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州市南沙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經市政府批復同意,正式印發實施。
《規劃》全文共126頁,設14個章節175條內容,涉及產業、交通、教育、醫療、環境等方方面面。
由于內容涉及甚廣,本文僅就大家最為關心的交通方面進行詳細深入的梳理、解讀,包括22號線東延至深圳、穗深通道;加快建設3條城市軌道快線……
綜合交通發展目標
構建以南沙港區為核心,以鐵路樞紐、郵輪母港為重點,以高效率多層次道路網和軌道網為骨架,建設更具競爭力和輻射力的灣區交通樞紐、通江達海門戶。
至2035年,全面建成暢通南沙、貫通全市、直通灣區、聯通港澳、融通全球的灣區重要交通樞紐,高標準實現“大灣區30分鐘優質生活圈”“全球12小時航空經濟圈”“全球123快貨物流圈”(南沙貨物至國內1天送達,周邊國家2天送達、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達)。
共建共享大灣區世界級機場群
加快建設南沙至珠海(中山)城際—18號線—廣花城際—芳白城際,推動廣州至珠海(澳門)高鐵、22號線南延線前期研究,實現南沙與白云國際機場、珠海機場、澳門機場的快速聯系;
加快深茂鐵路建設,謀劃引入港深西部鐵路北延線,強化與深圳機場、香港機場的快速銜接;
預留南沙至高明高速通道,實現與珠三角樞紐(廣州新)機場的快速聯系。
在重點功能平臺推動建設城市候機樓,提供異地值機、托運行李等服務,提升南沙航空出行體驗。
加快南沙通用機場的前期研究工作,預留通用機場配套集散道路。
01
廣珠澳高鐵
廣珠澳高鐵將分兩段建設,分別是廣州北至鶴洲段、鶴洲至橫琴段。目前廣珠澳高鐵鶴洲至橫琴段已完成可研評審,廣州北至鶴洲段正推進可研和初步設計批復相關前置要件編制工作。
其中,廣珠澳高鐵廣州北至珠海鶴洲段共設6站,分別是廣州北站、白云機場站、魚珠(黃埔)站、南沙站、中山站和珠海鶴洲站。
根據相關信息顯示,廣珠澳高鐵在南沙的大部分路段都將采用高架橋敷設的方式。如果此為最終線位,那么將對南沙主城區多個小區都將造成比較大的影響,大家可自己對照下面的線路圖對號入座。
沿途的小區不僅會受到噪音、灰塵、征拆遷等影響,小區本身的地段價值也將大打折扣。
不過在2021年2月,南沙區有關領導曾拜訪省鐵投集團王剛總經理,提議結合慶盛片區功能定位以及周邊產業項目建設情況,在南沙慶盛設站,同時考慮在南沙中心城區局部地下敷設。
前文回顧:廣中珠澳高鐵穿城而過,有望在中心城區局部地下敷設!
