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和大家聊一個扎心話題:為什么你明明很努力,錢卻總是不來?
答案就藏在兩個字里——借勢。
別急著反駁,先聽我說3個真實故事。
一、借熱點: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
去年有個號主朋友,靠一篇《小郁兒的公眾號賣了20萬》的文章,3天賺了2000塊。她是怎么做到的?
抓準時機:公眾號交易的熱點剛冒頭,她就連夜寫稿,搶在所有人前面發出來。
綁定關鍵詞:標題里塞滿“20萬”“公眾號賺錢”這種自帶流量的詞,算法看了都忍不住推一把。
蹭名人效應:小郁兒是自媒體圈的大IP,她的故事自帶話題性,讀者一看標題就想點。
熱點就像流星,抓不住就沒了。但只要你敢蹭,流量和錢都會追著你跑。
二、借同行:抄作業比當學霸更省力
我認識一個新手號主,粉絲不到1000,卻靠“模仿”月入5000+。她的秘訣就3步:
盯緊爆款:每天刷10篇同領域爆文,拆解標題結構(比如“3個動作”“月入1萬”)。
像素級復制:把爆款框架套進自己的經歷里,比如把《董明珠的創業史》改成《30歲寶媽擺攤月入2萬》。
加一點真心:在文章里埋自己的故事,比如帶孩子擺攤被城管追的糗事,讓讀者覺得“這博主真實”。
成功案例不是用來仰望的,而是用來‘扒光’的。你抄的不是文字,是別人驗證過的賺錢公式。
三、借平臺:算法才是你真正的老板
最近有個00后大學生,靠公眾號流量主月賺8000塊。他連粉絲都沒過萬,憑什么?
讀懂規則:公眾號現在推“小綠書”帶貨功能,發3張圖+200字就能掛商品鏈接。
討好算法:每篇文章開頭必帶“2025年”“搞錢”等標簽,系統自動識別為“搞錢賽道”,推薦量翻倍。
批量操作:每天發2篇“碎片化干貨”,比如《5個早餐擺攤神器,成本不到50塊》,用數量撬動流量池。
在互聯網上,流量就是錢,算法就是印鈔機。不會和平臺‘談戀愛’的人,活該窮得穩定。
借勢不是偷懶,而是用巧勁代替蠻力。
如果你還在一字一句憋原創,不如先抄10篇爆文框架;
如果你總抱怨“沒機會”,不如把熱搜榜當選題庫;
如果你覺得平臺規則復雜,記住一句話:“什么火就寫什么,算法推什么就做什么”
就像我開頭說的那個寶媽號主,她最近又靠一篇《春節擺攤攻略》爆了,評論區全是“求帶”。你看,錢從來不會辜負“會借勢”的人。
趕緊行動起來吧:
1、今晚就翻熱搜榜,找一個你能蹭的熱點;
2、模仿3篇爆文標題(別怕丟人,賺錢不寒磣);
3、在下一篇文章里塞滿“2025年”“搞錢”“副業”這些標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