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戈多
文/陳革非
二個人在等待戈多
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其中
不用問
大家知道彼此在等誰
父親拉著我的小手
擠在人群中
他頭向后仰 呵欠連連
人群中 有人開始站著挖耳屎
有人坐著摳鼻孔
有人脫下一只鞋
在暮色中反復傾倒鞋中的沙
我問父親 戈多是什么
"戈多……是一個人
準確地說 是希望本身"
漫長的等待
使人們象掛在深秋的樹葉 逐漸飄零
幾年后 父親離開了人世
他始終未等到戈多
我抬頭看看天空
不知道是否該
放棄等待
品詩
《等待戈多》是一首充滿象征意味的詩歌,借用了塞繆爾·貝克特的經典戲劇《等待戈多》的主題,探討了人類對希望的追求與等待的虛無。詩歌通過簡潔的語言和生動的場景,描繪了一群人在等待“戈多”的過程中逐漸失去耐心、疲憊不堪的狀態,最終引發了對等待意義的深刻思考。
“戈多”在詩中不僅是具體的人物,更是希望的象征。正如父親所說,“戈多……是一個人 / 準確地說,是希望本身”。這種等待代表了人類對未來的期待,對某種救贖或改變的渴望。
然而,等待的過程是漫長而無果的,正如現實生活中的許多期望,往往在時間的流逝中逐漸消磨。
詩中描繪了等待的人群,他們的行為充滿了無聊與疲憊:挖耳屎、摳鼻孔、倒鞋中的沙。這些細節生動地表現了等待的枯燥與無意義,暗示了人們在等待中逐漸失去方向感與目標感。
這種集體等待的場景也反映了社會中普遍存在的盲目跟從現象,許多人并不知道自己在等待什么,只是隨波逐流。
父親的去世象征著希望的破滅。他一生都在等待戈多,但最終未能等到。這不僅是個人的悲劇,也是對等待本身的質疑:如果等待的結果是虛無,那么等待的意義何在?
父親的離去也讓敘述者(“我”)開始反思是否應該繼續等待,這種反思體現了對生命意義的探尋。
詩歌的結尾,“我抬頭看看天空 / 不知道是否該 / 放棄等待”,充滿了迷茫與無奈。天空象征著無限的可能性,但也象征著虛無與不可知。敘述者在等待與放棄之間徘徊,反映了人類在面對未知時的普遍困惑。
這首詩通過簡單的語言和場景,深刻地探討了人類存在的困境。等待戈多的過程象征著人類對希望的追求,但這種追求往往是徒勞的。詩中的父親代表了那些一生都在等待某種救贖或改變的人,而他們的離去則揭示了等待的虛無。敘述者的迷茫則反映了現代人在面對不確定的未來時的普遍心態。
詩歌的結尾沒有給出明確的答案,而是留給讀者去思考:是否應該繼續等待?等待的意義是什么?這種開放式的結尾使得詩歌具有了更強的哲學意味,引發讀者對生命、希望與存在的深刻反思。
總的來說,這首詩通過細膩的描寫和象征手法,成功地傳達了人類在等待中的無奈與迷茫,具有強烈的現實意義和哲學深度。
這首詩的構思巧妙,以戲劇內核等待戈多來結構,樸實的語言將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表現出可視的現場感,哲理性的層次深度,象征手法的運用產生強烈的詩性魅力。(文/汪道波)
陳革非,(網名 漾漾得逸),湖南邵陽市人。深圳市作協會員,中國詩歌學會會員。有詩歌,散文,小說散見多網刊與紙刊,并多有獲獎?,F為大型文學季刊《當代文學家》編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