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國集團今年的會議,措辭對中國更加強硬,其中最顯著的變化,是進一步干涉臺海問題,對“一個中國”只字不提。
不僅如此,G7國家在聯合聲明中,不再強調“希望與中國建立穩定和建設性關系”,也不承諾“不與中國脫鉤”,至于“要通過坦誠對話表達關切和處理分歧”這一句,同樣消失得無影無蹤。
【G7外長聲明,對中國的語氣出現了巨大變化】
放在以前,這類措辭,一般起到政治和外交上的緩沖作用,不至于讓矛盾過于尖銳,這是G7國家在對華議題上心照不宣的默契,如今是連這點表面功夫也不想做了。
從去年11月的G7峰會,到今年的外長會,短短4個月時間,七國集團對中國的口風立刻急轉直下。去年還知道標榜自己“對臺灣問題、包括一個中國政策的基本立場沒有改變”,今年這類措辭就刪除得很徹底。
這當中最大的變數,就是特朗普勝選上臺,二次入主白宮,美國在內外政策上劇烈轉向。我們也知道,特朗普的內閣中,最不缺的就是對華鷹派。
然而直到現在,美國新政府還沒有系統性地闡釋自己對中美關系的態度,以及具體的對華政策,外界只能從言行中去猜測。而新發布的G7聯合聲明,已經說明了很多。
【聯合聲明對“一中政策”一字不提,以前這是重要的語氣緩沖】
很多跡象表明,G7聲明對華措辭的變化,是美國牽頭的,這次去參加G7外長會的美國國務卿魯比奧自己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對華鷹派,他還是參議員的時候,就上了中國的制裁名單。
魯比奧抵達加拿大之際,就已經明確了G7集團在外交上對美國的作用,那就是一個能讓美國“對抗對手和支持盟友”的政治平臺。只不過特朗普政府的“無差別關稅”政策,從來不會區別什么對手和盟友。
G7外長會召開的第一天,路透社就披露,美國要求G7國家對中國采取“更強硬的措辭”,不僅如此,在俄烏問題上,美國也試圖劃紅線,其他國家怎么支持烏克蘭,它不管,但不能對俄羅斯的口風過于嚴厲,免得壞了美俄關系正常化的“好事”。
而在巴以問題上,美國明確抵觸“兩國方案”,其他國家也只能在草案里順著美國的意思來,不然這份聯合聲明就很難發出去。
【魯比奧自己就是對華極端鷹派】
到了對華關系這里,其實都不用美國那邊提什么要求,其他G7國家就能自動自覺地“心領神會”。
日本應該是最沒有異議的那一個,這次G7外長聲明在臺灣問題上的措辭,和之前美日聯合聲明如出一轍;至于任期時日無多的德國外長貝爾伯克,其不專業的意識形態外交早就“聲名在外”,同樣樂意迎合美國對華強硬的政治需要。
還有一個歐盟外交政策高級代表卡拉斯,早在上任之初,其對中國的口吻就相當強硬,這次以非正式成員參會,也是她在一邊講,美歐不能打貿易戰,免得讓中國“太得意”。
至于剩下的加拿大、意大利、英法之流,更不會在涉華議題上,觸特朗普政府的霉頭。如果說在俄烏、巴以等問題上,G7國家還有較大分歧,而在對華關系上反而更容易達成共識。只有中國這個“假想敵”的體量,才大到能讓他們“一致對外”。
【為了確保聯合聲明能發出去,其他成員都決定對美妥協】
這是由G7過去的政治慣性決定的,這些國家在對華關系上是什么立場,早就已經用實際行動體現了出來,一兩句措辭的變化,“緩沖措辭”的消失,意味著它們撕下了這層偽裝,往后將徹底遵循“集團對抗”的思路,和中國打交道。
G7國家更深層次的政治動機,是要通過一紙聯合聲明展現所謂的“內部團結”。在外長會召開之前,明眼人都能看出G7內部的貌合神離。
東道主加拿大倒是想發揮下影響力,爭取平息內部矛盾,卻是眼高手低。加拿大都被美國時刻惦記著,特朗普多次表示,要讓加拿大變成美國的第51個州。這次外長會,加拿大為了招待好美國國務卿,干脆有意對此視而不見,只是“當鴕鳥”。
從聲明而言,G7彌合分歧的方式簡單粗暴,就是一味地迎合美國。一場外長會,顯然很難系統性地解決美國與其他成員國的矛盾,可各方都有產出成果的迫切需要。
【美國似乎是在利用G7聲明,在對華政策上逐漸轉向“戰略清晰”】
于是該妥協的妥協,該讓步的讓步,先靠一紙聯合聲明對外界表明,G7仍然團結,對聲明中提到的議題,特別是干涉中國內政這塊,都有著“高度共識”。
這恰恰表明,特朗普上臺后,美國在地緣上的冷戰思維更進一步,雖然整體偏向孤立主義和保守主義,但不會放棄“集團對抗”的慣用手段。
G7聲明對中國的語氣更加露骨,對抗意味更加強烈,擯棄了以往常用的緩沖措辭,某種程度上,也可以理解為,美國在利用G7這個平臺,逐漸從對華關系上的“戰略模糊”,向“戰略清晰”過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