大一樣,因為銀行是從資產負債端去做息差的套利,就是儲戶存錢進來,儲戶的錢對銀行來講是一個liability,是一個債務,然后它再放貸出去,賺其中的息差。但是Tether它其本身是一個穩定幣發行方,所以對于用戶來講,只要你持有Tether的穩定幣,但是你的底層的這個美元資產是存在Tether托管的銀行的。Tether主要是拿這些錢來去買美國的國債,大概80%多這個比例,除了國債之外,還有企業的優先債,所以資金對于他來講是一個零成本的,這是跟銀行非常大的區別。
銀行借儲戶的資金需要付利息的,然后給企業再借錢,所以它有一個定價,在這里面賺差價。但是Tether本身是在做的是零成本的資金和美債之間的套利,所以它資產端實際上也非常的安全,它的負債端是用戶,用戶存的美元到Tether托管的銀行,然后轉成國債,所以它先做的是一個零成本獲得儲戶的資金,再去買比如說4%、5%的美國國債。
泓君:Tether今年有$137億的利潤,它這個利潤到底是怎樣賺來的?我們能不能給大家簡單分析一下它的商業模式跟它的收入結構。
楊民道:你剛才提到的就是它有130多億美元的利潤,我不知道這個它里面是包含哪些內容,但是我們就從簡單的算術來說,它現在大概1300多億美金的鑄幣量,如果按照4.5%的國債的收入的話,1年大概能有70億美元左右的收入。當然它還有一些包括比特幣,還有一些黃金,還有其他的一些企業債,但大部分是國債。所以我覺得從資產負債表的這個整個運作來說,它整個運作模式是比銀行要好很多的,因為在資產端是非常優質的,無論是在幣圈還是在傳統的金融機構里面,都屬于非常獨特的類別。
來源:COINTURK News
劉鋒: 它的業務理論上如果是單純的發行穩定幣,這個業務主要的收益應該來源于比如說就是存錢生成穩定幣,這是指它的商戶,就是一級市場的鑄造者去鑄造。穩定幣存入美元是要需要向它交千分之一的手續費,而如果你想把這手里拿到的USDT這樣的美元穩定幣在贖回為美元,你又給它交千分之一的手續費。
理論上這是它這個業務最基本的收入,但是顯然Tether這家公司不是靠這個掙錢的,它手里拿著用戶存給它的真實的美元,給大家發一個它的USDT,其實可以近似的認為它給大家發了一個欠條,這么理解更簡單。這個時候其實它免費的拿到了這個資金之后,去投資有收益的國債,非常安全,它的這個收益遠遠高于單純贖回和法幣兌換的這種收益。但是,這個業務很簡單,但是這個收益又非常的可觀,并且還有兩個主要的背景,一個背景,是在過去這兩年里面,穩定幣的整體的發行量是高速增長的,比如說我們看一下這個發行的USDT的數據,2023年年底的時候,整體的發行量?應該是在910億美元左右,現在是1400多億。在過去這1年里面,整個發行量的增長是增長了超過50%的。
另外,還有一個特別有意思的數據是在2022年到今天,其實美元國債的收益是在一個比較高的水平上面,所以,這也就是為什么我們看到在過去兩年里面Tether它的利潤其實是爆發的。核心原因,第一,穩定幣的發行量增長非常地快,另外一個原因,是它拿到大家免費的資金之后,去購買低風險、回報又不錯的美國國債,獲得的這個收益就非常好,這是我們看到的一個核心原因。
02 發家史爭議:質疑、猜測和陰謀論
泓君:Tether是不是FTX?我們來梳理一下他這些年遇到的一些爭議。
劉鋒:如果我們來看Tether的這家公司呢,在2022年之前吧,他就是像被烏云籠罩的一家公司,天天被大家質疑,可能他們自己本身經營也有壓力,是否在那個時候他們1:1在發行這種穩定幣,到今天都會是一個謎。
楊民道:我覺得如果要講Tether為什么這么多爭議,還是要回到它的母公司Bitfinex交易所跟它的關系,以及Bitfinex交易所在17、18年之前在整個市場的地位。所以大家知道在除了門頭溝 (Mt.Gox) 當時是全球最大的交易所,門頭溝倒閉之后,從14年到17、18年這段時間,Bitfinex基本上就是離岸比特幣的最主要的交易市場,大家俗稱就是比特幣的大磚都在那邊,Bitfinex又是發行USDT的交易所,所以我們看到整個穩定幣的發行的邏輯特別有意思,你看現在做大了的穩定幣基本都交易所發行的,對吧?比如說USDT是Bitfinex,Coinbase跟Circle發行了USDC都是交易所帶起來的。
