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州地鐵登上《2024胡潤全球高質量企業TOP1000》榜單,排名全球第492名。
據悉,這是廣州唯一入圍的市屬國企,其估值高達3000億元,相當于一個大型科技公司的市值。
2024年,廣州地鐵運營的“地鐵+城際”總里程突破1000公里,相當于廣州到武漢的距離。
眾所周知,廣州地鐵一直以出色的運營能力、優質的服務水平而著稱,是廣州非常閃亮的一張城市名片,此次入圍全球高質量企業,可謂眾望所歸。
圖源:廣州地鐵(攝影:袁彥昌)
目前,廣州地鐵日均客流量高達900萬人次,一到周末和節假日,單日客流突破千萬人次更是成為常態,彰顯出世界一流的交通運營與城市管理能力,是中國超大城市地鐵系統的優秀代表。
值此契機,我們列出了50個“愛上廣州地鐵”的理由,它們是廣州地鐵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寫照。
01
好聽的粵語報站
廣州地鐵是全國首個用普通話、粵語、英語三語播報的城市地鐵。
三種語言報站,既方便了天南海北、全球各地的旅客,也像給粵語文化開了一扇精彩的櫥窗。外地朋友都說,在廣州坐地鐵就像上免費粵語課,聽幾遍總能記住幾個詞。
02
允許個人投放廣告
廣州地鐵允許個人投放求職簡歷、生日祝福、求婚宣言等廣告內容,打破商業廣告的單一模式,也讓地鐵成為“城市留言板”。
有人說,這背后是廣州開放包容的城市精神,有一種公共管理的“松弛感”。
03
安全可靠,全球領先
根據國際地鐵協會(COMET)2023年公布數據,在全球45家大型地鐵中,廣州地鐵多項主要運營指標位居行業領先,安全指標連續多年保持第一,服務可靠度排名第一,列車正點率排名第二。
04
搞地鐵,還得是北上廣
若要問廣州的城市建設,哪些東西可與京滬比肩?一個是國際機場,另一個便是地鐵系統。
截至2024年底,廣州地鐵本地運營里程達到了705公里,穩居全國第三,僅次于北京、上海,即使放眼全球,也是位居前列。
2024年,廣州地鐵運營的“地鐵+城際”總里程更是突破1000公里,這在全國幾乎是獨一份的存在。
有人說,搞地鐵,還得是北上廣。
05
幫“鄰居”修地鐵
在“跨城地鐵”這個賽道上,廣州地鐵一馬當先,在全國無出其右,凸顯了廣州在促進區域融合發展方面的胸襟與格局。
2010年,廣州地鐵就開通全國首條跨城地鐵——廣佛線,如今廣州、佛山已有3條跨城地鐵相連。
2024年,由廣州地鐵運營的四條城際線貫通成258公里"灣區地鐵",串起廣州、佛山、東莞、惠州、肇慶五座城市,并采用公交化運營。
目前還通過廣清城際鐵路與清遠相連,未來東莞地鐵將接入廣州線網,廣州18號線將延伸出南珠(中)城際鐵路直通珠海、中山,實現“1小時生活圈”。
別人只是拼流量,廣州地鐵拼的是灣區兄弟連。
06
開全國之先河,接管城際鐵路
2019年,廣州地鐵成立廣東城際運營有限公司,成為全國唯一一家運營地鐵和城際鐵路的地方企業,并開啟城際鐵路“公交化”運營先河。
目前,廣州地鐵運營的城際鐵路里程已達到338公里。今年還將開通新白廣城際北段、廣佛東環城際、穗莞深城際琶洲支線、廣清城際南延線首通段4條城際,實現城際成網運營。
未來,廣州地鐵還將逐步接手運營粵港澳大灣區的14條、700公里城際鐵路,并實現城際鐵路公交化運營,讓乘客更便捷地穿梭于大灣區。
07
技術輸出覆蓋全國
今年2月投運的麗江雪山觀光火車,竟然是廣州地鐵運營的,還有長沙地鐵6號線、南昌地鐵3號線、三亞有軌電車、昆明機場捷運系統等,也由廣州地鐵負責運營。
