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的一天,燈火通明的北京人民大會堂里。毛主席在此親切接見了有“評劇皇后”美稱的著名戲劇家新鳳霞,兩人親切握手。
在談話中,毛主席問:“一直跟在你身邊的三仙姑怎么沒有來,她去哪了?”
對藝人們來說,得到毛主席的接見無疑是一個絕佳的出名機會,同時也是巨大的機遇。
令人驚訝的是,這位三仙姑居然沒來?這位三仙姑是誰?毛主席為什么特地詢問?她又為什么沒來呢?
坎坷波折的家庭
上世紀60年代,我國文藝界幾部評劇作品先后被搬上電影銀幕,其中就包括評劇《小二黑結婚》、《花為媒》等。
毛主席口中的這個“三仙姑”,其實是《小二黑結婚》中的一個角色,而扮演者正是著名的趙麗蓉。
趙麗蓉的父母都是河北寶坻縣人,她的父親趙秉忠是個莊稼人,不僅干勤奮務農,還擅長為人理發。
然而,上世紀二十年代的華北因軍閥混戰而民不聊生,盡管趙秉忠很能干,但也難以維持一家人的生活,這就讓他很發愁。
那時,華北人民正流行闖關東,很多周邊地區的農民已經在東北安家了。但是,寶坻縣畢竟離關外太遠,全家要是一起去,一路上的風險太大。
趙秉忠就決定自己一個人先去試試,等自己在東北站穩了腳跟,再把家人接過去。
于是,趙秉忠便背著行李出發了,他身無分文,只能靠沿途為人理發來賺取盤纏。
走了五六天后,趙秉忠才來到天津,他在這里干了一段時間的活,攢夠了前往東北的路費,然后才坐了兩天兩夜的火車到達奉天(沈陽)。
在奉天,趙秉忠還是靠著理發的本事討生活,好在他的事業足夠順利,很快就攢夠了錢安頓一家子。于是不久后,他就托人帶信讓父母妻子都來奉天團聚,他們一家人就這樣在東北定居了。
生活安定之后,趙秉忠的妻子接連生下了兩個男孩和五個女兒,而趙麗蓉正是其中最小的一個。
起先,母親懷她的時候,誤以為自己生病了,就吃了不少藥。等到查出懷孕,這可嚇壞了一家人,都擔心這孩子保不住,但好在有驚無險,趙麗蓉還是平安出生了。正因如此,母親常說趙麗蓉命硬,是個好養活的孩子。
然而,趙麗蓉出生后不久,她的家庭就走上了下坡路。父親趙秉忠先是染上了賭博的惡習,又在炒股上虧了大錢,家里的經濟因此越來越拮據,最后只能靠借貸度日,這可愁壞了母親。
此時,就有人勸趙秉忠去劇場為藝人梳頭。在舊社會,唱戲的藝人被定為“下九流”,被人看不起,以至于去戲班為藝人梳頭也被人輕視。
但最終,走投無路的趙秉忠來到了大觀茶園的“復盛戲社”,為戲社的演員芙蓉花等人梳頭。可他沒有想到這一選擇竟然改變了他們一家人的命運。
藝術人生的啟航
進了戲社后,因為趙秉忠的手藝很好,得到了戲班班主和其他演員的認可,他便正式成為戲社的容妝師。
后來,趙麗蓉的二姐、三姐、二哥都進了戲班子,母親也在戲班子做雜貨,一家人的生活算是和戲社綁定在了一起。
還在襁褓中的趙麗蓉因為長得可愛,戲社的大伙們都喜歡她。一次,在出演《桃花庵》時,需要一個道具娃娃出場。
芙蓉花覺得趙麗蓉很聽話,不哭也不鬧,就想做些新花樣,把小趙麗蓉抱上了舞臺。當時,后臺的人都捏了一把汗,擔心孩子的哭鬧可能會有影響。
沒想到,在銅鼓聲中長大的小趙麗蓉有著過人的膽量。在臺上不但沒哭反而笑的很開心,臺下的觀眾從沒見過這么小的“演員”,氣氛一下子活躍起來。
從那以后,凡是有需要道具娃娃出場的戲,趙麗蓉都會上臺。趙麗蓉大概是唯一在戲劇行業中,藝齡幾乎等于年齡的人。可以說是不折不扣地“演了一輩子”。
趙麗蓉從小在戲班里長大,跟著戲班子四處奔波,過著江湖藝人的流浪生活,在耳濡目染中就學了不少東西。雖然還沒有正式拜師學藝,但每當上臺時,身段、動作、念白都很專業。
在臺上一點都不怯場,該笑就笑,該哭就哭,還能夠根據表演需要現場發揮。觀眾喝彩時,她就很高興,表現得更賣力了。
1935年底,趙麗蓉的父母不愿意讓自己的孩子繼續學唱戲,便把趙麗蓉和她二哥送進老家的西莊小學讀書。剛開始,他們兄妹二人還能好好聽話。
可隨著時間的推移,二人按捺不住,不光自己不學習,還給同學們表演唱戲,影響別人學習。
老師管不住,就讓趙麗蓉父親把二人領回家。因此,趙麗蓉自幼讀書不多,連字都認不了幾個。每當趙麗蓉后來回憶起這段時光,她都會后悔當初沒有好好學習。
父母一看這架勢,也只好痛下決心送孩子去學戲。1935年12月,趙麗蓉的母親便帶著兄妹二人跟隨“復盛戲社”來到上海。
