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華僑報》評論員 程千凡
日本出入國在留管理廳最新數據顯示,在日外國人數量已突破376.9萬,連續三年刷新紀錄。這一數字背后,不僅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故事,更折射出日本社會正在經歷的一場靜默而深刻的變革。
在東京新宿的街頭,越南餐館的霓虹燈與中華料理店的招牌交相輝映,尼泊爾人經營的便利店24小時營業,印度尼西亞的護理人員在養老院悉心照料老人。這些異國面孔早已融入日本社會的毛細血管,成為支撐這個老齡化社會運轉的重要力量。特別是87.3萬在日中國人,他們不僅是數量上的主力軍,更在科技、教育、文化等領域發揮著獨特作用。
日本社會對外國勞動力的依賴,已經從臨時性需求演變為結構性依賴。建筑工地上的越南工人,制造業流水線上的尼泊爾員工,醫療機構的印尼護理人員,他們填補了日本勞動力市場的巨大缺口。這種依賴不僅體現在數量上,更體現在質量上——特定技能簽證持有者激增36.5%,高級專門職增加19.8%,顯示出外國人才正在向更高層次滲透。
然而,這場靜默革命也暴露出日本社會的諸多不適應。咨詢窗口專業人員的匱乏,日語教育資源的地區差異,文化沖突的隱憂,都在考驗著日本社會的包容度。特別是在日元貶值的背景下,如何留住外國人才,如何實現真正的多文化共生,成為擺在日本面前的緊迫課題。
這場變革的意義遠超數字本身。它預示著日本正從單一民族國家向多元文化社會轉型。這種轉型既是挑戰,也是機遇。它要求日本在制度、文化、社會心理等多個層面做出調整,也為其提供了重煥活力的可能。
在這個全球人口流動加劇的時代,日本的經歷具有普遍意義。它提醒我們,移民不僅是勞動力,更是文化的使者、變革的催化劑。如何在這場靜默革命中找到平衡,實現真正的多文化共生,將是日本乃至所有發達國家面臨的共同課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