為什么大家有這么多爭議呢?其中一點就在于當時整個比特幣的行情的大漲大落,整個主要的做市市場主要的流動性就在Bitfinex。你可以認為那個就是比特幣在那個時代的Coinbase、幣安的這個地位,然后它也有很多衍生品啊,其他的各種各樣的交易的東西,所以其實當時一直有人猜測,就是說它是不是空印出來很多USDT去買比特幣,去做比特幣市場的操縱。所以我覺得所有圍繞著它的神秘和猜測,和這種陰謀論,來源于這兩者的關系。
Bitfinex后來是在16年出現了一個很大的盜幣事件之后開始,USDT跟它之間至少從治理層面還有股東層面做了一定的隔離和剝離,然后才慢慢從Bitfinex這個體系脫離出來之后,因為當時國內94前,國內是可以用人民幣直接出入金的,94之后其實幣安它的崛起也是因為幣安是用USDT,不接受法幣注入資的,所以從17年94之后,其實USDT的增長就開始打通了,幾個交易所都默認它作為一個主要的充值的穩定幣,這個時候才開始慢慢起來。但是我覺得所有經歷過那段時間的這些Crypto OG,發家史確實還是有扯不清楚的地方,你要問我說18年之前USDT到底有沒有一筆地發,沒有人能回答這個問題。現在可能相對比較容易,有國債啊,有發行在鏈上的一些證據。
劉鋒:因為18年是一個核心時間點,它18年的壓力是非常大的。我印象中,USDT真正的增長是17年開始了。
楊民道:94禁令之后吧,我覺得真的就是那個時候開始全部用USDT做充值。其實那個時候幣安應該是助力最大的,因為我記得17年上半年開始設立吧,對吧,到17年底的時候就94之后大概也就幾個月時間,基本上就已經爬上全球的最大的交易所了,就很快,可能就半年以內吧,幣安當時主要是用USDT作為出入金的這個入口,所以它一采納之后,后來向火幣、OKX這些開始慢慢地把人民幣端的資金渠道全部砍掉之后,其實就完全只有USDT有選擇,沒有其他的穩定幣。
(關于九四禁令:2017年9月4日,中國人民銀行等七部門聯合發布《關于防范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正式定性ICO本質上是未經批準非法公開融資行為,要求立即停止所有代幣發行融資活動。)
劉鋒:然后到了18年的時候,因為Tether發行量開始迅速增長,在此之前它一直用臺灣的一些銀行幫它去做入金的渠道。臺灣這些銀行,又用美國的富國銀行作為中間行,在進行資金的處理,因為增量有些大,中間有很多不確定的風險,所以富國銀行要停了這些關系。在很長時間里面其實Tether都找不到合適的幫它去進行出入金的銀行。所以18年的時候一直大家關心的在于,它的錢到底存在哪家銀行,當時好像被找出還是一家叫Noble的銀行,后來Noble Bank,又是在2018年10月1日之后吧,被爆出來要破產,消息爆出來之后USDT應該跌到了0.9美元以下,那應該是最大的一次。
泓君:因為那次事件我還有在跟進,總結一下,那次USDT它的危機跟市場對它的質疑可能主要是四點。
第一個就是它資產非常不透明,包括他當時用的審計機構,說自己會用獨立的第三方的公司去審計,然后最后發現這個審計公司的創始人跟Tether的創始團隊關系非常的密切,所以它審計里面說Tether有25.5億美元的銀行儲備,那大家就不信了。
然后第二個就是剛剛提到的,到底誰是它的合作銀行,因為當時美國的富國銀行說它跟Tether中斷了合作,但是呢,唯一稱跟它合作的銀行Noble Bank那個時候它是在去尋求出售的,而且它尋求出售的價格是500到1000萬美元,所以大家就有去看這個Noble Bank里面的帳戶,Tether當時他的發行額就是USDT是三十多億美元,但是整個Noble銀行的賬戶里面只有66.78美元。所以這個事情一下就引發了大家的恐慌,大家就會覺得,那你的金庫是不是空的?到底誰在為你做這種出入金的服務,為什么你的賬戶只有這么一點點錢。
還有一個就是大家剛剛提到的,他跟Bitfinex的關系,當然我覺得好像這個也是從它成立開始一直在面臨的一個質疑。
最后一個就是也覺得他在涉嫌操控比特幣,因為它從2017年三月份到2018年的一月份,它一共是發了九十一次的USDT,而且每次它一發,比特幣價格的上漲,有48.8%的上漲是在Tether增發的兩小時內,所以整個市場當時對Tether的質疑還是一個蠻強烈的情緒的。
03 USDT的崛起:流動性帶來流動性
泓君:那接下來我們來梳理一下USDT它到底是怎么樣做起來的。
劉鋒:在很長時間里,你知道USDT在哪條鏈上面的數量是最多的?你猜一下。
泓君:是孫宇晨的那條鏈TRON嗎?