截至2024年底,技術和知識輸出業務覆蓋超100個城市,并參與國家863、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重大科技項目,目前在研政府重大科技項目40個,廣州地鐵科技團隊獲得首屆國家卓越工程師獎。
08
運維服務走出國門
2020年10月,巴基斯坦首條地鐵拉合爾橙線開通運營,由廣州地鐵集團全方位運營管理。項目采用中國技術標準,日均客流量超25萬人次,準點率99.9%,實現本地化技術轉移。
作為“一帶一路”標志性項目,它累計服務超2億人次,獲巴方“卓越表現證書”,搭起中巴友誼橋梁。
09
拿最少的“補貼”
據報道,2023年,全國59個開通城市軌道交通城市中,廣州地鐵是拿政府補貼最少的城市之一。
從廣州地鐵營收看,票務收入只占一半,商業經營撐起另一半天。靠"地鐵+物業"模式,例如:珠江新城地下藏米其林餐廳,白云站綜合體實現"下樓即上班"。
10
知名景點,都有地鐵直達
廣州的許多熱門旅游景點都有地鐵直達,例如:廣州塔、白云山、陳家祠、長隆、廣州動物園、沙面等。
知名商圈都有地鐵直達,例如:天河路-珠江新城商圈、北京路-海珠廣場商圈、長隆-萬博商圈、白云新城商圈等。
機場以及各大火車站,均有地鐵直達,凸顯廣州地鐵在規劃層面的前瞻性與便民性。
而粵港澳大灣區的許多城市景點都有廣州地鐵運營的城際鐵路直達,例如廣州蓮花山、肇慶星湖、惠州西湖、佛山西樵山、東莞可園等。
11
全國首個“區區通地鐵”的城市
2018年,廣州地鐵線網覆蓋了廣州11個區,使廣州在全國各大城市中率先實現了“區區通地鐵”。
12
時速160公里的“推背感”
2005年開通的廣州3號線開創國內地鐵時速120公里先河,突破傳統80公里時速限制。
2021年,廣州開全國之先河,開通國內首條時速160公里線路——18號線,形成"大站快車+全地下"模式,它讓廣州中心城區與南沙自貿區實現30分鐘互達,是當時國內速度最快地鐵。
2022年3月,22號線開通,是廣州第二條時速高達160公里的高速地鐵。
13
信息公開透明
廣州地鐵會定期公布每年的公司經營情況,以及廣州各條地鐵線路建設進度、站點的客流數據。
這些大數據方便市民了解廣州的地鐵客運服務情況,在數據公開領域,廣州地鐵堪稱表率。
14
重要節日開行“深夜地鐵”
當24小時便利店亮起第三盞燈,廣州地鐵仍在續寫夜歸人的安全詞。
例如,地鐵廣州南站凌晨兩點的末班車,接住過春運游子的鄉愁,也托起過跨城追夢的星輝。
3號線末班車開到23:45,加完班還能趕上樓下牛雜攤。
15
主題列車創意十足
廣州地鐵推出大灣區交響樂專列、“青春號”主題列車、南國書香節主題列車、國安號主題列車等創意項目,將地鐵打造成流動的文化展示平臺,讓市民在通勤中感受城市文化的魅力。
各類具有濃厚粵味民俗文化活動,讓軌道交通更有人情味、文化味。
16
超200座地鐵站設有母嬰室
截至2024年12月,廣州地鐵線網中,共計207座地鐵站配備了母嬰室。
自2017年起,新開通的線路做到了站站都設有母嬰室,實現了母嬰室全覆蓋,讓地鐵這個龐大的“基建巨獸”,充滿著細膩的溫情。
說實話,這一點比很多購物中心都做得更好。
17
無障礙設施覆蓋率100%
目前,廣州地鐵線網的無障礙設施已實現100%覆蓋。不僅配備輪椅坡道、無障礙電梯等基礎支持設施,還有盲道、求助按鈕等配套導引設施,全方位優化殘障人士從進站到乘車的出行體驗,讓無障礙環境從“有”走向“優” 。
18
朝氣蓬勃的志愿者服務
大家乘坐廣州地鐵,經常可以看到志愿者服務。
廣州日報在2023年的一篇報道中提到,廣州地鐵與近百家大專院校、社區、企業共建聯動,每年約有3000多大學生、20000名青年員工服務廣州千萬乘客,年均志愿服務超5萬小時。
廣州地鐵這種靈活的思路,既提升了地鐵的服務水平,也為年輕人提供了一次社會實踐的機會。
19
有設計感
有人說,坐廣州地鐵就像拆盲盒!