02
港深西部鐵路(深南中城際)
港深西部鐵路由香港洪水橋至深圳前海,在前海站擬引入穗莞深城際、深惠城際等4大城際線,通過穗莞深城際接駁深圳、廣州機場,并有望南下連通香港機場,實現廣深港三大機場一線互通,被納入《廣東省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十四五”發展規劃》。
根據《廣州市綜合交通體系規劃(2023-2035 年)》,港深西部鐵路將延伸至南沙,并與在建的南中珠城際貫通。
由于港深西部鐵路與深南中城際的線位一致,為了減少資源浪費重復建設,這兩條線路將與深南中城際共用過江通道,接入南沙站。
03
南沙至高明高速通道
南沙至高明高速,即南沙至珠三角樞紐(廣州新)機場高速公路,全段起于廣州市南沙區黃纜干線細瀝收費站,經廣州市、佛山市、江門市,終點接珠三角樞紐(廣州新)機場。
項目建成后可以快速地將以新機場為核心的佛山市西部空港組團與南沙、順德、大良、容桂串聯起來。同時,該項目可與廣中江高速、廣州繞城高速(南二環)以及獅子洋通道和南沙大橋聯通,構建一條南沙港與珠三角樞紐(廣州新)機場快捷運輸大通道。
04
南沙通用機場
根據《廣東省通用機場布局規劃(2020-2035年)》顯示,到2025年,全省通用機場體系基本形成,通用機場布點達到32個,機場密度達到每萬平方公里1.8個。其中,珠三角地區規劃新增廣東省公安廳飛行保障基地、廣州南沙、廣州從化、廣州黃埔等17個通用機場,南沙通用機場選址大崗。
構建高效連接灣區的城際軌道網
推動肇順南城際、中南虎城際前期研究,爭取兼顧高鐵功能,研究預留城際車輛基地規劃用地條件;
推進軌道22號線東延至深圳前期研究工作,謀劃爭取引入高速磁懸浮軌道。
依托廣珠城際、深茂鐵路及其聯絡線,開行環灣跨線列車,串聯珠海(澳門)、中山、南沙、深圳等,打造環灣30分鐘出行圈。
01
肇順南城際
肇順南城際為珠江三角洲城際軌道交通網規劃項目,線路全長約88公里,可實現珠江西岸城市東西向的城際聯系,自西向東途經肇慶、順德、南沙。
肇順南城際從2016年11月上報報省發改委審查至今已歷時將近7年,然而該項目仍處于游離狀態,未有進一步消息。
02
中南虎城際
中南虎城際鐵路全長約54km,經過中山、南沙、東莞,并與規劃的虎龍城際(東莞虎門-深圳龍崗)連接。
據了解,中南虎城際鐵路(東莞段)早在2016年的時候東莞市便開始了對項目選線方案研究報告編制項目招標,但之后便沒有下文。
直至2019年,該項目納入《深圳鐵路樞紐總圖規劃》并獲得中國鐵路總公司、廣東省人民政府的批復。至此,該項目才被重新提上日程。
03
地鐵22號線
22號線為設計時速160公里的高速地鐵,全線自北向南途經花都、白云、越秀、荔灣、番禺、南沙、東莞、深圳,是串聯廣州南北以及聯通大灣區西岸的超級交通大動脈。
根據2023年7月廣州市規自局發布《2022年廣州市交通發展年度報告》顯示,鑒于跨珠江口通道資源稀缺,研究軌道22號線東延與中南虎城際“復合型”布局,節約使用過江通道資源,保障項目落地實施。
換言之,22號線南延線或將拆分為2段:南延段為番禺廣場-南沙客運港,東延段為南沙客運港-東莞濱海灣-深圳光明城。
不僅如此,東延段還謀劃爭取引入高速磁懸浮軌道,這條高速地鐵或將繼續提速!
提升鐵路樞紐能級
提升南沙站在廣州鐵路樞紐中的地位,打造成為跨境跨區域交通中心樞紐,支撐南沙樞紐融入國家“八縱八橫”高鐵網;
引入深茂鐵路、廣州至珠海(澳門)高鐵、中南虎城際(贛深高鐵南沙支線)、肇順南城際、南沙至珠海(中山)城際、港深西部鐵路北延線、南沙港鐵路等線路6條國家鐵路、4條城際鐵路,形成以南沙站、慶盛站為核心的對外通道網絡,基本實現與大灣區主要城市30分鐘互達。
謀劃研究廣州南至南沙聯絡線引入方案,提升與京津冀、長江中游城市群的聯系,融入國家綜合立體交通骨干網。
加快區域高速通道建設
加快推動獅子洋通道建設,研究南沙至高明高速、穗深通道,形成“六橫二縱”高速公路網絡,實現南沙與大灣區主要城市60分鐘互達、與大灣區其他城市90分鐘互達。規劃至2035年高速公路總長度達到135千米。
01
穗深通道
規劃顯示,穗深通道的走向將從南中高速繼續向東延伸,跳過東莞,直連深圳前海,這與2022年官方發布的《廣東省都市圈國土空間規劃協調指引》中的珠西都市圈交通結構指引圖的線位一致。
前文回顧:重大利好!穗深通道走向首曝光!地鐵18號線東延深圳!!
