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印度總理莫迪就俄烏沖突表態。他表示,自己和俄烏雙方關系都很好,他可以告訴普京,現在不是沖突的時候,也可以告訴澤連斯基,“兄弟,不管有多少人支持你,戰場上永遠不會有解決方案。”
莫迪還給澤連斯基支了一招,直接和俄羅斯談,而不是和盟友談,和盟友談無數次都不會有結果。
莫迪這么說,還是有些道理的,現在澤連斯基就老想著和歐洲談,歐洲確實支持澤連斯基,但是有什么用呢?歐洲自己都上不了談判桌,還得指望澤連斯基能把他們帶上桌。
最關鍵的是,俄羅斯根本不會聽歐洲的,你和歐洲想得再好,俄羅斯和美國都不同意,還是白瞎。
印度總理莫迪
直接找俄羅斯談更實際
至于美國,現在算不算烏克蘭的盟友都不好說,美國的策略很明確,就是出賣烏克蘭,去滿足俄羅斯的利益,讓俄羅斯滿意了,沖突就能結束了。
為了逼迫烏克蘭推進和平,美方已經采用了一系列手段,除了沒有切斷星鏈,能干的幾乎都干了。
那么對于烏克蘭來說,還不如自己去找俄羅斯談,反正都是割地賠款,為什么還要找個中間商,尤其是這個中間商只收錢不辦事?
美國逼著烏克蘭簽署礦產協議,就是為了要錢,拿了烏克蘭的錢,還要把烏克蘭出賣給俄羅斯,且拒絕提供安全保障。既然需要付出得更多,還無法從美國獲得好處,為什么不想想怎么自己去和俄羅斯談,反正都是一樣的結果,還能“省”下一個礦產協議。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
美歐一起給澤連斯基撐腰的日子已經過去了
拜登在的時候,你要抱美國的大腿,那還能理解,畢竟當時歐美在烏克蘭問題上,還是一條心,目標也是“戰勝俄羅斯”。
但是現在情況已經完全不同了,歐洲被踢開,特朗普這邊只想著從烏克蘭壓榨更多的經濟利益,更致命的是,時間站在俄羅斯一邊。經濟制裁沒能讓莫斯科屈服,反而讓俄方調整了經濟結構,找到了替代市場和伙伴。
俄軍已經適應了長期作戰,兵員和裝備的消耗速度遠低于烏克蘭。戰場上,烏軍在關鍵方向節節敗退,兵力短缺、補給不足的問題越來越嚴重。
這意味著,真正能決定烏克蘭未來的,不是歐美領導人,而是克里姆林宮。澤連斯基若想為烏克蘭爭取一個體面的退場方式,走一條更現實的道路。
俄烏曾在土耳其談判
有例可循
實際上,俄烏之間直接談判在沖突之初就進行過,而且確實取得了進展,就在3年前的這個時候,俄烏在伊斯坦布爾的談判,一度達成了協議草案,就差最后的簽字了,但最終被英國和美國給破壞了。
雖然協議被撕毀了,但這個模式也算是一個成功的例子,畢竟確實談出了進展,談出了結果,只是差了最后一道流程。
而且俄方也愿意接著伊斯坦布爾草案繼續談,那么烏方是不是可以與俄方溝通一下,好好考慮一下與俄羅斯直接談判的方案?
畢竟已經淪落到這個地步了,能多一個選項,就值得多嘗試一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