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乾隆時期,曾爆發了一次很嚴重的溫病,當時,有不少人都因治療方式不當,最終導致了死亡,而醫家吳鞠通就出生在很容易流行熱病的南方,他為了能夠針對這一熱病進行很好地治療,于是便經過一番研究,創立了一個“辛涼解表”的方子,并且還發揮了非常顯著的效果,吳鞠通也因此而一時聲名大噪,后來,在他所著的《溫病條辨》一書中,還收錄了很多經典藥方,為后世的醫學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而接下來要跟大家分享的一個方劑,就來自這部醫書。
在說這一方劑前,我們不妨來認識一下“感冒”。感冒其實是生活中很常見的一種疾病,中醫在治療感冒方面,往往也非常用心,但即便只是簡單的感冒,它也存在不同類別,因此,醫家在對感冒患者進行治療時,會首先進行辯證,分清楚究竟是“風寒感冒”還是“風熱感冒”。
不過,春季時,隨著陽氣的逐漸升發,我們身體里的陽氣也會從冬季的閉藏狀態中逐漸強壯起來,這個時候若是患上了感冒,往往都是偏熱的,在中醫里也叫“春溫”,在癥狀表現上,這類人常常會發熱、微微出汗,而且會伴有口干口渴、咽喉腫痛等癥狀,同時,舌邊和舌尖發紅也是風熱感冒的主要特征。
舌邊和舌尖是心肺所主管的,若是心肺里出現火熱,那么這個時候就會在這兩個部位表現出發紅現象,尤其是小孩子,在這一點上會表現得尤為明顯,此外,舌尖是心之所主,成年人往往會因為自身精神壓力過大、心火旺盛而出現心煩失眠等癥狀,那么這個時候,也會導致舌尖發紅,但小孩子的舌尖紅,則主要是肺熱的征象。
而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這一方劑,便是吳鞠通用于治療風熱感冒的妙方——銀翹散。銀翹散是辛涼解表劑的代表,具有辛涼透熱、清熱解毒的效果,銀翹散的組成也很簡單,將連翹、金銀花、苦桔梗、淡豆豉、薄荷、竹葉、生甘草、芥穗、牛蒡子九味中藥合用即可,不過,在煎煮時,也會適當增加其他成分,對此,吳鞠通在原方下面也注釋過,用“鮮葦莖煎湯”,而這也是整個藥方的精妙之處。
清代名醫程國彭曾在其《醫學心悟》中說過,若是身體里存在郁熱,但體表被風寒束縛,內熱外寒,就會形成民諺所說的“寒包火”,中醫認為,肺和皮毛相為表里,皮膚具有散熱的作用,而如果這一功能受到了阻礙,就很容易讓熱邪郁結在身體里,郁悶在肺經。
銀翹散里的金銀花和連翹,都具有芳香的氣味,能夠疏散風熱,起到清熱解毒的效果,同時還能辟穢化濁,在透散衛分表邪同時,還能兼顧濕熱,這兩味中藥可以說是整個藥方的關鍵所在;此外,薄荷和牛蒡子味辛性涼,善于將上焦的風熱疏散,同時還能清利頭目,解毒利咽。
方劑里的芥穗和淡豆豉也是解表散邪的常用藥材,可以幫助君藥開皮毛,促進病邪的祛除,牛蒡子和桔梗合用,宣肅肺氣而止咳利咽,蘆根和竹葉清熱生津,不過,吳鞠通的這個藥方里,含有的藥材多是清輕之品,所以在煎煮時,不宜煎煮過久。
在中醫里,還認為肺和大腸互為表里,所以,在感冒發燒的時候,保持大便的通暢也很重要,要想將肺里的火熱清泄出去,唯一通路就是腸道,因此,大便通暢,也是身體散熱的一種方式,對此,大家一定要引起注意,一般來說,只要不是因脾虛而導致的嚴重腹瀉,在患有其他感冒病癥時,大家都一定要保證大便通暢,將清熱藥和通便藥合用,即可做到“里應外合”。
【本圖文由“神希園”新媒體獨家原創出品。作者周淺,未經授權,請勿轉載、復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