毫無疑問,穗深通道將是繼深中通道之后,又一條連接珠江口東西兩岸的“超級縫合怪”,也是南沙直連深圳的第二條高速通道。
它比深中通道距離近很多,且也與南中高速緊密連通,驅動廣州市區與深圳市心腹地帶的交通紐帶,促使交通在珠江口東西兩岸城市的互聯互通行動上得到完美體現。
增完善客貨樞紐體系
構建“三主三輔多節點”綜合客運樞紐體系,支撐城市空間拓展。
打造南沙站、南沙客運港—南沙國際郵輪母港、慶盛站三大客運主樞紐,實現南沙與國際、國內和大灣區主要城市的高效連通;
建設蕉門站、橫瀝樞紐、二十涌站三大輔助客運樞紐,實現南沙各片區中心與大灣區主要城市的直接連通;
建設欖核站、黃閣站、大涌站等“多節點”城市型換乘樞紐體系;圍繞交通樞紐高標準推動綜合開發,推動各類要素沿樞紐布局,建設軌道都市。
打造“1+1+N”的物流樞紐體系,形成“交通+物流+產業”集聚發展區。
1個特大型交通物流樞紐,即廣州南沙港物流樞紐,依托南沙港區、南沙港物流基地、萬頃沙保稅區,建設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打造華南江海公鐵多式聯運示范基地,增強國際航運物流樞紐功能。
1個大型交通物流樞紐,即小虎沙仔物流樞紐,依托汽車滾裝碼頭、石化碼頭、黃閣汽車城,打造國際商品汽車貿易中心和石化交易中心。
N個物流骨干節點,包括圍繞東涌布局商貿服務型物流骨干節點,圍繞大崗、欖核、魚窩頭產業區等布局生產服務型物流骨干節點。
構建客貨分離、多層次的貨運交通系統。按照“客內貨外”組織原則,依托南沙港快速—萬環西路、廣澳高速、獅子洋通道、南二環高速、南中高速、深中通道等形成高速貨運通道,以萬環西路、南崗大道、七號公路、桂閣大道等為基礎組織城市貨運交通,形成多層次貨運通道網絡,完善貨運通道交通管理政策,保障港產城交通協同發展。
推動完善“三高三快”道路網
推動黃埔至南沙東部快速通道建設及其銜接道路提升改造、東曉南連接線—東新高速的立交建設,深化西部快速通道規劃研究和南沙港快速路改擴建研究,加強南沙與廣州中心城區的高效直連直通;
優化坦尾立交、提升黃閣南路,打通廣澳高速銜接通道,加強南沙蕉門河中心與廣州中心城區的聯系效率。
加快建設三條區域軌道快線
加快推動15號線一期貫通工程納入近期規劃,聯通4號線與18號線;推動城市軌道快線A、城市軌道快線B前期研究。
01
地鐵15號線一期
15號線規劃全長38.2公里。其中,一期工程為橫瀝-南沙客運港-南沙站,全長約30.8公里;二期工程為橫瀝-南沙站,全長約7.4公里。
此前根據官方消息,由于橫瀝-南沙站這一段與已有地鐵18號線并行,可以實現快速換乘聯絡,故暫不成環,沿線有待發展成熟后再進一步加密地鐵覆蓋。
不過,目前地鐵15號線一期具體的線路走向,有兩個網傳版本。
網傳版本①
15號線:橫瀝-蕉門-南沙客運港
32號線:橫瀝-星燦路-安益路-合興路-大涌
總里程:22.5公里
網傳版本②
15號線:橫瀝-靈山島-南沙體育館-蕉門-南沙牌坊
32號線:橫瀝-星燦路-安益路-合興路-大涌
總里程:13.4公里
對比不難發現,兩個版本最大的不同就是「進港大道-港前大道」這一段,有可能會被閹割掉,僅建設西北環。
如果最終確定為版本②,意味著「進港大道-港前大道」沿線的一眾小區居民在等候多年后,無法實現家門口的“地鐵夢”。
有意思的是,在這份新版的國土空間規劃中,僅提及推動15號線一期納入近期規劃,并未提到32號線。部落認為有2種可能:
①32號線完全被砍,并未納入四期建設規劃;
②為減少新線審批的阻礙,32號線「橫瀝-大涌」段被合并至15號線一期工程,共同申報。
至于最終結果如何,敬請期待接下來即將公布的廣州地鐵四期線路建設規劃。
02
城市軌道快線A/B
根據廣州市立體交通網規劃,城市軌道快線A包括:17號線、18號線、22號線、28號線、37號線、4號線復線。
城市軌道快線B包括:3號線、7號線、13號線、14號線、16號線、21號線、24號線、25號線、26號線、27號線、29號線、40線及支線。
結合來看,文本中提到的跟南沙關聯的城市軌道快線A為22號線、4號線復線,城市軌道快線B為26號線。
4號線復線
根據最新規劃,4號復線升級為時速160km/h的高速地鐵,起止于黃埔光譜東路站-南沙站,途經黃埔海絲城、番禺廣汽基地、蓮花灣、廣州新城東、南沙慶盛、中心城區等,能快速連接南沙和廣州東部。
26號線
26號線定位為市域快線。線路北起于白云區太和鎮,連接天河、荔灣、海珠、番禺,從南沙進入順德大良,肩負分擔3號線客流的重任,與順德中心城區相連。
★廣州段工程由白云太和至南沙欖核,全長約59.5公里,預計設27個站點;
★佛山段工程由馬崗大道至順德學院,全長約11.3公里,預計設4個站點。
打造暢通南沙的智慧綠色交通示范
構建以明珠灣為核心“環形+格網”的快捷骨架網絡。圍繞“雙灣六島”,推動南崗大道、黃閣大道、連溪大道、環市大道北、黃山魯隧道、龍穴大道、站南路、靈新大道快捷化建設,形成中心主城區“快速環路”;提升市南大道、紅蓮路、萬環西路等為快捷路,規劃建設萬環西路南延線、靈新大道、規劃縱一路等組團骨架路網,促進交通、產業、空間的融合發展。
建設“城市軌道快線A+城市軌道快線B+城市軌道普線”的現代化、高水平軌道交通網絡,形成與常規公交深度融合的公共交通體系。
推動發展中低運量智能化新型公交、快速公交、公共汽電車、網約巴士、水上巴士等多模式常規公交系統
引導軌道TOD規劃與開發。圍繞軌道站點推動土地綜合開發利用,引導城市空間拓展和開發,形成“樞紐+社區+產業”模式,打造15分鐘步行生活圈。以鐵路樞紐、城際樞紐、城市軌道樞紐為中心,推動“樞紐+社區+產業”的開發模式,建成與城市空間、產業發展聯動融合的立體式、復合型綜合體,優化城市空間布局,促進樞紐經濟高質量發展。
利用綠道、碧道、生態廊道和街道空間,形成城鄉一體、區域聯動的“綠道+休閑慢行道+城市慢行道”三級慢行體系。
依托南沙客運港、國際郵輪母港,拓展國際、港澳航線,發展游艇相關產業。結合明珠灣、南沙灣、南沙樞紐、萬頃沙南部地區等重點區塊周邊水道,建設游艇碼頭和內航碼頭,開通灣內水上交通線路,兼顧休閑、游覽和通勤等功能。發展南沙海上休閑旅游,串聯南沙區內主要景點、明珠灣區,新增生態濕地航線、紅色文旅航線、浪漫夜景航線等多條特色主題航線,聯通大角山天后宮、南沙濕地公園、上下橫擋島等多個文旅節點。
推動和支持智慧交通建設,建設智慧出行服務示范區。
劃分5個交通策略分區,包括綜合服務區、商業商務區、工業物流區、軌道融合區、鎮區集中建設區,差異化、精細化引導各功能區路網、公交場站、停車、慢行等設施的規劃建設。
南沙部落購房團
素材來源:南沙開發區管委會辦公室、南沙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