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野戰軍(即四野)的作戰速度,是出了名的快!
在東北戰場,林總打仗總是出其不意,快打快沖,東野著名的戰術“四快一慢”,指的就是:向敵人前進要快;抓住敵人后準備工作要快;突破敵人后,擴張戰果要快;敵人潰敗后,追擊要快;一慢則是指總攻發動的時機要慢。
“快”字有四個,“慢”字則只有一個,且這個總攻發動的時機要慢,就是為了快速作戰做準備。
老蔣為了應對林總,曾經多次親赴東北,但根本應付不了局面,氣得老蔣威脅底下將領:“你們再不聽我的話,一個個都讓林彪把你們抓了去!”
可以說,東野的作戰速度,國軍應該會想到非常快,但真沒想到那么快!
一、東野的攻城速度以小時計算
對于國共雙方來說,遼沈戰役的關鍵是在錦州。
東野必須快速攻下錦州,就有了遼沈戰役的主動權。正如毛主席所說:“你們的中心注意力必須放在錦州作戰方面,求得盡可能迅速地攻克該城。即使一切其他目的都未達到,只要攻克了錦州,你們就有了主動權,就是一個偉大的勝利。”毛主席已經說得很直白了,其他目的沒有達到都可以,但是一定要攻克錦州。
國軍則必須守住錦州,唯有如此才有可能讓遼沈戰役的戰場形態逆轉,對東野實施反包圍。因為沈陽主力已編成由廖耀湘率領的出遼西機動兵團在進軍途中,第十七兵團司令官侯鏡如指揮的東進兵團也在主攻塔山,一旦錦州能夠固守,這兩路合圍,東野就非常危險。
因此,雙方都知道動作要快。
毛主席指示:“攻擊錦州的時間愈快愈好”““關鍵是爭取在一星期內攻克錦州”,我軍的命令是要一星期內攻下錦州。
國軍那邊的命令就是固守待援,他們知道東野的作戰速度快,以前國軍和日本打的時候,守城守個把月都沒問題,現在錦州有10余萬大軍,還有北平和沈陽空軍支援,怎么都能守一個月左右待變!
只是沒想到,東野的攻城速度太可快了,東野攻城直接按小時計算,從總攻開始到解放錦州,只用了31小時。
國軍根本來不及做太大反應,錦州就被拿下了!
二、東野的出關速度超出國軍想象
遼沈戰役是一場大戰,雙方加起來有上百萬人,對于一般軍隊來說,參加百萬級別的大戰后,怎么也得休整下。
國軍也是那么想的,蔣介石、傅作義以為:遼沈戰役剛剛結束,東野必定要進行休整,不可能那么快入關,因此,華北的國軍部隊沒必要那么快率部南撤,退守寧滬。基于這個判斷,國軍不想放棄平津,想繼續觀察下形勢。
但東野不是一般的部隊,是一支作戰速度特別快的攻堅部隊。
毛主席想就地殲滅傅作義集團,他說:“唯一的或主要的是怕敵人從海上逃跑。因此,在目前兩星期內一般應采圍而不打或隔而不圍的辦法。”,于是,他命令東野快速入關,還特別囑咐,在東野入關之后,仍要在《沈陽報》上發表林彪在沈陽的消息,以求迷惑視聽,穩住傅作義。
就這樣,剛剛打完遼沈戰役,東野根本不需要休整,以國軍怎么都想不到的速度,入關了。
當傅作義得知有東野部隊出現的消息,還不敢相信地說:“這怎么可能?”
不過,等到傅作義反應過來的時候,東野大軍大部分都已經部署到位,把傅作義的部隊圍了個水泄不通。
孫子兵法明確指出:“兵之情主速,待而遲,兵不惰。”這意味著在戰爭中,迅速行動的軍隊能夠占據上風。因此,兵貴神速,東野之所以戰斗力強,和這一支部隊的作戰速度快,有很大的關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