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答疑家長的過程中,有個問題讓我很痛心和被觸動:
那些讓家長棘手的叛逆小孩,有著非常光鮮的過往,妥妥學霸和牛娃,完全是別人家的孩子,出色到讓很多家長們實名羨慕。
這樣優秀的牛娃往往發生在小學階段,特別聽話和乖巧,完全按著父母的規劃和要求,樣樣出色,完全是十項全能的選手。
這樣的孩子被掌聲、鮮花和喝彩聲包圍著,一是因為有著非凡的天賦,二是有著卓越的表現,還非常乖巧和聽父母的話。
基本是父母讓做什么,孩子都會聽話照做,極度的自律和百分百按父母的要求指哪打哪,非常配合,也非常的讓父母省心,而且讓父母很驕傲。
可是到了六年級或初中后,孩子突然間就變成了另一個人,不僅對父母的要求置若罔聞,還對父母的話完全當成了耳旁風,動輒就摔東西、發脾氣來宣泄情緒。
對父母的說教與指責,開始激烈地反抗,甚至對罵、對打。什么難聽說什么,哪些話刻薄就專挑什么話說,將原本很嚴厲與高要求的父母整不會了。
父母很納悶地問我:
為什么之前那么聽話懂事的娃,突然性情大變,這是青春期叛逆嗎?要持續多久之前那個乖孩子才能回來?
在回答父母的問題之前,我先深呼一口氣,然后覺察了一下父母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我會跟父母確定以下問題:
父母對孩子的要求是否很嚴格?是否經常指責和挑剔?
孩子對父母的要求與規劃,是很開心的接受,還是震懾于家長的權威而不敢不聽?
父母跟孩子的溝通方式是商量,還是必須聽和應該這樣做,應該那樣做?
當我問完這些問題之后,發現叛逆的問題小孩,家庭教育高度的相似,那就是:
對孩子要求很嚴格,期待很高,挑剔和指責比較多,總是糾正孩子身上的問題,然后對孩子生活與學習完全包辦,過度關注與過度付出。
但有一個現實的問題是,小學階段越是樣樣拔尖的孩子,如果到了初中或高中后,沒有辦法繼續拔尖,或者失去了C位和老師的關注以及鮮花和掌聲。
孩子會非常失落,家長也會非常焦慮。
對于孩子來說,他們無法接受自己從閃耀的焦點淡出關眾的視線,淪為無人關注的普通孩子。
這時孩子既會懷疑自己,又有著無法釋懷的高期待,但自己又無法成為焦點。
此時孩子會非常煩躁和刺毛,會拼命想在人群中來凸顯自己,如果不能用成績來點亮,那么就通過標新立異或特立獨行來刷自己的存在感。
但這樣的存在感是一種虛假和短暫的自我價值彰顯,也會在虛假繁榮中成癮和偏執化。
同時對于家長來說,更多是無法接受孩子從頂峰開始墮落和擺爛,會極度地焦慮和對孩子打心眼里失望。
對孩子的失望會從語言和非語言中處處透著無奈與唏噓,也會對孩子極度的不滿,對孩子的現狀表示痛心,并試圖通過道理和指責讓孩子回心轉意。
可是家長不知道的是,正是自己的焦慮和過去對孩子的用力邊猛,才會讓孩子既對自我要求很高,又無法接受現實的落差,還對想要上進的心行動又無可奈何。
因為孩子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內耗和自我懷疑以及落差后深深的挫敗感。
對于曾經光芒四射的孩子來說,普通人的現狀是他無法接受的,再加上父母對自己擺爛或不如從前的失望,會讓孩子更加想要破罐子破摔。
孩子會覺得既然我努力也沒有用,也無法做到頂尖,不如從其它方面來證明自己吧,于是就會將特立獨行和標新立異或從游戲中刷新存在感和價值。
但父母總認為孩子叛逆是不上進,是自毀前程,卻不太容易意識到是自己之前太過嚴厲和嚴苛的教育理念,讓孩子陷入了無法做到優秀又無法接受平庸,干脆就放飛自我了。
孩子叛逆背后都有父母教育方式的誤差,孩子擺爛都是因為找不到價值感和方向,對自己喪失信心后的破罐子破摔。
想要讓孩子從叛逆和厭學以及對抗父母中走出來,唯一的路徑就是父母主動去改變,用積極、平和、松弛的狀態與孩子重建關系。
只要關系重建,孩子的厭學,叛逆都會迎刃而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