劉鋒:你猜為什么?
泓君:因為它沒有手續費。
劉鋒:對,在94后,中國人都在用的交易主要是人民幣作為定價單位。后來,因為中國政府要把這些交易所剔除中國大陸,所以說大家已經沒有辦法用人民幣去做交易,這時候都變成了交易所了。幣安興起,這時候亞洲的核心的以中國人運營的為代表的交易所都崛起了,幣安的崛起的時候,大家都在用USDT作為交易,最起碼在17年,18年到19年這個時間段里面,特別在窗就是旅程的這條波場這條鏈上面是沒有手續費的,這是一個特別大的促進。在當時的話呢,其實有幾個鏈上面是由USDT的,當時最早發行是在比特幣的網絡上面的OMNI這個協議上面發行USDT,但是很快,波場上到USDT就成為了主流。當然同時的話,還有以太坊上也發行USDT,所以很漫長的時間,USDT的最大的量都是在孫宇晨的鏈上,你知道什么時候這個趨勢改變了?
是在2024年的年底十二月份左右,USDT的發行量在以太坊超過了波場,這其實是一個特別反直覺的現象。通常來講,大家是更喜歡去選擇那種更安全的鏈,因為特別是在過去deFi這個熱潮里面,以太理論上是錢包數量非常多、用戶非常活躍的一條鏈,資產也是非常多的。但是,USDT的主要發行量其實是在波場,因為市場上有一種傳言,波場上面USDT的大量的使用,是在一些非常灰色的地帶,包括在線賭博、電詐的用戶,如果我們去看在中國各個地方的公安系統或者是法院一些訴訟系統,去看關于虛擬幣相關的一些詐騙或者說換匯的非法外匯交易,以及利用虛擬幣去做詐騙或者是傳銷的這些案例,在最底層,大家其實都樂意使用USDT,大概率是在波場上的。
來源:Cyptorank.io
泓君:你說它大概率是在波場上的,有沒有什么?比如說媒體披露,你做出這個判斷,它的信源是哪里呢?
劉鋒:其實USDT在波場上的使用是和以太坊上的使用有很大的差異,因為以太坊上面工具極其多,對它進行追蹤是非常容易的,相反波場是比較難以追蹤的。
泓君:嗯,你剛剛有提到,現在USDT在以太坊上的發行量已經是超過波場了,這個有說明什么嗎?是不是現在用USDT有更多的合法化的途徑,或者說更多的正規的用途就是在向這個方向靠攏了?他從一個灰色的路線再開始慢慢地走向一個洗白的路線。
劉鋒:不能這么去理解,之前為什么在以太坊上的這種USDT的數量沒有波場那么大?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在于很長時間內以太坊上的費率太高了。但是到現在為止,以太坊的其實費率的下降是非常明顯的。我的理解是,很多用戶愿意在以太坊上去做更多的日常轉賬,因為相比之下,以太坊上持有像USDT這樣的資產的安全性是遠遠好于在波場上這樣的鏈的。
泓君:那你覺得為什么在這么多穩定幣里面還有去中心化的穩定幣,還有算法穩定幣,然后也有今天反復提到的,跟美國監管比較合作的USDC合規的穩定幣。為什么是Tether最后成了這個穩定幣市場最大的一個占有者?它的市場份額應該是1,400億美元,除以整個2,000億美元穩定幣的市場份額應該是占了70%左右的市場份額。
劉鋒:第一點來講的話,我覺得市場流動性一直就有一個規律,就是流動性越大的地方流動性越好。Tether在過去的流動性一直是站在前沿,當市場的蛋糕做大的時候,它就是往流動性最好的地方走。另外,Tether被大家過去屢屢質疑,是否能夠實現一對一的和美元資產的嚴格掛鉤,在今天的話,它變得很透明,以及大量利潤的產生,大家對它的信心目前是處在最高的時候,成功帶來成功,大家永遠去找最好的流動性。
泓君:所以根據這個我可不可以理解,其實穩定幣最開始也是這種底層的灰色需求起家的,所以它一開始就占了比較大的流動性。
劉鋒:這個判斷我想做一個糾正,所謂的灰色地帶,我覺得這些東西并不是真正的主流,真正的主流還是交易本身,當大家愿意用一種資產去進行交易的時候,那大家最后很容易共同選擇到一個資產,你會發現,當所有的交易所都必須選擇USDT作為交易對的這個錨定物的時候,你想獲得流動性,你只能選擇它。
泓君:那為什么其他的交易所不選又USDC?
