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春日的暖陽遇見“π”的無限魅力,當理性的思維解碼無限的邏輯創意。3月14日國際數學節當天,北京市第五中學通州校區以“π動思維,解碼無限”為主題,成功舉辦首屆數學節。活動通過文化展覽、趣味實踐與學術講座相結合的形式,為全體師生呈現了一場多維度的數學盛宴。
上午的操場化身“數學魔法樂園”,48幅數學文化海報如畫卷般鋪展——從《九章算術》的古老智慧到人工智能的算法奧秘,從黃金分割的美學密碼到圓周率的千年探索,學生們穿梭其間,時而駐足凝視,時而低聲討論,指尖劃過展板上的公式與故事,仿佛觸摸到數學跳動的脈搏。
魔方速擰、九宮數獨、4T之謎、巧解M環、六通魯班鎖、獨立鉆石棋……孩子們三五成群,或席地而坐,或圍圈激辯,用數學的語言對話,用游戲的樂趣溝通,歡聲笑語中,數學的魅力悄然流淌。游園桌前,有的學生在“漢諾塔”前凝神推演,有的學生在為破解“華容道”相互交換意見,有的學生組團挑戰“數陣謎題”,歡呼聲此起彼伏。志愿者“數學大使”們穿梭其間,時而化身“線索NPC”,時而為“卡關”同學點撥迷津,讓理性思維與團隊協作在游戲中悄然生長。
午后,學校階梯教室內座無虛席,上海師大外聘碩士生導、北京師大珠海校區數學學科兼職教師、《中學數學》特約編委、上海市特級教師文衛星老師以生動鮮活的比喻和深入淺出的講解,帶領同學們解鎖數學學習的“三重密碼”:首先,學數學就像“吃牛軋糖”,牛軋糖初嘗堅硬,細品卻甜香滿溢,數學學習亦是如此。面對難題時的“咬勁”,是思維韌性的錘煉;豁然開朗時的“回甘”,是突破自我的喜悅。其次,文老師通過函數、幾何案例對比,揭示了初高中數學知識體系的本質差異。最后,文老師告誡學生學習數學要有書寫規范、復盤梳理、整理筆記等習慣,這些習慣就像數學世界的π,看似簡單循環,卻蘊藏無限可能。
這場跨越古今、融通文理的思維盛宴,展現了數學學科“啟智潤心、培根鑄魂”的獨特價值。未來,北京五中通州校區將持續深化數學課程改革,拓展學科實踐平臺,讓數學文化從展板走向生活、從公式升華為智慧,讓學科文化真正成為滋養學生成長的沃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