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者網消息,美國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高級研究員艾米·澤加特博士表示,她的研究人員仔細研究了DeepSeek發布的五篇論文的所有者,詳細了解了作者數量及背景,發現最新論文涉及的200位作者中,超過半數完全由中國高等教育體系培養,從教育到工作,從學習到科研,都沒有任何海外經歷。
澤加特給出的結論是,中國可以培養自己的人才,他們無需來美國求學。
而一直存在一個誤解,即外國人去美國接受教育,學了一身本領再離開,實際上并非如此。
另一個誤解則是,總以為全球頂尖人才都會自動流向美國,這也是想當然了,美國不可能永遠占據全球人才高地。
DeepSeek
時代不同了
放在以前,確實一些頂尖人才都有留學背景,或海外工作背景,但是現在的時代已經不同了。以人工智能領域為例,根據清華大學《2023全球AI發展報告》,中國在人工智能頂級會議上的論文發表量已連續多年超過美國,2022年中國在NeurIPS、ICLR等頂會的論文占比達到37.1%,遠超美國的24.4%。
此外,根據斯坦福大學《2024 AI Index Report》,中國培養的AI博士數量已接近甚至超過美國,而留美工作的比例卻在下降——2019年,選擇留美工作的中國AI博士占比為59%,但到2023年,這一比例降至48%。
這意味著,中國不僅能夠培養頂尖人才,還能夠留住人才、利用人才,而不再是單純依賴海外教育體系的輸出。
OpenAI
美國更需要中國人才
更為反直覺的一件事情是,美國對中國人才的需求量非常高,還是拿人工智能領域來說。
根據MacroPolo智庫的《2023全球AI人才報告》,在美國頂級AI實驗室,如OpenAI、Google DeepMind、Meta AI等,工作的頂級研究人員中,華人研究人員占比超過27%,僅次于美國本土人才。
而在斯坦福大學發布的AI Index 2024中,美國AI博士畢業生的主要來源國中,中國連續多年排名第一,2022年占比達到30.2%,比印度(13.9%)和加拿大(6.3%)的總和還要多。
根據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2023年的統計,在美國AI和計算機科學相關行業工作的華人占比已經接近20%。在硅谷更是如此,以Google、Meta、NVIDIA、微軟等科技巨頭為例,其AI工程師團隊中的華人占比高達30%以上。
由此可以看出,美國對中國AI人才的依賴遠比想象中更深。而一旦美國的人才政策繼續收緊,加上中國科技生態不斷完善,未來必將有越來越多華人工程師選擇留在中國或回流中國。
美國國旗和中國國旗
時代不同了
現在的趨勢已經很明顯了,未來全球科技人才流動的方向正在發生根本性變化,不再是中國人才奔向美國,而是全球人才開始涌向中國。
這不僅僅是一個個體的選擇問題,而是科技創新版圖的重新塑造。
未來,科技創新的競爭將不再是簡單的人才爭奪戰,而是誰能夠建立更開放、更包容、更有創造力的創新生態系統。
在美國越來越自閉的情況下,中國已經成為了最優的選擇,未來必將涌現出更多引領時代的科技成果,為人類的進步貢獻更大的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