劉鋒:有交易所選擇有USDC,幣安曾經也選了有USDC,Coinbase有USDC交易,但是對不起,流動性是在USDT上面的。所以我一直在強調流動性帶來流動性。我想舉一個另外一個例子證明這一點。在中心化交易所上,USDT是毫無疑問的,占有主導地位統治地位的交易錨定物。但是在去中心化交易所上還真不是這樣。
泓君:去中心化交易所是怎么樣的?
劉鋒:去看一下現在最流行的Meme幣,最核心交易的鏈是Solana,對吧?
泓君:對。
劉鋒:如果你認為USDT是大家都選擇的,理論上USDT應該算最主要的穩定幣,對吧?事實并不是這樣。USDC是Solana上最主要的穩定幣。
泓君:因為有一種傳言,不是說Solana已經有一點點偏向于美國嗎?那選USDC應該也是比較合理的。
劉鋒:姑且可以這么把它解釋成一個原因之一,但是核心就在于,在我觀察在Solana上進行交易的用戶,特別是這些Meme幣的,我們現在把它他們做PVP小將,他們跟原來的用戶有極大的不同,很多是新用戶,這些新用戶進入這個市場的時候,有可能他們就選擇了一個在這群體里面更樂意去用的。在過去這段時間,Solana上一直很積極地使用USDC這個穩定幣。一個事實就是,在Solana上面與USDC的量遠遠大于USDT。
泓君:川普自己發的那個幣是不是也在Solana這條鏈上?
劉鋒:對,是在Solana上。
泓君:是不是像川普,還有他的夫人發幣,他們也是帶了一批人進來。如果資產還在鏈上,當大家不想去炒幣了,可能就會換成一個穩定幣。
劉鋒:是的。
泓君:因為它可以避免交稅嗎。
劉鋒:不一定是為了避免交稅,而是減少這個資產的波動性。在Solana上面的USDC的發行量將近90億美元,USDT只有20億,這個差距是非常大的。在用戶選擇上面的話,大家都會去選擇流動性最好的資產,但是這個前提是可能是在一個小的范圍內,流動性最好的資產。USDT在整個穩定幣市場上的統治地位,一個核心的原因是在過去中心化交易所是最主要的交易場所,而隨著去中心化交易所的興起,有可能大家有新的選擇
04 核心秘訣:非許可
泓君:我自己卻是覺得從所有的人都在質疑USDT,到它慢慢地變得更透明的這樣的一個過程里面,非常有意思,就是一家非常的中心化、不透明、野蠻生長的穩定幣,最終在這個加密市場里面,從今天來看就是立住了腳,但是最開始大家為什么去進加密貨幣的這個市場,大家可能相信的是比特幣的去中心化,相信的是不能雙重支付,你要透明,如果我們把它想一下整個這樣的一個過程挺荒謬也挺有趣的。
楊民道:對,因為我們從19年開始一直做DeFi。我覺得對這個事情本身大家就有不同看法,比如說DeFi的協議是中心化還是去中心化的,這個治理雖然有的是由代幣投票,但是可能團隊持有很多代幣,是不是代表它不是去中心化的。
我覺得有兩個概念,去中心化和非許可,如果你要我去真正總結加密資產,包括穩定幣,最大的一個特點還是非許可,非許可是遠遠比去中心化重要。去中心化這個事情本身是帶有非常強烈的意識形態,就是大家是定義不清楚什么叫去中心化,這個事情你可以辯論一年都不清楚,不同維度、節點啊,還有你的這個治理各種維度,但是非許可應該是加密資產的一個最典型的特點,但這里面非許可它有不同的程度,比如說Tether和USDT可以行使黑名單的這個功能,但是你也很難對比如說我用USDT去跟一個DeFi協議去交互,其實我的錢進入DeFi之后,至少在DeFi這個池子里面,你的黑名單是沒法去執行的。
所以我們看起來像穩定幣這種所謂的中心化運作的資產,從非許可程度上講,要遠遠高于傳統的資產,就是傳統資產你的美元從你的一個帳號到另外一賬號,不但是實名的,還有各種各樣的企業之間的卡,然后要跨國那更難了。但是你在穩定幣這個層面上,從非許可上我覺得是遠遠比傳統金融機構要強很多。在整個加密貨幣里面,這種非許可的特性,我覺得是真正它的核心,而不是說所謂的去中心化。比如說我們說在去中心化穩定幣這個賽道里面,現在Dai應該是最大的,大概七八十億美金的規模,但是你跟整個穩定幣兩千多億美金的規模比,這個比例并沒有完全往上走。我覺得最核心的點在于中心化的穩定幣在非許可這一塊并不會比去中心化穩定幣差太多,我不是說完全不差,比如說Dai本身現在沒有黑名單,這點是好的,但是你真正怕黑名單的人有多少呢?
