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地方志記載,1743年,7月14日至25日,即使是背陰的墻壁,也熱得像被火烤過一樣,道路上的行人都有暴斃而亡的。
根據法國傳教士的觀測記錄顯示,在這12天里,北京氣溫一度達到44.4度,這是中國古代氣溫測量的最高值。
因為干旱,導致許多農田絕收,部分災民被活生生餓死,當時京城周邊死亡人數多達1.14萬人,主要為底層百姓。
中國歷史上最熱的夏天究竟有多熱?朝廷又是如何采取措施的?
今天就帶大家一起了解歷史上最熱夏天背后的故事。感興趣的朋友不妨點點關注,既方便回顧往期精彩,又不會錯過最新內容。
中國歷史上最熱夏天
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中國迎來一場前所未有的高溫天氣,人們仿佛置身于火爐之中,這場“熱災”使多個省份淪為重災區。
據法國傳教士宋君榮用溫度計測量分析,當年的7月25日,北京的氣溫高達44.4度,有些地區甚至達到了46度,平均下來均高于40度。
46度這樣的高溫就是放在現在 也是極為罕見的,遠超人體耐受極限。
多地的史料都記載了當時的極端狀況,《天津縣志》記載稱“當時天氣酷熱,土地和石頭都仿佛被烤焦了一樣,船桅的頂部被曬得滾燙發亮,好像有金子在流淌,很多人都因高溫而死?!?/strong>
《河北高邑縣志》記載稱:“天氣熱得難以忍受,即使是在墻壁的背陰處,也熱得像被火烤一樣,中午的時候鉛和錫都被熔化了,屋頂錫飾滴落成“銀線”,很多人因為口渴而死?!?/strong>
據不完全統計,當時僅北京地區因天氣原因就死亡1.14萬人,這還不包括河北、山東、山西等地。
大部分死亡人群為老人和體弱者,道路上常有行人因高溫突然倒下,再也沒能起來。
高溫的持續,引發了一系的連鎖反應,旱災便是其中之一,隨著氣溫的不斷攀升,水分蒸發速度極快,河流、湖泊的水位急劇下降,許多河流被曬得完全干涸,成為了一條條干裂的河床,水源極其稀缺,甚至出現百姓為爭搶水源引發斗毆。
高溫引起的旱災也使農業遭受嚴重的打擊,土地干裂縱橫,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還未到成熟的季節,就已經枯萎在田間,顆粒無收。
農民們望著荒蕪的田地,淚水在眼眶里打轉,一年的辛勤勞作,就這樣化為泡影。
全國的糧食因此大幅減產,饑荒的陰霾瞬間籠罩大地,百姓們食不果腹,苦不堪言,一些奸商借機抬高糧價,但普通百姓手中的積蓄有限,根本無法購買高價的糧食,只能忍饑挨餓。
許多百姓為了填飽肚子,不得不挖野菜、啃樹皮,甚至吃觀音土,他們本就食不果腹、衣不蔽體,在這高溫的侵襲下,身體迅速垮塌,紛紛中暑倒地而亡。
高溫使得尸體腐爛的速度加快,而當時的衛生條件又極為落后,大量因中暑、饑餓而亡的尸體躺在街頭,導致傳染病迅速流行。
各種傳染病如霍亂、瘧疾等肆虐,進一步加劇了百姓的死亡,整個社會陷入了無盡的恐懼和絕望之中。
除了乾隆時期,歷史上還有宋代紹興五年,也出現過連續四十多天的高溫天氣,因高溫江淮中的水一杯就要數十錢,渴死的人眾多。
那么古代高溫天氣下,朝廷又是如何采取應對措施的呢?
朝廷是如何采取降溫措施的?
古代宮廷中一般都會修建冰窖藏冰,在清朝,冰窖的規模和管理都比較完善,紫禁城內設有多個冰窖,專門用于儲存冬天采集的冰塊。
在乾隆皇帝的寢宮之中,就常常擺放著裝滿冰塊的冰盆,這種盛冰的容器叫冰鑒,這些冰鑒多以銅或優質木材打造而成,外觀通常飾以華麗的雕紋,其內部構造精妙,設有專門的夾層。
天熱時取出冰塊放入冰鑒夾層,中間的隔層空間用來放置各種水果、美酒,待冰塊慢慢融化后,散發出的寒氣不僅讓水果保持新鮮多汁、美酒冰涼爽口,更能降低周圍的空氣溫度。
此外,每到夏天,皇帝就會帶著皇室成員們和大臣前往避暑宮殿,躲避京城的酷熱,承德避暑山莊就是皇帝避暑的行宮,那里群山環抱,樹木蔥郁,皇帝和妃嬪們在這里可以享受清新的空氣,度過一個愜意的夏天。
與皇家的舒適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普通百姓在高溫災難中只能無奈地掙扎求生,他們沒有冰窖藏冰,也沒有豪華的避暑山莊,只能依靠一些簡單的方式來降溫,扇子、涼茶就是最常用的解暑工具。
由于旱災導致水源缺少,制作涼茶的水也變得十分珍貴,很多百姓甚至連喝口涼水都成了奢望。
據記載,乾隆帝曾在北京高溫期間下令開倉放糧,朝廷從國家倉庫中拿出了四十萬石糧食,為難民提供避暑飲品,比如酸梅湯、綠豆湯等。
乾隆還曾下撥一萬兩白銀的抗高溫經費,用于發放冰塊和防暑中藥,他還囑托官員在京城九門內外增設涼棚,為百姓提供避暑的場所。
同時,乾隆帝還號召全國的紳士等人捐錢捐物,充實賑災物資,共同幫助百姓度過難關。
但是由于賑災物資分配不均,偏遠地區難以覆蓋,中暑及各種傳染病久居不下。
乾隆還下令減免各地的稅賦,并在第二年春耕時免費發放種子,保證農民能夠有本錢種植糧食,鼓勵他們盡快恢復農業生產。
那時朝廷官員一致認為,一旦人類違背了天道,上天就會降下災禍,以告誡人們反思和改正。
乾隆帝也深受這種觀念的影響,他認為這場高溫的發生,是因為自己在德行上有所欠缺,或是在用人方面存在失誤,才引得上天發怒,降下如此酷熱的災難,他們紛紛進行自我反思,祈求上天的原諒。
本期文章就到這里了,歡迎各位朋友在留言區留下您的寶貴意見,喜歡本期文章的朋友也可以點點關注,感謝您的閱讀,咱們下期再見。
參考資料:
湖北日報:2022-08-05:白居易獲“論筐取冰”優待,杜甫熱得“束帶發狂欲大叫”,古人夏天用的冰從哪兒來
地球知識局:2022-07-20:太熱了,把人熱出熱射病了 | 地球知識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