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與外界其他所有人發生的關系,都可以理解為是一種交換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雙方仔細稱量自己和對方用來交易的“東西”的價值,反復討價還價,并試圖達成一致。
“知恩圖報”是一種特殊交易的模式,其本身沒有脫離交換的范疇。其特殊在:交換并不發生在交易建立時,而是一方的交付滯后于另一方。
在這種情況下,如何保證先交付者的利益呢?憑借交易合同。這種合同可以是紙質版,也可以是“電子版”。紙質版好理解,白紙黑字,依靠第三方實施監督與懲罰。
“電子版”則是一個人在社會中所擁有的評價,這依靠其全部的社會關系形成。比如說這個人別人評價其道德高尚、知恩圖報,那么我們可能就更傾向于相信這個人,與其做一些我們需要先行投入的交易。相反,若其評價都是“白眼狼”等,那么與其發生的延遲交易就會更少,即時交易就會更多。這也就是為什么商人非常注重誠信的原因。
“電子版”亦有第三方監督,只不過其并不像是紙質版那樣有一個明確的機構。“電子版”的第三方就是這個人所擁有的所有社會關系。這也就是為什么一個人受騙后會選擇將此信息廣而告之騙人者身邊的人,“敗壞”其名聲。因為這會降低騙人者在其所有社會關系中的信用評級,使其難以再進行“知恩圖報”式交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