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3月18日是第二十五個“全國愛肝日”,今年的主題是“中西醫結合,遠離肝硬化”。
我們知道肝臟由于沒有痛覺神經,早期病變幾乎無癥狀,一旦出現黃疸、腹水等明顯臨床表現,往往已進入中晚期。
據統計我國肝硬化患者超700萬,主要病因包括肝炎病毒常見的有乙肝、丙肝)、酒精(如酒精性脂肪肝)、脂肪肝等等。
接下來給大家分享一下它們的臨床特點,避免耽誤治療:
1.很多乙肝患者常見乏力、食欲減退、黃疸(尿黃、眼黃)、肝區疼痛,部分患者可能出現發熱。
2.丙肝患者癥狀較隱匿,部分患者僅表現為單項轉氨酶升高,嚴重時可出現腹脹、黃疸。
3. 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早期多無癥狀,進展后可能出現肝區不適、腹脹、乏力,伴隨戒斷癥狀(如手抖、失眠)。
如何保護肝臟?
1.飲食管理方面:
多攝入高蛋白、維生素及膳食纖維,避免霉變食物和高脂飲食。
2.戒酒限酒
長期大量飲酒會導致肝臟細胞損傷,引發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進一步發展為肝硬化,所以早期戒酒可逆轉肝臟疾病。
3.規律作息
夜間23點至凌晨3點為肝臟修復的黃金時期,建議成年人每日睡眠足7-8小時以上。
肝病如何進行中西醫結合治療?
西醫認為主要是以抗病毒、抗纖維化為主,主要是因為肝細胞損傷后的纖維組織增生,這時需要抑制炎癥,阻斷纖維化進程。而中醫方面認為肝硬化多因濕熱內蘊、氣滯血瘀、脾腎虧虛導致,通過活血化淤、清熱利濕、調和人體陰陽平衡等方向進行治療。另外中醫還可以通過針灸、艾灸等療法調節免疫,改善消化功能。
肝病早期需警惕的“求救信號”有哪些呢?
1. 食欲下降、厭油膩、惡心嘔吐,可能伴隨體重驟減。
2. 皮膚或鞏膜發黃、尿液顏色加深類似濃茶色。
3. 右上腹隱痛、脹痛,可能放射至肩背部。
4. 持續性乏力、低熱、睡眠障礙,如失眠多夢。
5. 皮膚蜘蛛痣、手掌紅斑(肝掌)、腹部膨隆(腹水)。
溫馨提示:在我國肝病發病率逐年上升,我們倡議全社會行動起來,普及肝病的防治知識,主動篩查、規范治療、定期隨訪,從而減少肝硬化的發生。同時,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慎用抗生素、解熱鎮痛藥等引起藥物性肝損傷的藥物;緩解焦慮、抑郁等情緒,避免肝氣郁結;適當運動,疏導生活工作帶來的壓力。
文字|內科 劉羽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