地鐵“彩虹橋站”,以“南越彩虹,不讓姑蘇”為設計主題,富有藝術氣息;陳家祠站青磚墻飄著早茶香,農講所站把革命故事變熱血漫畫,南沙客運港站直接造了艘“鄭和寶船”,連售票機都藏在船艙里。
去年開通的首條環線——11號線,更是全國首條非遺主題線路。
20
商業開發,反哺地鐵運營
廣州地鐵以“地鐵+物業”模式,通過20多個TOD項目實現商業反哺。
2023年商業經營收入67.55億元,與票務收入73.59億元共同支撐運營。這種模式既保障地鐵高效運轉,又通過地下商業、通勤綜合體提升出行體驗,真正實現“商業反哺公益,出行普惠民生”。
21
每站都配AED
從2021年開始,廣州地鐵在每個車站都配備有AED(自動體外除顫器)。
AED,是一種便攜式醫療設備,全稱是自動體外除顫器,可用于搶救心臟驟停患者,有“救命神器”之稱。
22
有溫度的地鐵,激發善意的車廂
在廣州坐地鐵,尊老愛幼,給有需要的人士讓座,已成為鐫刻在市民心中、自然而美好的習慣。
2024年,發生在廣州地鐵車站的好人好事3517件,地鐵車廂、地鐵站臺、地鐵走廊都成為激發善意的空間。
23
宇宙排名第一的“體育西站”
體育西路站日均換乘量80萬人次,是廣州,可能也是全國客流量最大的地鐵站,在網上一度有“地獄西路”的戲稱。
應對如此大的客流量,對任何城市的地鐵系統來說,都是一項巨大的挑戰。廣州地鐵在體育西路的客流疏散方面絞盡腦汁,制定多種疏散方案,投入巨大精力,雖然仍有不足,但總體做到了安全有序。
畢竟,這是“宇宙排名第一”的地鐵站,管好它真不容易。
24
票價掃碼支付的“懶人福音”
支持微信、支付寶、銀聯閃付,以及直接刷智能手機、智能手表進站,2023年移動支付占比超90%,現金?那是什么古董?