對一個中心化穩定幣的能力來講,它的其他優勢就遠遠超過去中心化的穩定幣了,比如說我的出入金通道,我的跟美元之間的匯率的一個穩定性。這也是為什么說去中心化穩定幣這么多年,從意識形態想去推它,你發現它的受眾群體其實還是非常少,中心化、去中心化,我覺得如果把它純當成一個穩定幣的應用來講,我覺得它不是一個核心的點,最核心點還是在于你能夠怎么樣更高效率地去傳輸,當然越非許可越好,但是這一點講,我覺得中心化的幣其實做的也不會比去中心化穩定幣差太多,同時它又具有資金上還有兌換上的便利性,所以從這個應用程度就看出來,它的運用的占比跟去中心化穩定幣比的話,優勢非常的明顯。
05 穩定幣之戰:摩根大通與PAYPAL入局
泓君:我目前看到了兩個方向,一個方向是整個加密貨幣或者第三生態里面的應用,他們去做這種支付跟結算。還有一個方向就是比如說VISA在升級他們的系統,然后它把穩定幣放在他們的系統架構之內,現在有什么比如說傳統金融機構他們已經開始布局這件事情了嗎?
楊民道:已經在做了,摩根大通內部的所謂的區塊鏈的這種系統已經在處理,一天上萬億美金的結算量了,都通過區塊鏈的系統來,但是區別在于它并不是一個接了公鏈的區塊鏈,它只是一個銀行之間用這個系統來做的,包括中國也有銀行的,我們叫銀行聯盟,他們組成幾個聯盟,用這個區塊鏈系統做一個,就是我們叫許可鏈,去做結算,這個肯定比傳統的金融機構的結算的成本要低得非常非常多。純粹就從成本角度來講,這個資金的沉淀成本也會減少非常多。現在其實銀行也在采納了,唯一的區別在于這些銀行還沒有接入到一個公鏈去,如果接入的的話,那整個市場就不是僅限于銀行內部了,變成一個全球的市場了。
劉鋒:另外在消費端,比如說最典型的一個嘗試,并且這種嘗試還挺有成績的,PayPal已經發行了自己的穩定幣PYUSD,這穩定幣是在公鏈上發行的,最起碼是在Solana和以太坊上有發行,并且,是可以在PayPal用戶之間進行了相關的轉賬。本身這個產品,和USDT非常像,但是它是PayPal發行的,同時它又可以結合PayPal本身的用戶和它相關的網絡進行應用,目前數據還不錯的。
楊民道:川普上臺之后,現在整個加密貨幣的監管這一塊,其實最矚目的就是穩定幣法案。因為穩定幣這個事情太重要了,而且現在這還屬于很早的事情,因為JPMorgan這幾個大的巨頭還沒有進來呢,他們沒有進來,最最核心的原因就是因為監管的原因。那我們假設說JPMorgan可以發一個類似USDT的穩定幣,你會用哪個來去用,對吧?所以這里面我覺得整個穩定幣格局現在都還沒開始呢,太早期了。
劉鋒:我們今天看到的這個市場格局應該會完全改變的。
泓君:就是說傳統的機構會進入,那你們覺得如果大家都開始去發穩定幣的話,它會動搖到現在整個世界的一種金融體系嗎?
