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90后,看完《北上》,我覺得我要入土了。
我們90后最大也才35啊,怎么拍得這么老氣橫秋?!
不少年代劇都會把90年代籠統的歸入到80年代,然后將它們“混為一談”。
但是,80和90這兩個年代畢竟相隔了10年,肯定是有不同的。
今天我們就來理一下,這兩個年代之間的差異。
90年代,拍成了80年代?
《北上》講的是90年代的運河故事。
在看夠了70-80年代的故事之后,以為終于迎來一部屬于自己的回憶錄。
結果一點開,除了時代設定是90年代,其他跟70后、80后年代劇沒有任何區別。
我都看不出80年代和90年代有什么區別。
劇情一開始是幾個十歲左右的孩子在運河暢游,順便去偷路過船上的西瓜。
長大之后,為了給女同學湊錢,又是歐豪領著白鹿等30多歲的超齡高中生去偷運河船的機油。
字幕介紹說這是2007年,直接兩眼一抹黑。
2007年,早就不是物資匱乏的年代了,偷機油、偷西瓜這是上世紀計劃經濟時代的莽撞青春吧。
從劇情到置景,都和現實中的不一樣,有一種極強的割裂感。
說是90年代發生的故事,但卻像是80年代甚至是70年代。
我們90后從小都是爭當三好學生和優秀少先隊員,不說肯定沒有小偷小摸,但這么明目張膽的屢次作案肯定不具有代表性。
更何況千禧年頭十年工業化進程加快,運河的水質到底能不能天天游泳也是個問題。
而現實中的千禧年是什么樣子?
是劉星和小雪cos殺馬特非主流的時候,是劉梅出差能給家里留2000塊生活費的時候。
整個社會欣欣向榮。
而《北上》拍的完全是七八十年代的光景。
畫面色調偏黃、教室簡陋,甚至學生不用晚自習,高三學生還能早放學打工。
連穿著和家庭裝修風格上落后大眾印象20年。
但千禧年的青少年是“越亮越潮,越花越炸”,不是灰頭土臉的舊衣服。
難怪網友辣評:
“喊一句‘李宇春’就以為是年代劇?2007年的高中生早就在用QQ空間、追《海賊王》了!”
80后和90后有什么不同?
其實在很多電視劇里,90年代都被籠統地劃分到了80年代里。
但是,80年代和90年代兩者的區別非常大,并不能放在一起談論。
兩個年代的不同首先就反映在務實性上。
劇烈的變化讓80后在行動和決策上都相對保守但,而90后幾乎沒有什么危機意識。
80后成長于改革開放初期的經濟轉型期,一切都是不穩定的。
他們是第一代獨生子女,集全家關心于一身。但與物質上的豐盛相伴而來的是精神上的壓力,“唯一的希望”像一座大山一樣壓在80后頭上。
而在他們成長的過程中,又趕上大學擴招,工作、房子也不包分配了,原本可預測的上升路徑變化莫測。
他們更需要穩定以及付出帶來的實際成果。
簡單來說,就是80后更有責任心,更加追求物質性的結果。
而90后就是更理想化、注重自我實現。
80年代是物質條件逐步改善,到了90年代直接就是快速發展。
90后的父母多是60、70后,趕上了經濟發展期,在財務狀況上比較安全,能夠給90后提供最大的支持和幫助。
80后的童年可能還比較簡樸,90后是根本沒窮過。
有父母作為財務安全后盾的90后沒有危機意識,也缺少對負債危險性的認識。
所以他們更喜歡挑戰傳統,打破既定規則。
其次,80和90的消費觀也是不一樣的。
80后是比較節省的,能存得住錢,90后能做到收支平衡就不錯。
80后現在是社會的中堅力量,養老、教育孩子是他們生活的中心,尤其是二胎的開放,讓更多獨生子女80后撫養孩子的壓力更大。
孩子是真正的銷金窟。
根據尼爾森咨詢的調查報告,80后的消費支出大多以家庭為主,孩子的教育消費占到了總消費的55%,遠超過了其他年齡段40%的平均值。
而90后是“一人吃飽全家不餓”,他們對錢服務于人的理念理解得更加透徹。
他們花錢厲害,但又理性,關鍵是要享受當下。
他們是最愿意為故事和文化買單的一代人,因為文藝是他們個性化表達的一種方式。
數據顯示,90后重視自身的形象管理,偏愛小而美的品牌。
他們喜歡“獎勵式消費”,因為這份“奢侈”,是認真生活的證明。
這些都能證明,80和90年代的差異性。
90后相較于80和00,沒有存在感?
不難發現,90這一代人缺少了標簽感。
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認,相比于80后、00后,90后的存在感是很弱的。
為什么會這樣呢?
一方面是由社會變遷的過渡性。
80后成長于改革開放初期,又是第一代獨生子女,因此也是最早被戴上小皇帝,小公主帽子的人。
“溺愛”這個詞就是這個時候出現的。
1980年代的兒童發展研究,“溺愛效應”這個詞頻繁出現,為的就是講述這一代80后。
韓寒、胡戈這些叛逆青年的出現更是讓80后獲得了更多的關注,甚至還讓“80后”成為了專有名詞。
00后成長于互聯網高度發達的時,是“數字原住民”,是“Z世代”。
他們是矛盾與自洽的結合體,一出現就引起了大家的好奇與關注。
而90后處于社會快速變化的過渡期。
既沒有80后那種劇烈的社會轉型背景,也沒有00后那種徹底的數字化環境,因此缺乏鮮明的時代特征。
就像家里的老二,沾了一些大哥的特點,也有一點小妹的個性,完全可以合并同類項。
環境特殊性也讓80后比90后更具有一些戲劇性。
80后經歷了房價暴漲。
2003年中國人民大學附近房價在4000元/㎡左右,到2009年,直接漲到了30000元/㎡。
早買還是晚買直接決定了80一代的財富階級。
這就給了影視改編想象的空間。
而90后既沒有80后那種強烈的經濟壓力感,也沒有00后那種完全無憂的經濟環境,處于一種中間狀態,難以形成鮮明的經濟標簽。
環境特點也影響了80和90兩代的性格。
90后既有前互聯網時代的人情社會記憶,又有后互聯網時代的邊緣文化洗禮。
處在兩個鮮明時代的裂縫中,他們時常找不準精神錨點。
既不完全認同80后的傳統,也不完全融入00后的新潮,而是沉迷于千禧年的中式夢核。
不僅如此,在今天,90后人的心理狀態還完美地從“以自我為中心”的存在主義,轉向了“不想活就去死一死”的虛無主義。
大批的90后,不關心國事家事天下事,也不追求微小而確定的幸福,而是以一種“無所謂”狀態面對人生。
而年代劇的目的要么是懷舊,要么是展現大變革的時代風貌,90后這種狀態自然給改編帶來了難度。
更何況現在掌握話語權的又是80后,自然愿意拍自己那個時代的故事。
再過幾年,90后就會像80后那樣成為社會中間力量了。
不知道到那個時候,對這代人的刻畫會不會更貼合實際一點。
作者:疏風
責編:律也人
hi~inker
歡迎你加入我們的社群
危險??馬上就要到夏天了你減肥成功了嘛~你皮膚狀態健康嘛~你的姨媽準時嘛~去年的小裙子今年還穿的上嘛
快來組團減肥吧、能瘦一點是一點,能吃出來的健康和好身材、咱就先試試~
群內都是印客嚴選的各種健康食品和健康減肥好物,瘦身、阻糖,變美!
- 歡迎關注少禾成長視頻號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