就這么到了1940年,12歲的趙麗蓉也該正式拜師學藝了,于是家人為了請來了名師馬金貴先生。
馬金貴對戲曲有著全面深刻的理解,是一位傳道授業解惑的好老師,也正是他成為了趙麗蓉藝術人生的引路人。
好景不長,由于社會的動蕩,“復盛劇社”最終解散了。戲班解散后,趙麗蓉沒有放棄演戲,她跟隨芙蓉花先后到綏遠、包頭、哈爾濱、沈陽等地進行演出。
這時的趙麗蓉雖然只有十四五歲,卻已經學會了很多戲。芙蓉花身體不好時,趙麗蓉便會代替她登臺演出,獨自扛起主演的擔子。
到1945年,趙麗蓉終于迎來人生的又一大轉折,她和郭蘭英等人在張家口的慶豐戲院被八路軍一同接收改編為抗敵劇社。
改編后,抗敵劇社和部隊文工團合作編排了好幾出新戲,如《兄妹開荒》《夫妻識字》《白毛女》等,趙麗蓉也參與其中。從那以后,她就深深愛上了部隊。
但在解放戰爭時,部隊因為要開拔南下,劇社也要一起轉移。臨走前,劇社派人來接趙麗蓉一同參加革命。可趙麗蓉的父母放心不下她一個人,堅持不讓她走。
就這樣,趙麗蓉只好眼睜睜地看著同社的郭蘭英等人參加革命,而她自己只能留在老家。
直到1951年,趙麗蓉加入了新成立的解放評劇團。在劇團里,趙麗蓉遇見了自己一生的知己——新鳳霞。
雖然新鳳霞只比趙麗蓉大一歲,但她已經成為了劇團的主演,百姓們對于新鳳霞的表演給予了高度肯定,而趙麗蓉的加入更是為評劇團帶來了新氣息。
在舞臺上,盡管趙麗蓉主要出演的是配角,但觀眾仍然被她精湛的演技所吸引。尤其是在與新鳳霞合演的《花為媒》中,她飾演的阮媽貼近群眾日常,幽默風趣,深受大家喜愛。
在其中“報花名”的唱段中,她每唱一句臺詞,都會有觀眾的掌聲。
不幸的家庭生活
1953年,新鳳霞將劇團的秘書盛強介紹給趙麗蓉,盛強不僅出身于書香門第,而且博學多才,是當時為數不多的大學生。
兩人相處一段時間之后,盛強也愛上了勤勞聰慧的趙麗蓉,盡管雙方家庭并不是很認可,但兩人最后還是走到了一起。
趙麗蓉和盛強結婚后不久,她們便有了第一個孩子。盡管懷著孕,趙麗蓉依舊堅持上臺表演。在新排的《祥林嫂》中,她飾演魯四奶奶。
而像《花為媒》《劉巧兒》等傳統劇目也是照演不誤。為了能達到更好的演出效果,趙麗蓉主動提出在新鳳霞的新戲中以彩旦的形式出演配角。
1955年春,趙麗蓉生下了第一個孩子,取名為春春。遺憾的是,盛強后來入獄,需要勞動改造。
后來在1959年的秋天因為勞累過度去世了。這一年,趙麗蓉只有31歲,之后的她不僅要獨自帶著兩個孩子生活,還要兼顧自己的評劇事業。
進入60年代以后,隨著評劇作品逐漸被改編成電影,趙麗蓉在評劇界的名聲越來越大。
1964年,在家人的勸說和孩子的懇求下,趙麗蓉與盛強的三弟盛弘結為夫婦。婚后,兩人生下了小兒子盛謙。
而在1970年,42歲的趙麗蓉再次迎來了自己的第一個女兒,這個女兒也是盛家最受歡迎的孩子,因此得名盛家歡。
但是這份喜悅并沒有持續多久,趙麗蓉便再次陷入痛苦之中。女兒出生三天后就被診斷出患有先天性疾病。
為了治好女兒,往后數年趙麗蓉四處求醫問藥,但這仍舊沒能挽救女兒的生命,在趙麗蓉49歲那年失去了自己最疼愛的女兒。
女兒的離去讓年近半百的趙麗蓉傷心不已,多年的求醫也讓家里欠下了不少外債。
除此之外,趙麗蓉又接連收到了哥哥因車禍去世和母親受此打擊而病逝的噩耗。
1984年以后,趙麗蓉的演出越來越受歡迎,這為她悲涼的后半生增添了一點喜色。
而眼看著一家人的生活日益美滿,丈夫盛弘卻突然心臟病發作去世,趙麗蓉再次陷入了悲傷。此后,只剩下趙麗蓉和三個兒子相依為命。
謙虛辭見毛主席
上世紀60年代,趙麗蓉出演的評劇作品《花為媒》《小二黑結婚》先后被翻拍成電影搬上熒幕。
看完這幾部作品后,毛主席認為其“講明理、通神韻”,決定親自接見新鳳霞等參演演員。
對當時的演員來說,能得到毛主席的接見是莫大的光榮,更不用說還是在人民大會堂里接見。
新鳳霞聽說毛主席要接見她們這些演員后,執意邀請自己的搭檔趙麗蓉一同前去,卻沒想到趙麗蓉婉拒了這個機會。
她很誠懇地說道:“我沒什么突出成就,更沒有為人民做什么貢獻,藝術功底也不夠,我還要多磨練,再加上我文化淺,去了也說不出什么道道來……你替我把這些話轉達給毛主席吧,再代我向毛主席他老人家問個好。”
新鳳霞見勸不動搭檔,只好接受了。
新鳳霞一行人在見到毛主席后,毛主席果然笑問道:“三仙姑怎么沒有來?”
