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易經的人一般都喜歡乾卦、坤卦,緊接著被研究最多的應該是謙卦。
謙卦卦象是地下有山,意味著你即使有山一樣大的本領,也不能夠顯山露水,要沉得住氣,這樣才能夠讓別人接受你,相處之中獲得別人尊重,才能夠得到更多知識。
謙卦,可以說是易經陰陽之“陰”發展到極致的一個卦,催生了中國傳統文化另外一個學派——老子《道德經》一派。謙卦爻辭與《道德經》相關內容,遙相感應,從中能夠感受到中華文明的源遠流長與傳承性。
謙卦第一爻
原文:謙謙君子,用涉大川,吉。
譯文:謙虛的人,可以受用于像涉越大江大河這樣的重要事務,吉利。
此爻可以與《道德經》第一章中“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遙相呼應。
這里的謙虛不是指對既有知識否定,而是指要我們放低身段,萬丈大樓平地起,有生于無,事業在起步時候,要有謙虛謹慎心態,才能夠風生水起,做得有聲有色。
韓非子與《道德經》也是一脈相承。《韓非子》中的“心畏恐,則行端直;行端直,則思慮熟;思慮熟,則得事理。行端直,則無禍害;無禍害,則盡天年。得事理,則必成功”,觀點也是異曲同工。
謙卦第二爻
原文:鳴謙,貞吉。
譯文:言談謙虛,堅持下去吉利。
此爻可以與《道德經》中的“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相互驗證。
《論語》中也有“巧言令色鮮仁矣”的感嘆。儒家最后一個圣人王陽明的核心觀點是“知行合一”,而無論是“知”還是“行”,雖然不能說對立,但是二者之間缺一個媒介,如果能夠加上一個“言”就更加完美無缺。因為再完美“知”,離開恰當表達——也就是“言”,就絕對“行”不了。只有謙虛表達,讓對方接受自己之后,才能夠讓你的“行”暢通無阻。
寇準,北宋著名政治家,與遼澶州戰爭中,主張真宗皇帝親赴前線以鼓勵士氣,取得澶淵大捷,奠定宋遼邊境百年和平。就是這位寇老西,恃才傲物,誰都不放在眼里,逮住誰數落誰,連皇帝不聽他的,曾扯著皇帝衣服不讓離開。最終在朝中孤立,被派到地方,空有一腔報國之志,卻斷了報國之門。
謙卦第三爻
原文:勞謙,君子有終,吉。
譯文:勞動時謙虛,君子有好的終了,吉利。
第三爻與《道德經》中“生而弗有,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觀點相類似。
大唐開元盛世的奠定者唐玄宗,平定韋后之亂,鏟除太平干政,重用姚崇、宋璟等賢臣,使大唐達到一個前所未有的盛世。但是到天寶年間,玄宗覺得天下承平日久,開始慢慢沉溺享受,重用李林甫、楊國忠等奸臣,還鬧出一個“野無遺賢”的千古笑話,致出安史之亂。大唐從此由盛轉衰,藩鎮割據,漢家江山動亂100多年,直至北宋太宗才統一,而且還少了幽云十六州。
謙卦第四爻
原文:無不利,撝謙。
譯文:沒有不利,在輔佐時謙虛。
《道德經》中的“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可以與第四爻相呼應。
孔子在《論語》中說“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北辰畢竟是少數,絕大多數人應該是眾星,“星”在意得志滿時務必想一想,你的權力來自何方,“北辰”是不是還會繼續支持你,假如對方不再支持你,你還能夠成功嗎?
歷史上尾大不掉的將軍被拿下的例子數不勝數。
謙卦第五爻
原文:不富以其鄰,利用侵伐,無不利。
譯文:自己不能變得富足,反而責怪其鄰居。財力用于侵略討伐,無所不利。
《道德經》中說:“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可以與之相對應。
謙虛是一種品德和修養。從處世的角度說,謙虛應該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不能夠為了謙虛而謙虛,沽名釣譽。在謙虛之前應該考慮一下目的是什么,然后再知己知彼,通過謙虛這個手段實現目的。
謙卦第六爻
原文:鳴謙,利用行師征邑國。
譯文:言談時謙虛,有利于被委任出兵征伐大夫、諸侯的封地。
《道德經》中與之相應的內容比比皆是——“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為而無不為”“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此爻為最后一爻,闡明了謙卦的真正用意,攻城略地才是最終目的,所有謙虛都是手段,不經歷那么多的謙虛過程也很難達到這種戰必勝、攻必克的階段。《道德經》《孫子兵法》《韓非子》一脈相承,里面都充滿玄機,與百經之首《易經》中的謙卦遙相呼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