25
地鐵施工的“繡花功夫”
廣州地質條件復雜,素有地質博物館之稱,在這座城市修建地鐵,工程復雜度很高。
在此背景下,廣州地鐵在施工方面表現出非常細致的“繡花功夫”,例如7號線(二期)四次穿越珠江、九號線下穿武廣和京廣鐵路、修建十三號線時繞開400年古樹,建設速度與生態保護雙贏。
26
暴雨天氣,提供雨傘
暴雨突襲時,廣州地鐵出口總會亮起橙色雨衣架,提供一次性透明雨衣,平時也有便民雨傘租借,讓冰冷的雨天也能流露出“廣式溫情”。
27
失物招領處,每年找回3萬多件失物
廣州地鐵曾發布“失物大數據”,平均每月拾物3559件,其中最多的是羊城通、身份證、銀行卡。
此外還有手機、電腦、現金,以及數萬元的珠寶,都曾在失物招領處出現過。
若不慎發生物品遺失,可撥打地鐵服務熱線96891或通過“廣州地鐵”官方微信訂閱號的“失物招領”平臺查詢,可提高尋回幾率。
28
智能系統,實時監控列車“健康狀況”
廣州地鐵研發的智能運維系統,實時監控“在崗”列車的健康狀況,好像給列車做了個醫院里的“心電圖”。
在加持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后,白鵝潭煙花匯演,原本需要兩個小時的客流疏解,高峰期僅持續了45分鐘。
29
98%的車站配有電梯
全線網98%的車站有電梯,阿伯的輪椅從西朗到機場東暢通無阻:“這才叫老有所‘行’。”
30
世界上最干凈的地鐵之一
廣州地鐵車站之干凈,讓那些習慣隨手亂扔垃圾的人都不忍“扔”。
車站設計、擺設也都明了整潔,清清爽爽。在多篇官方媒體的報道中,廣州地鐵被譽為“世界上最干凈的地鐵之一”。
31
巧妙的換乘設計
廣州地鐵在換乘站的設計上有諸多妙手。
例如,公園前站是1號線與2號線的換乘站,兩線均采用 “西班牙式”(一島雙側式站臺)站臺,乘客右門下車、左門上車,避免乘降人流沖突,提升乘降效率,是目前全國唯一一座 “雙西班牙式” 換乘站。
再比如,珠江新城站則采用了“上島下側”式十字換乘布局,換乘流線清晰,換乘距離短,避免了客流交叉混亂。
不過,隨著城市的發展速度遠超預期,珠江新城站面對的換乘客流過于龐大,讓“上島下側”式十字換乘也顯得力不從心。為此,地鐵公司對站廳進行改造,乘客可以通過站廳進行換乘,這在一定程度上分流了客流壓力。
32
從火車換乘地鐵,有免安檢通道
目前,廣州市內多個火車站換乘地鐵,都設有免安檢通道,包括廣州南站、廣州站、廣州東站、廣州北站、白云機場北站。
免安檢通道為舟車勞頓的旅客,節省了大量的時間與精力,值得稱贊。不過,從白云機場下飛機換地鐵,暫無免安檢通道。
33
同站進出,10分鐘內免費
提供 10 分鐘內免費同站出閘服務,方便乘客 “過街、如廁、走錯” 等進閘未乘車的情況。乘客可與工作人員確認后,開放邊門通道通行。如乘客已經刷卡的可人工辦理退款。
據悉,這是廣州地鐵一直采取的做法,而非最近兩年才開始實行的,但很多人不知道。
34
有廣州地鐵博物館,免費的
來廣州地鐵博物館,從復古列車到未來科技,地鐵的進化史全在這,像坐上了時光機。一秒變身地鐵司機,鉆進模擬駕駛艙,手握方向盤,就是廣州最靚的仔。
最絕的是博物館里的“地下隧道”,走進去仿佛進入地鐵世界的秘密基地,燈光閃爍,軌道延伸,玩不盡的互動游戲,邊玩邊解鎖地鐵冷知識。
35
家就在地鐵上蓋
“找到地鐵找到家”,在廣州,地鐵不僅是出行工具,更是生活的一部分。
廣州地鐵地產將居住與地鐵網絡深度融合,交通便利,周邊商業配套完善,生活所需一應俱全,讓地鐵沿線的繁華與活力觸手可及。居住在地鐵地產開發的TOD項目,就能感受廣州的煙火氣息和生活趣味。
