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級編劇職業認證課程結課后,我們計劃把籌備已久的高級編劇課上線。
這一次,我們以「類型電影的敘事技巧」為錨點,邀請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副教授、導演、編劇楊蕊,站在時間長河的中央,以「類型電影故事的原型要素」「類型電影敘事的雙重視點」「類型電影的兩大故事派系」三個維度,從17000年前的拉斯科巖洞繪畫講起,帶你打開故事講述的坐標系,構建類型電影敘事的底層邏輯。
為什么一些經典被解碼了上千年,還有人在反復看?
對于電影創作者而言,原型敘事是永遠值得研讀的主題。
如果拆解類型電影市場一些爆款作品就會發現,這些故事幾乎無一例外,都有非常工整的原型敘事。
今年春節檔《哪吒之魔童鬧海》故事雖然背離《山海經》,但用神話外殼包裹了當代青年的生存隱喻——小鎮做題家的逆襲、原生家庭的愛和托舉,給觀眾暢快的視覺體驗、極大的情感共鳴甚至日常生活里普通人間的善良、溫暖。
去年賀歲電影《第二十條》里,張藝謀導演沒有把矛頭指向艱澀的法條,而是用郝秀萍的"沉默"質問不公,用喜劇元素解構嚴肅打開現實主義,調動公共痛點。
《第二十條》劇照
再比如2018年暑期檔最具話題性電影之一《我不是藥神》里,用在好萊塢很多經典犯罪類型片里出現過的類型片人物配比,四男一女,創作了一組人物群像——以程勇為首的一個個性、身份差異明顯的賣藥團伙,作品最終也在個人表達和商業市場間做到了平衡。
我們常以為創作就是要發明新的痛點、新的精神產品。但如果脫繁就簡,回到本源思考去思考「故事不可取代的力量是什么」這一問題,就很可能會發現:從人類早期的鑿石摹壁、鑄鼎銘文,到后來的繪畫雕塑、膠片數碼,再到人工智能時代,工具技術在革新,人類記錄世界的手段不斷更迭,但講故事始終是回歸到人類最原始的情緒。
用楊蕊老師的話說,"很多經典的東西沒有發生過改變,一定要相信人類的一些永恒的精神產品。人類主體的悲歡、最大公約數的悲歡是相通的。"從戲劇范式或電影范式上來講,類型敘事就是人類目前"一個最大公約數的講述方式,也是有效的結合方式。"
楊蕊導演在《金珠瑪米》路演現場
學原型敘事,是學什么?
所謂"永恒的精神產品",一定是能夠貫穿古今給人以啟迪的東西。如果你是電影創作者,或工作、愛好與故事創作有關,接下來請你認真思考一些問題,這很可能是你打打破"創作困境"的第一步:
你知道人類故事的源頭在哪里嗎?你了解古早故事創作者如何認知、理解宇宙世界嗎?你思考過"上帝造人的根據"這類問題嗎?你清楚宇宙過去發生過什么、我們整個世界正在發生什么嗎……
千萬別覺得問題宏大、抽象、不實際。你有必要回到人類幾千年的敘事母題、敘事范式里,去追問、找到自有人類以來,個體都是如何表達隱秘的欲望?如何挖掘個體隱秘的欲望,并把真實的、真正的、隱秘的欲望安放進集體欲望之中,形成共振,形成沖擊,形成張力?
理清這些問題脈絡以后,很可能,你會更從容地應對創作焦慮、寫出作品,甚至能在快速起落的時代,擁有更沉靜的內心,找到自我表達和商業訴求的平衡點,持續創造價值,持久獲得創作的快樂。
具體如何探究人類隱秘的欲望、人與人、人與宇宙萬物的互動關系,去完成故事創作?楊蕊老師會結合心理學、社會學、民族學,以及更狹義的神話學、編劇學、敘事學,從文史哲等多角度帶你打通歷史觀深度探討追問,化繁為簡,學到有效的、核心的創作思路。
找到原型敘事中共通的痛點類型,觀眾永遠不變的焦慮和悲歡,然后去研究如何調動人類共同的悲歡,應用到劇本創作中,這種研究和教學方法經過電影學院十年授課驗證,也是行之有效的。
在北京電影學院,楊蕊老師的電影原型敘事課又被很多同學叫做"電影力學",因為切中根本、獨到精辟,在學院廣受歡迎。甚至有已經畢業幾年的學生,跑回學校重聽一遍這門課,"就是給自己充滿電一樣,像充能量一樣回學校來回回血。"
在楊蕊老師看來,電影是一個引力場,編劇作為電影引力場的締造者,也可以說是造物者。如同梳理內心與世界關系,是多數現代人內心缺失的根基。基于對人性本身深刻認知總結的故事創作心法,才不會是空洞、不切實際、流于表面的。
編劇是造物者,而不是填空的工匠。"我們今天特別容易把故事編劇理解為技巧和理論,編劇工作從來都不是那樣做的,故事創作不是技巧和理論的完形填空題,那樣的話我們會很快就喪失掉創作的快感。"
楊蕊導演在故事片《金珠瑪米》拍攝現場
楊蕊老師說:"其實我的基本內容,或者說最經典的核心內容沒有變。盡管人類已經快發展到量子社會了,所謂量子社會就是人人都是行走的波函數,隨時在發生波動和變化。但越是這樣的時候,越是需要抓住一些永恒不變的東西,到底這個永恒不變的東西是什么?它一定是最能打到你的。你一定要相信在變動不居的社會,穩定性是第一要義。"
原型敘事,就是她面向變動不居的電影市場,找到的具備穩定性的、可能永恒不變的,電影敘事方法論。這也是我們以「類型電影的敘事技巧」為主題推出高級編劇職業認證課程的原因,不僅僅是掌握編劇技術,實現職業成長,同時也實現對自我生命本能的開發,像打通任督二脈一樣,獲得內心源源不斷的篤定感。
兩天密集訓練,怎么學?
