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個在看,讓我知道你一直都在~
“世人慌慌張張,不過圖碎銀幾兩。”可偏偏這碎銀幾兩,壓斷了無數人脊梁。
凌晨兩點,香港中環的摩天樓依然亮如白晝,深水埗的劏房里,年輕人正對著賬單發愁;
深圳科技園的咖啡機徹夜作響,上海陸家嘴的外賣騎手在暴雨中搶單。
這個時代,有人用一分鐘刷完一條“暴富秘籍”,卻用十年走不出逼仄的出租屋。
多年前,順德銀莊的學徒李兆基,帶著一沓金鋪票據闖香港時,大概也沒想到自己會成為千億商業帝國的掌舵人。
當全網都在教年輕人“整頓職場”“佛系躺平”,這位白手起家的97歲老人,偏要戳破幻想:
他用一生攢下的四句“土味忠告”,沒有短視頻的7秒高潮,沒有成功學的雞血套路,卻藏著最狠的真相——難喝,但治病。
01 刻苦耐勞,勤奮勉力,所謂“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1958年的油麻地碼頭,19歲的李兆基背著帆布包穿梭在貨輪間。白天幫父親打理金鋪,夜晚自學建筑圖紙。別人笑他"打工皇帝",他卻說:"要當人上人,先吃豬狗食。"
日本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說過:"吃苦像喝苦茶,喝慣了連白開水都有甜味。"
如今年輕人總說"躺平",可你看凌晨三點的深圳科技園,燈火通明的大樓里,總有人在用PPT丈量夢想的尺寸。
TikTok創始人張一鳴26歲時住在北京回龍觀的合租房,每天工作16小時。他說:"真正的吃苦不是透支體力,而是把時間砸在能產生復利的事情上。"
02 經濟未定,不宜早婚
某婚戀平臺數據顯示:
- 25歲前結婚的夫妻,因經濟壓力離婚的比例高達43%。
這不是否定愛情,而是提醒年輕人:婚姻需要物質根基。就像建筑工地要等混凝土凝固再施工,人生大事更需要"強度達標期"。
臉書創始人扎克伯格創業時和妻子約定"暫不要孩子",比爾·蓋茨在微軟上市前與初戀分手。
《簡·愛》里說:"愛是一場博弈,必須保持永遠與對方不分伯仲。"
與其在出租屋里為水電費爭吵,不如先把自己活成梧桐樹。經濟獨立時遇到的愛情,才不會被柴米油鹽磨成滿地雞毛。
03 要努力儲第一桶金,“以錢賺錢”
巴菲特11歲買第一支股票時,在雪糕攤打工存了114美元;
劉強東大三承包餐廳虧光20萬,卻悟出"認知不到位,錢留不住"的真理。
《貧窮的本質》研究揭示:
窮人存款應急,中產存款消費,富人存款生錢。
李兆基說的"以錢賺錢",不是教人投機,而是看懂資本運作的杠桿效應。
就像種地要留種子,每月拿出10%收入構建"金鵝賬戶",五年后你會發現:存下的不是錢,而是選擇的底氣。
04 男最怕入錯行,女最怕嫁錯郎
愛因斯坦留在專利局,世上就少個物理學家;
董明珠安心當家庭主婦,空調行業就少個鐵娘子。
字節跳動CEO張一鳴選賽道的方法值得借鑒:
用80%理性分析行業趨勢,20%感性匹配個人特質。
就像《孫子兵法》說的:"勝兵先勝而后求戰。"
至于婚姻,《知否》里盛明蘭有句話很妙:
"與人相守幾十年,終究要看最低處能不能忍得下去。"
選錯伴侶就像買錯股票,割肉時流的都是真金白銀的血。
最后
而李兆基的四句話,像是給時代病開出的四味苦藥——
吃苦不是自我感動,存錢不能只靠記賬,婚姻經不起窮折騰,選錯行比不努力更致命。
你看維多利亞港的渡輪,載得動萬噸貨輪,卻載不動年輕人的迷茫。
站在世紀更迭的十字路口,李兆基的忠告愈發顯現智慧的光芒。
這些道理不新潮,但正如《道德經》所言:"大道至簡"。
在短視頻鼓吹"暴富神話"的時代,守得住笨功夫的人,終將在自己的時區里等來破曉時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