見毛主席問起自己的搭檔,新鳳霞也很開心,雖然為趙麗蓉惋惜,但是她尊重趙麗蓉的意見,如實將趙麗蓉的話告訴了毛主席。
而毛主席聽了趙麗蓉的話,不禁欣慰地點了點頭,他說:“沒想到,這個三仙姑還是一個謙虛的人!”
給出這一評價后,毛主席他老人家又連道三聲“好”,緊接著說道:“謙虛使人進步嘛!”
達到藝術頂峰的晚年
1988年,趙麗蓉從中國評劇院退休,在演了一輩子評劇后,趙麗蓉本以為自己的藝術生涯將在此結束。
可她萬萬沒想到,中國一級編劇石林向春晚導演極力推薦了趙麗蓉,于是她就被邀請去試鏡。試鏡效果自然不用說,趙麗蓉成功被選上了春晚舞臺。
在這一年,趙麗蓉在春晚舞臺上為觀眾們帶來了小品《英雄母親的一天》。
在小品舞臺上,趙麗蓉把自己看成一名普通的演員,每一句話、每一個動作,自己都反復琢磨、精心構思。春晚的舞臺讓她一夜成名后,她也把笑聲帶進了無數的家庭。
在隨后的十年里,她總共在春晚舞臺上為觀眾貢獻了八個小品,每一場表演都會將晚會的熱鬧氣氛推向高潮。
從1989年初次登上春晚,一直到1999年收官,對趙麗蓉而言,既是拼搏進步的十年,也是她與病痛斗爭的10年。
1995年的《如此包裝》小品中,趙麗蓉一個踉蹌跪倒在地上。一些觀眾還以為是有意設計的,其實她是腿傷發作,不小心摔倒了。
而在為1996年春晚排練小品《打工奇遇》時,趙麗蓉腿傷再度發作,一度到了要動手術的嚴重程度。
起初,導演組不想讓她冒這么大風險完成節目,可她堅持演出,并表態:“演出照樣,后果自負。”
在春晚演出時,趙麗蓉現場寫下了“貨真價實”四個蒼勁有力的大字,令臺下的觀眾們贊不絕口。
事實上,趙麗蓉并不識字,更別說寫毛筆字了,她之所以能把這四個字寫好,都是她苦練的成果。
1999年的春晚,趙麗蓉出演的小品再次讓觀眾們笑得前仰后合,她以自己的方式完成了謝幕演出,正對應了小品的名字《老將出馬》。
可一出場,坐在臺下的三個兒子就淚流滿面。原來,當時的趙麗蓉已經是肝癌晚期。
她不識字,但能為節目苦練數月書法,她飽受傷病痛苦,但一上舞臺便生機煥發。靠著對表演的精心打磨以及多年積累的舞臺經驗,趙麗蓉老師得以在春晚舞臺上大放異彩。
晚年走紅的她,生活依舊樸素,獨居在北京郊區一個不起眼的農家小院里。三個兒子都已成家立業,家里只有個小保姆照顧她的生活起居。
2000年7月17日清晨,趙麗蓉因病去世,享年72歲。在去世十天后,北京八寶山舉行了趙麗蓉追悼會。當天,數以萬計的群眾自發前來悼念這位為無數人帶來歡聲笑語的藝術家。
結語
生活以痛吻我,但我報之以歌。趙麗蓉的人生也可謂是坎坷多磨,其家庭一再經歷變故。然而,盡管趙麗蓉這一生屢遭磨難,但她卻始終沒有向磨難低頭。
在舞臺上,趙麗蓉用自己樸素自然、栩栩如生的表演來回應人生;在生活中,她也用豁達樂觀的人生態度回應命運。她的故事無疑充滿了力量,激勵著我們樂觀勇敢地面對人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