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3.15大名單曝光后,各行各業都被迫開始整頓,尤其是餐飲行業和衛生用品行業接連爆雷,餐飲行業代表之一楊銘宇黃燜雞,衛生用品有安全褲和衛生巾。
總而言之,中國消費者群體基數太大,讓這些黑心商家覺得到處都有可乘之機,甚至在這兩個行業出現“翹楚”還不行,連大眾最信任的黃金都出現造假。
所以這消費市場到底什么是真的?不過談及黃金造假事件,還要從李女士說起,當時因為一場意外,導致一萬多的金手鐲被火煉化。
俗話說:真金不怕火煉,但是李女士的金手鐲是真的害怕火,在被煉化那一瞬間,金手鐲上面表層那一層金漆徹底脫落,露出里面的銀色。
看到金手鐲中透露出銀色,李女士想也不用想,她就是買到假貨了,而且還是網上常說的“金包銀”,不過,受害者還不只有李女士一人。
僅山東警方在起底同類案件,還發現一件更過分的事情,有部分犯罪嫌疑人在網上買到真金手鐲后,會從其他地方搞來“金包銀”的金手鐲,告訴店鋪存在詐騙消費者行為。
誠心做生意的金店簡直有口難言,不過這些犯罪嫌疑人手中的“金包銀”手鐲又是從何而來?隨著調查不斷深入,全國最大黃金批發市場--深圳水貝市場浮出水面。
在這里,看到“金包銀”店鋪非常正常,關鍵是店家的經營范圍,不僅可以再金手鐲上打上品牌名稱,還能拿出大牌金店的包裝盒子,而一套包裝盒子才八塊錢。
不乏有人詢問,這在行業內允許嗎,店家坦言,這種情況一般是不允許的,不過要是客人有需求,打上也無可厚非,反正這種情況很常見。
但是讓人疑惑的是,客戶給金手鐲上打下大牌鋼印又是為了什么?這就要提起上文中,山東警方偵破的“金包銀”詐騙案。
按常理說,商家應該一眼就能識破犯罪嫌疑人寄來的金手鐲是假的,恰恰相反,商家不僅沒有發現,還必須按照將收取的幾萬塊現金退還給犯罪嫌疑人。
這不由得讓人驚嘆,犯罪嫌疑人寄去的“金包銀”手鐲,居然能以假亂真!而以假亂真的根本手段,就是深圳水貝市場店家所說的金首飾打鋼印和大牌包裝盒子。
商家一收到犯罪嫌疑人寄過來的手鐲,一看上面有自家標識,一般都不會對其產生懷疑,但是也有人不信,金店浸淫黃金市場如此之久,難道真的一點都看不出這是假的嗎?
于是河南都市頻道記者做了一個實驗,她拿著從深圳水貝市場買下的“金包銀”首飾,還讓店家在上面打上了大品牌金店的鋼印。
萬事俱備后,記者隱藏身份來到大牌金店,當將手中的贗品交給品牌金店專柜店員,希望能得到不一樣的回應。
但是專柜店員的反應讓記者感到很詫異,當店員拿起記者手中的首飾后,仔細一看,這鋼印百分百假,可是金首飾上面有自家品牌,于是心中的懷疑很快落下。
不過只暗訪一家金店,并不能印證記者,“金包銀”就能騙過專柜金店店員的猜想,于是他們又來到另外一家品牌金店,沒想到反應和上一家一樣,以此類推,還是一樣。
果然,犯罪嫌疑人能從中獲利而不被發現,關鍵就在于金首飾上面所打的鋼印和品牌盒子,也從此事中,可以看出“金包銀”受害者肯定不只有李女士一人。
隨著調查走訪繼續深入,都市頻道記者起底整個市場的產業鏈,除去“金包銀”外,市面上還有一些商家會“偷金”。
偷金其含義為,原本黃金比例是百分之十五,但是賣的時候,商家就會告訴商家,里面含金比例為百分之二十五,整整虛報百分之十。
經常關注黃金的朋友都知道,黃金含量越高,價值就越貴,不過這些商家是如何“偷金”成功的呢?
這就要說到“鍍金銀”金飾品了,而且它和“金包銀”聯系非常緊密,最鮮明的一個例子,李女士被燒化的金手鐲,應當就是采用了鍍金手藝。
這種鍍金手藝很好理解,就是在一個首飾上面鋪上一層金色物質,但是商家就是抓住這個漏洞,將本該百分之五的鍍金,去除百分之三,讓黃金含量只剩下百分之二。
如果掩藏的好,就能大賺特賺,甚至他們還研究出逃避檢測的辦法,只要在金飾品上鍍金5克,幾乎就能賺取意想不到的利潤,甚至成本才十幾塊錢。
總之,一步一步調查下來,除了心驚膽戰就只有心驚膽戰,真應了網友一句話,現如今這個社會,能長大成人真是個奇跡!不被騙是真的老天眷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