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師傅,您這氣管鏡結果可不妙啊。"2019年秋,西安唐都醫院呼吸科診室里,醫生把檢查報告推過來時,窗外的梧桐葉正簌簌飄落。報告單上"食管鱗癌"四個字像塊燒紅的烙鐵,燙得薛雄后脖頸直冒冷汗。
一、要不要挨這一刀?
58歲的薛雄是陜西咸陽人,種了大半輩子蘋果。確診前半個月,他剛扛完兩筐八十斤的果子,氣都不帶喘的??扇缃窨粗鳦T片上那段扭曲的食管,他摸出揣在兜里的老煙桿——煙袋鍋子早被兒子掰斷了。
"中度阻塞性肺病,手術風險太大。"省城專家搖著病歷本,建議保守觀察。薛雄盯著走廊里抱著化療袋的病友,突然想起同村食道癌去世的三叔,臨終前瘦得只剩層皮。他摸出手機搜"食管癌高發區",屏幕跳出"河南林州""陜南秦嶺"幾個紅字,手指突然停在"鄭州希福中醫腫瘤醫院"的頁面上。
"你這剛發現,得手術!"袁希福院長捏著泛黃的CT片,窗外的陽光正好照在他花白的眉毛上,"把壞管子換了,再到我這調調身子。"薛雄盯著診桌上"抗癌明星"的合影,咬咬牙買了第二天回西安的火車票。
二、中藥罐里的轉機
2019年11月的手術切掉了薛雄3/4的食管,術后吻合口卻像漏了氣的皮球,鼻飼管插了整整一個月。等摘了管子能喝稀粥時,他發現自己喘得比以前更兇了——走兩步就像拉風箱,白痰黏在嗓子眼咳不出。
"這是正氣虛了。"袁希福院長把著脈,藥方里添了半夏、陳皮,"得把脾胃的輪子轉起來。"薛雄媳婦每天凌晨四點熬藥,砂鍋咕嘟聲混著雞鳴,藥香漫過老屋的磚縫。
三個月后,薛雄驚喜地發現痰少了,褲腰松了兩指。"現在能咽下饅頭了!"他舉著半塊饅頭給兒子看,眼角的皺紋笑成了菊花。更神奇的是,慢阻肺的老毛病竟很少發作,爬五樓都不用歇腳。
三、五年后的奇跡
2024年深秋,西安抗癌明星交流會上,薛雄中氣十足地發言:"各項指標比手術前還強!上個月體檢,肺活量漲了30%!"臺下病友舉著手機拍他紅潤的臉膛,誰看得出這是個食道癌術后患者?
"袁院長總說我這是歪打正著。"薛雄掏出隨身帶的中藥方,牛皮紙包被磨得透亮,"其實哪有什么歪打,手術摘了壞果子,中藥把樹根養壯了。"他指指胸口的手術疤痕:"現在這兒摸著平平的,跟沒開過刀似的。"
診室外,金黃的銀杏葉簌簌飄落。薛雄摸著鼓起的腮幫子——這兩年蘋果豐收,他又能幫兒子扛果筐了。中藥罐在土灶上咕嘟作響,熬煮著秦嶺山民的韌性與智慧。這場與癌共舞的五年馬拉松,薛雄用親身經歷證明:有時退一步手術,進一步調理,反而能跑得更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