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濟增長趨緩的今天,誰不是想找一份既穩當又靠譜的工作呢?
在這種環境下,具有正式編制的崗位便成了眾多求職者的夢寐以求的“鐵飯碗”。
這類職位通常由政府或公共機構提供的,不僅薪水給得及時,還有穩定的福利,比如醫療保險、養老金之類的,基本上一旦被錄用,就不用擔心被隨便裁員或者減薪。
現在經濟壓力大,成本得控制,很多地方政府的錢袋子都緊得很,自然也就少不了得削減開支。
這幾年來,為了減輕財政負擔,各地都在推行改革,原本穩固的編制崗位被一刀切,轉成合同工或者臨時工,從而降低長期的人力成本。
高校工作者
在高校方面,“編制周轉池”和“備案制”近幾年在多個省試點和推廣。
周轉池編制是真編制,但已經不是鐵飯碗,人編捆綁,人走編收。
備案制和傳統事業編最大的差異在于具有合同期限。合同期滿,就要根據考核決定是否續聘。
前段時間有人分享自己的經歷,碩士學歷,好不容易面上了一本高校教師崗位,以為終于上岸,過上穩定清閑的日子,沒想到編制緊張,需要等名額,因此只簽臨時合同,為期三年。
三年后,如果沒有編制,是繼續簽合同茍著?還是跳到外面去卷?充滿了未知數。
失去鐵飯碗光環的教師編制,如果為了保住工作,忙于應付教學工作之外的考核,無疑會影響教學質量。
另外,高校也在大規模試探源于歐美的“非升即走”,打破教師終生制,但執行過程備受爭議。
高校用人機制的改革的初衷是增加團隊活力,提升教學和科研水平,該如何平衡扔需要長時間探索。
醫生護士
公立醫院的醫生和護士崗位曾被視為最穩定的工作之一,許多人覺得只要進了醫院,就有了“事業編”,一輩子工作都有保障。
然而,隨著我國醫療體制改革的推進,很多公立醫院開始推行全員聘用制,這意味著新入職的醫生護士將不再擁有事業編制,而是以合同工身份工作。
這個變動背后有的主要原因是,隨著醫療需求的增加,公立醫院開始向市場化方向發展,政府希望通過減少編制負擔來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醫生、護士等崗位的編制不再是衡量能力的主要標準,而是以考核為主,鼓勵通過績效管理提升醫療水平。
社區工作者
相比高校教師和醫護人員,社區工作者的處境更為艱難。他們一直處于編制的邊緣,缺乏穩定的保障。
如今,隨著縮編和保障減少,他們的處境更加艱難。社區工作者是連接政府和群眾的橋梁和紐帶,他們的工作至關重要。然而,微薄的收入和缺乏保障的工作環境,使得優秀人才望而卻步。
如果這一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將導致社區工作者隊伍的人才流失嚴重。這不僅會影響社區工作的質量和效率,還會對居民的生活質量產生負面影響。
因此,政府應加大對社區工作者的關注和支持力度,提高他們的待遇和保障水平,以吸引和留住優秀人才。
在全球化和財政緊縮的雙重影響下,公共部門的就業穩定性正在逐步減弱。
雖然“鐵飯碗”在很多人心中還是個美好的概念,但在當今的經濟和政策環境下,這種工作的穩定性已經大不如前。
對于剛步入職場的年輕人來說,這些變化意味著他們在選擇職業時要更加靈活,更能適應變化。
(本文轉自初三研究中心,版權屬于原作者,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處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