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向東、重慶向西的雙核驅動,中部城市群的強勢崛起,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這曲樂章的華麗和弦。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以來,位于成渝軸線黃金節點的大足區順勢而為、乘勢而上,變戰略節點為發展支點,交出了一份高分答卷。
△成渝中線高鐵(大足段)施工現場
以融合開題 書寫合作共建新篇章
大足以市委“一號工程”為發展總牽引,落子成勢,步步為營,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重慶市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行動方案(2023—2027 年)》,變成了大足“唱響雙城記,共建經濟圈”的高質量發展施工圖。
在這盤盛大的戰略棋局中,融合是成渝兩地相向而行的熱詞,而川南渝西融合發展試驗區,就是區域融合發展的代表作。四川和重慶聯合印發了《川南渝西地區融合發展總體方案》《川南渝西融合發展試驗區發展規劃》。在這些規劃方案的引領下,大足與四川瀘州、內江和重慶榮昌、銅梁等地合縱連橫,從特色產業、基礎設施、對外開放等多個維度,打造區域融合發展共同體。
一系列與時間賽跑的重大項目緊鑼密鼓地鋪排,讓大足始終保持了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同頻共振的發展熱度。成渝中線高鐵(大足段)首座隧道黃連堡隧道順利貫通,渝西水資源配置工程(大足段)已完成管網施工,大內高速全線通車。成渝高速擴能改造、川渝1000千伏特高壓變電站500千伏送出工程、川氣東送二線天然氣管道工程項目(大足段)正在加快建設,大安高速公路、大永高速公路、重慶都市圈鐵路西環線等項目有序推進,由大足區牽頭的5個川渝共建項目超額完成年度投資計劃。
除了重大項目外,一系列共建共治的創新舉措,將大足拉進了同毗鄰地區融合共生的發展新天地。與四川資陽、重慶銅梁等毗鄰地區召開河長制聯席會議,并建立聯合巡河機制;協同開展大氣污染綜合防治、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聯合執法等,“農村秸稈資源化綜合利用”獲評全市“治氣”攻堅戰首批典型示范案例;持續完善危廢跨區轉移機制,雙橋勝銘、瀚渝2家企業6類危險廢物納入川渝跨省轉移“白名單”;與四川安岳聯合組建了野生楠木生態保護基地,協同保護森林資源和珍貴野生動植物。
大足同毗鄰地區全方位、多領域、深層次的合作與共建,不僅極大拓展了大足的發展空間,也激活了川南渝西區域發展的內生活力。
△川渝人才專項招聘會在大足舉行
以改革開路 重塑“川渝通辦”新格局
地處川南渝西戰略節點的大足,對于支撐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中部崛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作為“唱響雙城記”的中部主戰場,大足通過一系列“川渝通辦”改革創新實踐,打通川渝兩地行政區劃和政策壁壘,正在重塑區域發展的新格局。2024年累計辦理“川渝通辦”“跨省通辦”事項23.37萬件次。
作為成渝地區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培育試驗區,大足不僅組建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中部職業教育聯盟,舉辦了川南渝西職業技能大賽暨職教論壇,還與內江、資陽等地共同推動毗鄰地區學生跨省就近入學,3689名四川務工人員子女入學與大足本地學生享受同等待遇。
醫療衛生領域的“川渝通辦”,極大方便了大足毗鄰地區群眾看病就醫。大足掛牌成立了華西口腔專科聯盟牙病防治基地,與成都中醫藥大學合作打造成渝雙城中部地區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中心。全區35家醫院全部上線異地就醫直接結算系統,異地門診直接結算醫藥機構達1084家。“DRG支付改革助力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獲評重慶市深化醫改年度十大典型案例。
大足還通過線上線下發布招聘信息,為四川求職者提供崗位3.5萬個,協助發布四川地區崗位2.4萬個。聯合四川遂寧、資陽、內江、樂山等地舉辦39場專項招聘活動,提供7.8萬余個就業崗位,為38個四川籍來大足創業人員提供802萬元創業擔保貸款,幫助240名四川籍農民工兌現工資301萬元。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啟動5年來,大足形成了一大批具有深遠影響力的改革創新成果。大足與內江聯合開展跨省公平競爭審查第三方交叉互評,被國家發展改革委作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跨區域協作經驗總結推廣并上報國務院;“強化渝魯川家政服務區域協作”入選全國就業創新案例;與資陽聯合成立文旅車載巡回法庭被市委改革辦肯定推廣
△渝味360碗
以合作聚勢 共筑產業發展新高地
為對接全市“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大足啟動先進制造業“渝西跨越計劃”,迭代升級“246”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啟動大足高新區、資陽高新區產業合作示范園區建設,兩地產業鏈配套合作企業達73家,互采訂單32.8億元。
依托成渝軸線智能制造聯盟,大足成立成渝軸線(重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同川渝14個區(市)縣成員單位共謀智能制造發展大計。組建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靜脈產業園區發展聯盟,發展重慶足航釩鈦鋼鐵、瀚渝再生、雙渝報廢汽車等靜脈相關企業34家,大大提升了再生資源產業的發展質效。
如今,大足與毗鄰地區的產業合作還在不斷深化。與四川安岳合作打造了川渝首個現代模具綜合產業園區,大昶寶與內江巨騰開展筆電機殼配件加工,宇海科技與傳音等電子企業共同開展手機機殼模具和新產品開發,盛泰光電與比亞迪、華為就高端攝像頭的開發和配套進行深度合作。
大手筆的產業合作,讓大足崛起成為成渝軸線的產業高地。成功獲批全市首批低空經濟先行試驗區,五金產業獲評科技部創新型產業集群,雙橋經開區獲評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園區,鍶鹽新材料產業園獲批市級化工園區,盛泰光電入選重慶市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榮爵科技、長足飛越入選重慶市瞪羚企業。
為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和西部陸海新通道,大足建成成渝RCEP跨境貿易中心大足特色商品展區,龍水五金市場獲批全市首個國家市場采購貿易方式試點,建成國際貿易大廳、海關監管作業場所。全區累計開行市場采購跨境專列24個,成功申報市場采購出口5388票、出口額達26.39億元。
文化旅游平臺的合作共建,讓大足融入了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的區域大合唱。攜手資陽共推資大文旅融合發展示范區建設,共創國家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聯合舉辦系列文旅活動40余場,推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精品線路16條,擦亮了“資足常樂”品牌。還與簡陽、安岳、銅梁等地共同發布了成渝古道巴蜀石窟文化旅游風景道線路。與安岳開通跨省公交2條,累計運輸乘客27萬人次,持續夯實了兩地文旅基礎設施。
文旅產業的品牌共創、市場共享和產品共推,激活了大足文旅產業的發展活力。大足上榜全國市轄區旅游綜合實力百強區,獲評2024全國旅游服務高質量發展典型案例,“大足雕客”上榜全國知名勞務品牌,大足石刻景區獲評全市智慧旅游景區典型案例。2024年,全區共接待游客3800萬人次,同比增長10%;實現旅游總收入260億元,同比增長26%。
如今的大足,熱火朝天的建設現場、滿負荷運轉的生產車間、共建共享的發展場景隨處可見。這不僅是大足生機與活力的例證,也是以大足為支點撬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中部崛起的真實寫照。
來源:重慶與世界
圖片:大足區委宣傳部
編輯:夏秦余凈
審核:張青蘭
終審:冉隆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