拿「類型電影敘事的雙重視點」這一單元來說,楊蕊老師教的,不是抽象的、形而上的文史哲理論,而是通過分析爆款電影作品案例,讓你真正領會抽象的理論是如何在商業電影中起到作用的。
比如講"原型人物"、"原型場景",楊蕊老師會帶你拆解《哪吒》電影中多個關鍵性人物,他們的原型人物都是什么?具有哪些符號性、指代性、象征性?如何形成人物之間的復雜微妙的表達?又是如何與現實同情共振的?也會舉具體案例帶你分析什么是原型場景。結合具體案例分析告訴你在具體劇本創作中,塑造人物的難點是什么?如何解決掉這些難點去塑造人物?
《哪吒之魔童鬧海》中申公豹
講"如何建立編劇中的雙重視點","如何在雙重視點中構建對沖突的理解",會帶你分析沖突的六重秩序是如何在一部類型電影中搭建起來的。以及與之相關的劇本創作中的瓶頸,用什么辦法打破。
總之,跟她學完這門課,你收獲的不只是具體的類型電影創作技巧,做到故事的最大公約數,更是重新理解電影、創作、生命本源這些主題的思路,實打實的啟發。下面是詳細課程大綱,希望能幫助到你。
最后說一說,為什么這門課,只能楊蕊老師來講?
從心理學、社會學、民族學等等多角度幫助你深度解讀世界影像文化DNA,理解人類文明的底層代碼,最終實現在類型電影創作中做到故事的最大公約數,兼具商業價值和個人藝術表達。
作為導演、編劇、具有示范價值的電影工作者,她創作的《金珠瑪米》、《畢摩紀》、《翻山》等作品多涉及少數民族文化深描。這類作品往往需要對人類學、民俗學、社會學等的深刻洞察。這些作品的成功,某種程度上也是民族文化與類型敘事融合的有效實踐。
《金珠瑪米》獲北京國際電影節民族電影展最佳導演獎等;《翻山》入圍柏林國際電影節青年論壇競賽單元;《畢摩紀》獲英國皇家人類學電影節巴茲爾制作者大獎;《圖騰之旗》獲中國首屆少數民族電影精品工程先鋒獎;《朝圣者東巴》獲洛杉磯電影節短片單元攝影獎。
楊蕊導演部分作品海報
作為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副教授、電影劇作教研室負責人、研究生拔尖人才實驗班專任導師,她也充分了解年輕作者在學習、工作實戰中常遇到的困惑,也會一針見血地指出問題所在,給出解決建議。
因此,無論你是正在創作中,還是創作起步階段,這門課都適合你來聽一聽,打開你的創作思路。如何挖掘人類的連續原始欲望?如何塑造人物形象?人物應該遭遇一系列怎樣的事情?創作者如何真正地與人物共情,讓人物既有你希望他做的事情,又有自己的主體意識?如何調用自己的生活經驗和想象讓角色有血有肉?如何把個體生命體驗具象化,落地到劇本?
3月29日-30日兩天,楊蕊老師帶著她的「類型電影敘事技巧」走進益起映創線下課堂,你不僅有機會聆聽過去只有電影學院學生才有機會學到的電影原型敘事專業課程,拓展知識,掌握更核心、高效的創作方法,也有機會結識更多志同道合的電影同行,分享創作體驗,在愉悅和諧的學習氛圍里,把類型電影敘事理論內化到自己的作品創作。
類型電影市場迫切需要有獨具個人創作風格,同時兼顧拓寬商業類型表達方式的類型敘事寫作者。最好的領路人、抵達路徑方法,都給你找好了,如果你有創作野心,這門課會成為創作路上的加油站。課程原價4200元/人,兩人以上團報4000元/人。地點在北京,咨詢報名聯系聯系課程助理↓
作者 | 輕舟
排版丨pelyliu
「注: 本文部分圖片來源于豆瓣及網絡,
若有侵權請主動聯系我們。」
益 起 推 薦
關 注【 益 起 映 創 學 堂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