楊民道:其實我覺得銀行就順勢把它的老舊基礎設施用穩定幣這套或者用加密貨幣全取代掉了。現在我覺得有的銀行已經在做了,只不過他們沒有把它變成一個公鏈的模式來做,就變成一個聯盟鏈,幾個銀行之間做結算。
劉鋒:如果有完善的監管體系,這簡直是在今天所有的金融體系一個巨大的革命。如果你用過區塊鏈的方式做跨境付款以及支付的話,我覺得你再回頭用銀行去用電匯這種模式,你真的受不了的。但是現在確實是沒有真正傳統意義上的金融機構來做這個事情,監管是一個很大很大的問題,這是值得期待的地方。
楊民道:而且更大的市場在于,你想穩定幣無非是美元的代幣化,像BlackRock的CEO Larry Fink提到就是法律上如果這個障礙清除的話,除了美元,所有的股票,所有的大宗商品全都在鏈上交易,包括BlackRock自己說的,他們現在就為了股東的proxy投票這個事情就要很多人去做,一個一個收集,跟銀行去簽協議,去收集這些股東投票的結果。如果你在鏈上,像我們在鏈上做治理投票那樣就根本不需要這個中介機構去做這些工作,對吧?
我覺得基于區塊鏈穩定幣,只是一個試驗田而已,穩定幣這個事情如果能成立的話,股票為什么不能成立呢?而且股票涉及的復雜度要復雜得多,用區塊鏈系統是更加高效了,股票還有分拆,還有合并,還有投票,還有分紅,其實你越多功能,用區塊鏈是越簡單,為什么?因為它能夠把所有東西都在鏈上,能夠同一套賬本能夠去解決掉,而不需要不同機構之間不同的標準去處理。所以其實越復雜的金融產品,我覺得用區塊鏈去增效的話,效果會更加明顯。
泓君:新舊金融體系在慢慢地發生更替,雖然這個新趨勢的苗頭還很小。
劉鋒:這是一個逐漸走向正軌的過程。在過去這么多年,其實是一個蠻荒西部,大家逐漸在摸索,很多東西已經成型,現在其實是逐漸在走向正軌,這其實是值得期待的。
06 彩蛋:美元穩定幣虹吸全球流動性
泓君:其實這一集的內容之后,我在接下來幾期跟金融相關的節目里,幾乎美元穩定幣都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比如說我們下一期講微策略的選題,也從資本外流的角度提到了美元穩定幣,我給大家節選一小段前沿科技投資人鄭迪的看法。
鄭迪:特朗普政府這一批想要達到的一個目的,就是通過鏈上虹吸全球流動性,再造一個鏈上版的美股,或者鏈上版的納斯達克。我記得韓國的監管官員啊,在兩周前曾經表示過,比較擔心美元穩定幣。
泓君:他們擔心美元穩定幣什么發展太猛了還是怎么樣。
鄭迪:美元穩定幣韓國的監管官員現在明確認為,它的大規模推廣,其實本質上就是在借錢給美國政府。
泓君:就是影子美元,對吧?
鄭迪:不是,你在為美國提供融資,因為美元穩定幣,它收到的這些錢都會去買美國國債,現在美元穩定幣已經2,000億美元,其實還是比較小的,但是我們要想以后到五萬億、十萬億的時候,現在的USDT已經成為美國國債第十八大持有人了。我不知道這個市場有多大,但是你如果以后越來越大,到了幾萬億美元的這樣一個發行規模的時候,那它對美國國債市場的影響就極其的大了。
本質上來說,如果美元穩定幣做得越大,相當于全球都在變相地借錢給美國政府。所以為什么要推美元穩定幣,就可以理解了,因為美元穩定幣就會自動買美國國債,如果是全球流行的話。所以為什么歐盟要搞歐元穩定幣呢?也是這個原因。那韓國政府呢?韓國這些監管,根據公開的新聞來看,他們對這個東西也是有很清醒的一個認知的,他們對這個東西也是比較擔心的。
我們想象一下,如果出現了一個鏈上美股市場,鏈上納斯達克,或者所有的資產都上鏈了,是一個美國主導的一個鏈上市場出現會導致什么?你隨便一個錢包,你就可以炒美股,炒美國的所有這些資產。無論是中國還是歐盟還是韓國,你怎么控制自己的資本外流,怎么去查一個人的錢包,他錢包里面到底有多少美元資產呢?所以換句話說,也就是在鏈上、市場鏈上資本管制是越來越難了。所以我們再結合特朗普政府的這個破壞全球協調,以鄰為壑的這種政策的時候,你會想一想,他會歡迎還是反對這個時代的到來,他一定是雙手鼓掌歡迎,因為這意味著如果美國引領這個鏈上經濟,數字經濟時代到來,真的可以虹吸全球流動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