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代中國屈辱的歷史長河中,香港和澳門的殖民往事廣為人知。然而,鮮為人知的是,還有一處面積達一萬多平方公里,足足是澳門 300 倍的土地,也曾被列強租借長達 99 年,它就是廣州灣,如今的湛江大部分區域及其周邊海域。
回溯歷史,15 世紀的葡萄牙憑借雄厚資本與地理優勢率先崛起,開啟大航海時代。1492 年,費爾南多掌權后發布遠征艦隊令,企圖轉移國內矛盾。兩年后,葡萄牙艦隊抵達東南亞并進入太平洋。雖未如傳聞般指向哥倫布,卻開啟了對東方的覬覦。這一時期,歐洲列強對東方財富的渴望如饑似渴,紛紛踏上探索與擴張之路。
法國也在這股浪潮中蠢蠢欲動。1898 年,法國戰艦與運輸艦借口船觸礁,請求在廣州灣極角港停靠維修,實則艦上載有八千多士兵,野心昭然若揭。昏庸的廣州衙門竟毫無防備,輕易放開雷州灣。1899 年 2 月,法國迅速攻克海陸領、沙頭鼻,封鎖北家港與通明海峽,進而直逼廣州灣。
類似的侵略行徑在近代中國屢見不鮮。1840 年鴉片戰爭,英國以虎門銷煙為借口,用堅船利炮轟開中國國門。隨后強迫清政府簽訂《南京條約》,割占香港島,開啟了列強瓜分中國領土的惡劣先例。這不僅損害了中國的領土主權,更讓中國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給中國人民帶來沉重災難。
面對法國的侵略,清政府反應遲緩。兩廣總督派潘培凱協商,此舉卻激怒了廣州灣百姓。1899 年 3 月,廣州灣爆發大規模游行,各界民眾紛紛罷工抗議。但清政府并未因民眾的抗爭改變軟弱策略。廣州灣民眾為保衛家園,手持簡陋農具與訓練有素的法軍展開殊死搏斗。在寸金橋,百姓們前赴后繼,雖死傷慘重,卻毫不退縮。然而,因雙方實力懸殊,歷經兩個月激戰,廣州灣最終還是落入法國人之手。
1899 年 6 月,清政府被迫與法國簽訂租借條例,法國最初要求無限期租借廣州灣。清政府代表深知這將給國家帶來無法挽回的損失,以全民反抗相威脅,迫使法國將租期改為 99 年。這一妥協雖未能改變廣州灣被租借的命運,卻展現了清政府在絕境中的一絲抗爭。
直到新中國成立,國家領導人積極處理領土收回事宜。廣州灣也在這一歷史進程中回歸祖國懷抱。回顧這段歷史,廣州灣的租借與回歸,是中國近代從屈辱走向自強的生動寫照。它時刻提醒著我們,銘記歷史,才能更好地走向未來,唯有國家強大,才能捍衛領土完整與民族尊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