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金旺
來源 | 科技行者
據Canalys統計數據顯示,2024年第四季度,全球AI PC出貨量增至1540萬臺,占整個季度PC出貨量的23%。
在“AI一天,人間一年”的2024年,越來越多人開始思考如何盡早進入AI這扇大門,或是追求技術創新,或是想要個人轉型。
與此同時,人工智能也成了PC市場的引爆劑。
作為AI PC的提出者,英特爾在2024年AI PC芯片出貨量達到了4000萬片,預計2025年將超過1億片。
也是在這一年,英特爾在國內舉辦了第一屆英特爾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大賽。
據英特爾公司副總裁、英特爾中國軟件技術事業部總經理李映透露,“第一屆大賽舉辦時,我們面臨著很多不確定性——不確定生成式AI技術浪潮的走向、不確定英特爾能在其中提供怎樣的價值,更忐忑的是,我們也不知道是否會有那么多開發者朋友來參賽。”
近日,當第二屆英特爾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大賽在深圳正式啟動時,李映公布了上屆大賽參賽數據:
近10萬開發者關注,2000個團隊提交作品,1000個作品入圍,30個作品獲獎。
這樣的數據遠超大部分人的預期。
不過,2025年,人工智能的不確定性依舊存在。
確定的是,越來越多人有了人工智能創意,越來越多人成了人工智能“開發者”,也有越來越多人將會加入AI Maker大軍。
01 千人參賽,AI創意大爆發
2024年,英特爾決定舉辦一場人工智能主題競賽,彼時,在ChatGPT推動的生成式AI浪潮下,作為全球算力供應商,英特爾面臨著這樣一個問題:
在生成式AI技術潮流中,英特爾會起到怎樣的作用,又能夠提供怎樣的價值?
英特爾第一屆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大賽就是在這樣背景下立項推出。
舉辦一場大規模賽事的好處是,可以讓一項技術為更多人所熟知,也能夠讓更多人對應用這項技術所需要的工具有更為明確的需求和認識。
所以在第一屆大賽期間,英特爾官方對于初賽作品提交要求較為簡單,更多要求在于體現開發者的“創意”,“你只需要描述清楚你提交的作品是什么,它是如何運用AI的,”就能參與初賽。
這是一個從0到1的過程,也是很多開發者從想到一個不錯的“點子”,到將它真正形成方案的第一步,然而,真正要將這樣的方案落到實處,往往還有諸多考驗。
這也是為什么有2000支隊伍提交創意作品,有1000個作品最終入圍,最終只有30個作品獲獎的原因。
熊貓AI是第一屆大賽的獲獎團隊,作為熊貓AI創始人,汪宏杰曾經是一名職業律師,有著30多年的法律從業經驗,他的職業經歷讓他認識到,中國有超14億人口,但職業律師只有70-80萬人,這樣規模的律師群體難以滿足中國人對于法律咨詢和服務的需求。
人工智能技術爆發,讓他有了打造法律人工智能產品、解決國內法律需求的想法。
在過去幾年里,熊貓AI團隊編制了高質量的法律知識圖譜,做出了專有的法律知識庫,并在英特爾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大賽中一舉奪魁。
據汪宏杰透露,“現在我們做出的法律大模型已經能夠徹底杜絕幻覺問題,避免了大模型偽造法條。”
也是在參加這次大賽后,熊貓AI的法律大模型開始受到更多關注。
對于這屆大賽的意義,李映將其總結為以下四點:
第一,將AIGC和AI PC的概念真正帶入到了每一個使用PC的人;
第二,將英特爾總結的經驗傳遞給了開發者,也讓英特爾明確了自己技術上的短板;
第三,堅定了英特爾走開源、開放、社區合作的路徑;
第四,讓有創意、有想法的團隊真正獲得了助力。
不過,李映也指出,“雖然英特爾在過去一年里和200多個ISV合作推出了400多個應用和500多個模型,但現在我們只是走出了萬里長征的第一步,應用生態還不夠豐富。”
2025年,第二屆英特爾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大賽繼續擴大規模也就成了必然。
02 如何尋找殺手級應用?
對于一個超級應用而言,1億用戶量達成是一個標志性事件。
從過去這些年的超級應用發展來看,Twitter積累1億用戶用了5年,微信積累1億用戶用了1年零2個月,ChatGPT用了2個月,而DeepSeek只用了7天。
DeepSeek帶來的應用模式的創新與推理成本的下降,加速了大模型的普及和應用創新,2025年也被視為AI Agent元年。
李映告訴我們,生成式AI相對傳統AI帶來了三方面的能力提升:其一是規劃能力的完善,其二是推理能力的提升,其三是實體控制能力的突破。
“DeepSeek之所以引發高度關注,是因為它在推理能力這一關鍵短板上實現了重要突破,而AI Agent技術今年廣受關注的原因是它通過智能代理架構有效解決了機器人控制難題——通過將復雜的長流程控制任務拆解為模塊化的小型控制單元進行系統化編排,這種技術路徑很可能代表未來發展的趨勢。”
這讓AI應用創新再次回歸移動互聯網時代的一個普遍邏輯——大家將自己專業部分做好,再通過一些開放的API將這些功能連接起來,快速產生、迭代更好的智能體。
那么,什么樣的應用將會是人工智能時代的殺手級應用呢?
對此,李映指出,“沒有人能事先猜到什么樣的應用會是殺手級應用,找到殺手級應用的關鍵也并不在于誰有獨特的眼光,而是像農民播種一樣,你每天在這片土地上辛勤勞作、持續播種,就更有機會獲得好的‘收成’,更有機會找到殺手級應用。”
大型AI賽事,也就成了培養和遴選殺手級應用的一種有效方式。
3月14日,2025英特爾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大賽在深圳正式啟動,相較于上一屆大賽,本屆大賽有了四個升級:
體系升級:大賽延續個人、企業雙賽道,各賽道分別新設“面向消費和商用領域”和“面向垂直行業及應用領域”的賽題;
規模升級:大賽首次覆蓋青少年群體,特別設立“未來之星獎”,為年輕開發者提供AI實踐平臺;
支持升級:大賽為開發者提供升級的平臺算力、全棧軟件優化、實時答疑的AI賽事助手、Quick Start技術指南以及線上線下培訓等堅實支撐,英特爾還將為進入半決賽的優秀團隊提供端側設備及云服務;
獎項設置升級:大賽設立百萬獎金池,并在初賽與決賽階段分設英特爾平臺實踐獎、創業獎、組織獎、特別獎、商業價值獎及六大專項獎在內的各類獎項,鼓勵創意實踐。
作為上屆大賽的優勝者,熊貓AI團隊也將再次參加到今年的大賽中,據汪宏杰透露,熊貓AI團隊今年將會聚焦專業智能體方向,將法律大模型產品升級為類似Manus的用戶自主可控的“駕駛艙”。
李映也表示,“去年大賽我們更關注的是‘創意’,今年大賽我們更關注的會是‘實現’。”
據科技行者預測,在AI Agent成為2025年人工智能關注焦點時,在本屆大賽上,也將會有更多智能體類應用涌現。
實際上,我們看到,在這屆大賽中,英特爾還引入了惠普、聯想、騰訊應用寶、火山引擎等頂級合作企業,最終獲獎作品也將有機會進入這些企業的頂級應用生態,加速AI應用和智能體的應用落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