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日子我們聽到歐洲人講要重新武裝,要自主防衛的聲音,是一浪高過一浪。對于歐洲這種喧囂的聲音,我們的網絡自媒體上大家基本是一個鄙視的態度,為什么會鄙視,歐洲重新武裝最大的硬件短板在哪里呢?今天看到了兩篇文章,基本上把這個事體現得很清楚。
第一篇是來自于“今日俄羅斯”(RT)的報道,當地時間3月15日,英國首相斯塔默表示,英國將竭盡全力反對核擴散,反對的是本月法國總統馬克龍的表示。當時馬克龍講,愿將法國的“核保護傘”擴展到歐洲盟友。雖說這事是英國和法國在掐架,但實際上體現了歐洲自主防衛的一個關鍵性短板。現在講到武裝力量最核心的底線,就是核力量。
在整個的歐盟當中,法國是唯一一個擁有核力量的國家,而英國是歐洲除了俄羅斯之外,歐洲唯二擁有核力量的國家之一。顯然,歐洲要想重新武裝,要想實現自主防衛核力量,這是一個跨不過去的坎。
法國的核力量靠得住嗎?咱們不去用很多的數字說話了,就講一句結論,就法國那個“小破傘”,連自己能不能罩得住都成問題,還想罩住整個歐洲嗎?更何況即使在歐洲,法國也能碰到“攪屎棍”,這不是嗎?英國的這個老牌“攪屎棍”已經出來了。除此之外,另一塊短板在哪里呢?再看另一篇文章。
英國《金融時報》3月15日報道,歐盟委員會國防和太空事務專員安德留斯?庫比柳斯透露,歐盟正在探索建立新的軍事情報衛星網絡,以減少對美國的依賴。庫比柳斯的說法是,歐盟需要一個能夠補充現有導航和地球觀測計劃的衛星網絡。歐洲現有的地球觀測項目叫“哥白尼計劃”,大約每24小時可以更新一遍圖像,而歐盟希望新計劃能夠比“哥白尼計劃”有更高的情報時效。
庫比柳斯稱,目前最好的商業衛星系統可以每30分鐘更新一次目標和軍事部署信息。那么建造這樣的一個系統,按照庫比柳斯的說法,將需要至少數十顆近地軌道衛星。目前歐洲也在開發一個多軌道衛星網絡,由272顆近地軌道衛星和18顆中圓地球軌道衛星組成,旨在為歐盟成員國提供安全通信服務,預計將在2030年投入使用,人們普遍認為這是美國“星鏈”的競爭品。
講到這里就可以看出來,歐洲所謂自主防衛的、最大的另一塊短板,那就是太空的情報、導航、通信等支持系統。為什么英國人一邊說要在烏克蘭單獨干,另一方面卻又說離不開美國的支持呢?原因就在這。
盡管歐盟現在對補上這兩個短板有各種各樣的設想,現在看,這都將面臨著兩個同樣的問題,一個是時間,另一個是能力。
核力量我們看出來最突出的東西是能力,法國的核力量太弱了,而想把這個核力量變得更強大,既需要花錢、花時間,也要冒著其他種種的風險,遭到來自各方的反對。而太空系統最大的問題是時間與協調,當年歐洲搞的“伽利略”導航衛星,最后搞到了什么德行,實際上已經讓我們徹底看穿了,歐盟究竟是一個怎樣的行為方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