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阿里巴巴旗下B端平臺1688宣布全面取消“僅退款”政策,轉而通過信用體系判定糾紛并由平臺出資補貼買家。這場看似簡單的規則調整,實則是平臺經濟生態重構的縮影,背后蘊含著深層的商業博弈與談判智慧。
從對抗到平衡:一場規則迭代的商業邏輯
過去兩年,“僅退款”功能成為電商行業的雙刃劍。平臺初期通過快速退款機制贏得消費者信任,卻滋生了惡意“薅羊毛”現象——有用戶利用規則漏洞頻繁發起虛假退款,導致商家“款貨兩空”,中小工廠主投訴量激增。這種矛盾本質上是平臺、消費者、商家三方利益的失衡。李力剛老師認為:“當規則成為單邊武器時,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必然被打破。”
1688的破局之道在于重構談判框架:取消平臺強制介入,轉而建立信用評價體系,由平臺直接補貼合規買家。這種設計將矛盾焦點從“商家vs消費者”轉向“平臺信用背書”,既保留用戶體驗,又規避商家損失。這種策略暗合談判中的“價值轉移”原則——通過引入第三方資源(平臺補貼)降低對抗烈度,為后續生態優化創造空間。
戰略縱深:從規則調整到生態布局
此次政策調整并非孤立事件。1688同步推出“源選”業務,聯合工廠打造自有供應鏈,對標山姆、Costco的精選模式。這揭示出更深層的戰略意圖:通過規則篩選優質商家,再通過供應鏈整合提升平臺話語權。這種“規則+供應鏈”的雙輪驅動,恰似談判中的“黑白臉策略”——用強硬規則淘汰低效參與者(黑臉),用資源扶持吸引核心伙伴(白臉),最終實現生態升級。
在談判前期布局中,1688展現出精準的“局勢觀察”能力:抓住商家對惡意退款的普遍焦慮,以政策調整為切入點,同步推出供應鏈支持計劃,將矛盾轉化為合作契機。這種“痛點轉化”策略,通過解決情緒對抗為價值交換鋪路。
談判智慧的商業映射
此次調整可視為平臺經濟進入“精細化運營”階段的標志。三個核心談判邏輯值得關注:
1.底線思維:平臺將“商業化率控制”納入考核體系,明確“賣家利益優先于平臺營收”原則,這相當于設定了談判底線——生態健康度重于短期收益。
2.動態博弈:政策實施后,商家獲得36小時自主處理退款申請的窗口期,這種“時間換空間”的設計,賦予商家更多談判主動權,避免平臺過度干預。
3.價值重塑:通過AI技術優化采購鏈路、免費開放智能工具,平臺將競爭維度從價格戰轉向效率戰,這正是談判中“升維打擊”策略的體現——用更高階的價值主張重構利益分配。
未來博弈:生態治理的長線思維
取消“僅退款”只是起點。1688成立營商環境治理委員會,將規則優化納入負責人考核,這預示著平臺治理從“應急響應”轉向“系統設計”。這種轉變——通過建立長效機制鞏固既有成果。而“源選”業務對供應鏈的深度整合,則暗含“后期破局”的野心:當平臺掌握核心供給能力時,規則制定權將更加強勢。
在這場商業博弈中,最關鍵的談判智慧或許是“讓利益相關者成為利益共同體”。當平臺通過信用體系區分誠信用戶、通過補貼轉移糾紛成本、通過供應鏈綁定優質商家時,實際上構建了新的價值網絡。正如談判專家李力剛總結的:“最高明的談判不是戰勝對手,而是讓對手變成隊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