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歲的李嘉誠出售了和記黃埔23個國家43個港口,將這些港口和物流業務打包賣給了美國的貝萊德集團,交易價為228億美元。
這一原本看似稀松平常的商業行為,最終卻引發了輿論的熱議,連國務院港澳辦都兩次轉發香港大公報的文章,這兩篇文章都是批評指責李嘉誠的,這也是官方首次表明了自己的立場。
那么問題來了,李嘉誠出售23個國家43個港口的事情為什么會引發國務院港澳辦的關注和重視呢?
從理論邏輯上來說,李嘉誠是一個商人,商人逐利,之所以出售這些港口自然是因為這些港口在李嘉誠眼里應該已經屬于雞肋了。
相信大家都知道,李嘉誠堪稱華人企業家的天花板,其經商才能是毋庸置疑的,敏銳的商業嗅覺讓所有的企業家都無比的佩服。
當年在房地產蒸蒸日上的時候激流勇退,結果沒多久,就證實了李嘉誠的眼光有多么毒辣了。
李嘉誠自然也就成為了所有商人和企業家頂禮膜拜的對象,一般的企業家根本就見不到李嘉誠,想當年,連阿里巴巴的創始人馬云見到李嘉誠的時候也是恭恭敬敬的。
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李嘉誠在商界的影響力有多大了,毫不夸張的說,李嘉誠應該稱得上是華人商界的領袖了。
如今,李嘉誠抽身港口業務,恐怕也是不看好國際貿易了吧,畢竟,在當今全球經濟危機持續蔓延的情況下,港口的盈利也是微乎其微。
但是這些港口卻是全球貿易的咽喉,以巴拿馬運河來說,被稱為世界橋梁,也是大西洋通往太平洋的最方便快捷的途徑。
美國新總統一上臺就揚言要收回巴拿馬運河的主權,此舉也遭到了巴拿馬總統的強烈反對。
在這樣的情況下,李嘉誠出售這些港口,有可能是受到了來自某些方面的壓力,當然,更重要的是,出售這些港口業務,確實可以獲得很大的利益。
李嘉誠出售港口的事情遭到了輿論的指責,絕大多數人認為,李嘉誠的行為沒有站在民族大義的角度上,在大是大非的問題上不夠堅定,沒有端正自己的態度,站穩自己的立場。
總之,在大部分人看來,李嘉誠出售港口業務的事情應該是影響到了國家貿易戰略。
當然了,也有一小部分人認為這是對李嘉誠的道德綁架,畢竟這43個港口是屬于李嘉誠控制的。
李嘉誠有處置這43個港口的權力,因為這是純純的商業行為,沒有違反任何法律,所以站在客觀的角度上來說,李嘉誠應該是無可指責的。
就像李嘉誠曾經在接受采訪時說過的那句話一樣,對香港無愧,對國家無愧,對自己的人格問心無愧,其他有很多的事情被胡亂批評,胡亂的指責,你很難說的。
李嘉誠的話也很簡單,自己作為一個商人,無愧于香港,無愧于自己的國家,當然也無愧于自己的良心。
就像自己做過的,很多事情都會被胡亂的批評,胡亂的指責,這種事情確實很難去說,所以,面對網絡上鋪天蓋地的指責,李嘉誠一如既往的選擇了沉默。
但是在如今這個輿論信息爆炸的時代,一味的保持沉默,似乎也不太好,如果這件事情中有什么難言之隱的話,最好還是把它說出來,省的給自己的名譽帶來這么大的損失。
按照現在網絡輿論的風向來看,如果再不出來澄清一下,解釋一下的話,就真的會被釘到歷史的恥辱柱上面了。
一位來自山東的網友,甚至把李嘉誠和賣國賊汪精衛做對比,因為汪精衛當年也說過,自己無愧于國家,無愧于民族,無愧于良心。
一位來自廣東的網友在評論區留言,李嘉誠雖然通過房地產在內地賺的盆滿缽滿,但是他沒有移動爛尾樓,沒有拖欠農民工的一分錢,更沒有資金暴雷,也沒有大話忽悠,是一個實事求是,坦誠理性的商人。
相信大家都知道,李嘉誠其實是一名非常愛國的商人,也是一個偉大的慈善家,迄今為止,在慈善方面的捐款也已經超過幾百億了。
另外,汕頭大學也是李嘉誠捐建的,李嘉誠還投資興建了當地的醫院,無論是教育,醫療還是衛生,李嘉誠都為自己的家鄉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所以,在這起事件當中,很多廣東的網友也是力挺李嘉誠,畢竟李嘉誠為自己的老家為國家做出的貢獻,大家也是有目共睹的。
但是在大是大非面前,李嘉誠是否也應該考慮一下國家和民族大義,是否應該就出售23個國家,43個港口的事情做出明確的解釋呢。
對于這樣的事情大家有什么看法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