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還沒迎來新總理,政治斗爭已陷入白熱化。贏得大選、有望出任總理的默茨還沒站穩腳跟,就被綠黨擺了一道。
▲圖源:EPA
默茨領導的基民盟原計劃與社民黨合作推出一項涉及數千億歐元的財政方案,目標是放寬聯邦政府債務上限,設立特別基金,用于基礎設施建設、國防和氣候保護等關鍵領域投資。然而,財政方案的修改涉及《基本法》,需要議會三分之二的贊成票才能實現,這也意味著沒有綠黨的支持,黑紅兩黨就不能修改《基本法》,而這也讓綠黨擁有了“一票否決權”。
綠黨深知自己的籌碼,“趁機”抬高要價。他們要求將“氣候中立”概念寫入德國《基本法》,并設定2045年實現碳中和的剛性目標?!赌系乱庵緢蟆沸稳葸@筆交易是“昂貴的代價”。
▲圖源:Jens Schicke/IMAGO
三黨協商結束后,綠黨議會黨團領導人哈塞爾曼(Britta Ha?elmann)興奮地表示:“我們極大地改變了聯盟黨和社民黨的政府計劃?!?/p>
從談判結果來看,這筆交易的核心變化是:原本5000億歐元的特別基金中,用于氣候政策的預算從500億暴增至1000億;“2045年碳中和”的目標被寫入了德國《基本法》。
按照默茨原本的計劃,特別基金主要用于修橋鋪路、改善鐵路系統、升級國防裝備,希望通過基建帶動德國經濟復蘇,增強德國在歐洲的競爭力。然而,綠黨的“氣候中和”將有可能限制政府投資方向,從而使默茨的計劃被嚴重削弱。
▲圖源:Frank R?th
專家警告,這一政策恐將加速德國“去工業化”。特別是能源密集型企業,它們將面臨更高的碳排放成本和投資不確定性,最終可能選擇撤離德國。
經濟學家施內倫巴赫(Jan Schnellenbach)表示:“如果氣候中和寫入基本法,聯邦憲法法院可能會以環保為由,阻止投資、拖慢經濟增長,甚至直接封殺大規模基建項目。環保團體屆時可以起訴幾乎所有投資,連修個高速公路都可能被擱置。”
德國法學家林德納(Josef Franz Lindner)更是警告,這種做法屬于“功能紊亂”(dysfunktional),他直言:“將政治目標寫入基本法,將迫使國家機關不惜一切代價去實現某些目標,而不允許任何妥協——最終可能對經濟和社會造成嚴重破壞?!?/p>
▲圖源:Kay Nietfeld/dpa
盡管默茨和社民黨在談判桌上占據主導地位,但在現實政治中,他們不得不向綠黨妥協,于默茨而言,代表著他還未正式上任,就已經成為一個被束縛住手腳的“跛腳總理”。
綠黨議會黨團主席德羅格(Katrin G?ring-Eckardt)接受采訪時興奮地表示:“我們是否會同意(這個財政方案),還是個未知數。但資金正在流向正確的方向?!?/p>
▲圖源:IMAGO/dts Nachrichtenagentur
換句話說,現在的綠黨不僅獲得了巨額氣候投資資金,還成功將自己的政治理念鐫刻進《基本法》,確保未來無論誰執政,德國都必須沿著他們設定的路線前行。
(歐洲時報德國版曉夢綜合報道,轉載請注明公眾號GermanReport)
【德易知(GermanReport)】(原名“道德經”)秉持“以報道德國經典,成報道德國經典”這一宗旨,立足德國,輻射全歐,服務華人,是德國有關新聞資訊的主要微信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