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速“氫”賽道,青島又有新動作。
3月14日,青島市氫能產業園第二次集中簽約暨重點項目投產(啟用)活動在青島西海岸新區泊里鎮舉行。
劃重點,此番共有總投資超40億元的14個氫能重點項目簽約或投產。
而從時間線來看,距離去年7月份青島市氫能產業園第一次集中簽約總投資23億元的6個項目僅8個月。
具體來看,本次共有集中簽約的9個項目和投產的5個項目。
在9個簽約項目中,亦有國內氫燃料電池系統及關鍵部件技術領先企業德燃(浙江)動力科技有限公司投資的氫燃料電池車用產線。
將逐步打造臨沂-青島公共交通示范線與物流示范線、中德氫能研究中心、檢測與售后中心及大數據智能管理平臺。
還有華旺(青島)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與金能化學(青島)有限公司共同投資建設的“供氫-輸氫-儲氫-加氫-用氫”一體站項目。
據悉,該項目建成后可滿足100輛以上氫能商用車的加注需求,可重點服務于董家口港區及周邊氫燃料電池重卡、公交、物流車。
而5個投產項目則包括青島華旺產業技術研究院、低空飛行器用燃料電池、低速氫能源動力交通、質子交換膜、光伏發電-制氫一體化示范項目。
其中,低速氫能源動力交通項目是由華旺(青島)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華中科技大學共同推進的。
值得一提的是,雙方將利用自身在空冷燃料電池電堆設計、膜電極和催化劑選型以及系統集成方面擁有的核心技術,結合智慧化運營平臺,實現1000臺套以上氫能源共享單車的本地自主產研及運營,預計4月份可實現首批車輛道路運營。
細觀之,本次投資主體既有深耕氫能領域多年的頭部企業,也有專注于前沿技術研究的專家團隊。
而從建設內容上來看,則是涵蓋氫氣“制、儲、運、加、用”全流程,既充分利用本地豐富的副產氫資源,又積極開辟光伏綠電制氫等新賽道。
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便是青島市氫能產業園氫能大廈的正式啟用。
這是青島市首個以氫能為主題的園區綜合性服務中心,旨在形成完善“戰略規劃—研發孵化—產業支撐”的全鏈條服務能力。
透過此次簽約,可以看到,青島在搶灘氫能產業上的打法明確——依托發展氫能產業先天優勢、氫能產業吸附能力、優質營商環境政策利好以及廣闊應用場景加持,持續推動氫能產業延鏈、補鏈、強鏈。
而此番諸多項目入駐的青島市氫能產業園,是青島市8家掛牌運營的新興產業專業園區之一,其重點發展的是燃料電池系統、制-儲-加氫裝備、氫能關鍵材料等細分產業。
截至目前,園區已累計簽約項目22個,總投資超140億元,落地布局項目13個,總投資106.2億元,新儲備重點在談氫能項目17個,總投資超150億元。
透過數據折射出青島市氫能產業園正吸引眾多優質氫能項目紛至沓來。
畢竟,在“雙碳”目標背景下,越來越多的省份和地區都在參與競逐氫能賽道。
從產業鏈布局來看,上海、北京、深圳等城市亦是實力雄厚。
其中,北京跑出了“氫能源第一股”億華通。在大興國際氫能示范區,擁有全球日加氫量最大的海珀爾加氫站。
上海,憑借國內氫能企業數量多產業鏈齊全,“氫能第一城”之勢初現。在電堆及系統方面,有江蘇清能、上海電氣、愛爾鈴克鈴爾等頭部企業,核心材料及關鍵部件領域有蘇州擎動、上海濟平等企業。
事實上,在氫能產業的規劃和政策支持上,青島是發力較早的城市之一。
早在2020年12月,青島就發布了山東首個市級層面的氫能產業發展規劃,《青島市氫能產業發展規劃(2020-2030)》提出在未來10年將青島市發展成為國際化氫能城市,打造國內重要的氫能產業基地。
當然,從落下種子到長成森林非一日之功,青島還需從產業基礎、創新支撐、項目建設、政策支持等多個維度持續發力,才能為“全面貫通氫能全產業鏈”創造有利的發展條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