36
愛心預約
為行動不便的人群提供免費的專人護送、全程接力式的專屬服務,但這項服務需要預約,可打開廣州地鐵APP首頁,點【愛心預約→聯系在線客服預約】。
37
兒童免費乘車
身高1.3米及以下或未滿6周歲兒童(憑有效身份證明),可免費乘車,1名成人可帶多個兒童免費乘車,數量不設限。
38
上網速度快
5G信號線網全覆蓋。全市18條地鐵線路實現5G信號在所有區間和站臺之間連續覆蓋,列車在運行中的隧道場景下行平均感知速率從70Mbps提升至600Mbps。無論在站臺還是行進的列車中,上網沖浪不再卡殼。
39
節日裝飾,提供情緒價值
春節、國慶等重要節假日,站內布置氛圍感十足。今年春節,走進地鐵站,都能聽到耳熟能詳的廣東音樂,感受濃濃的節日溫情。
別小看這些裝飾,背后都是情緒價值,要花不少成本與精力的。
40
坐地鐵有“三急”,可掃碼找廁所
在車站站臺、站廳(進閘機附近)、換乘通道以及列車車門上方,通過“掃碼獲取衛生間信息”標識,獲得清晰的“如廁指引”,掃碼后可快速查詢到地鐵站內及車站200米內的公共衛生間分布情況,實現全線網如廁10分鐘內可達。
41
宇宙“最小”地鐵口
在市中心建筑密集區域,比如龍口西站,采用扶梯與樓梯分離的設計,建設袖珍出入口,既滿足緊急疏散需求,又節省地面空間。
這種因地制宜的極致化地鐵口,既便民也不破壞城市肌理,是類似香港、東京的集約化設計。
42
可以遛娃的APM線
位于珠江新城的無人駕駛地鐵——APM線,起點為中信廣場,終點為廣州塔,全長3.94千米,不僅方便CBD內部通勤,還能成為遛娃神器。
APM線采用無人駕駛技術,車頭沒有駕駛室,乘客可以站在車頭位置,透過玻璃窗看到列車在隧道中飛馳的景象。
這種“未來感”十足的體驗,對孩子們來說極具吸引力,仿佛乘坐了一列“時空穿梭機”,成為他們探索城市的新奇冒險。
43
中國地鐵的“換乘之王”
廣州地鐵十一號線作為大灣區首條地鐵環線,串聯中心五區,構建“環+十字+放射”的軌道交通骨架,連接四大交通樞紐(琶洲、廣州東站、廣州火車站、芳村),與14條既有及在建線路換乘。
目前就已開通的地鐵線路來看,全國換乘車站最多的地鐵就是廣州 11 號線,在全線31座車站中,換乘站高達26座,四線以上換乘車站5座,與既有線換乘16座,是名副其實的“換乘之王”。
44
裝配式建造
修地鐵也能裝配式建造?沒錯。
廣州地鐵十一號線上涌站建成國內首座地下三層裝配式車站,采用“搭積木”方式減少現場施工污染,工期縮短60%。
另外,赤沙車輛段引入國內首臺裝配機器人“赤沙號”,效率提升1.5倍,填補了國內空白。
45
廣州東站的設計妙手
廣州東站目前是1號線與3號線的換乘站,目前在建的線路有11號線和18號線,以及廣花城際鐵路。
其中,1號線、3號線、11號線又與18號線巧妙地組成了“井”字換乘布局,能夠盡可能減縮短了兩兩之間的換乘距離、減少了客流沖突,是該站“妙手”所在。
46
1小時暢享灣區生活
廣州地鐵地產以TOD模式打造的社區,為居民提供專屬歸家通道,樓下即地鐵/城際列車,無懼風雨驕陽,1小時車程輕松通達灣區,真正實現家與出行的“無縫接駁”。
47
最遠的兩個站,相距100公里
目前,廣州地鐵線網最遠的兩個站距離超過100公里,為四號線南沙客運港站至十四號線東風站。
這意味著,乘坐廣州地鐵,最多可以穿梭100公里的里程,跨度之大,超乎想象。
48
好吃的1號線
廣州地鐵1號線,于1997年開通,是廣州第一條,也是中國內地第四條地鐵。
1號線串起了天河、越秀、荔灣三大核心區,穿梭多個核心商圈,因此,這條線被老廣戲稱為“最好吃的地鐵線”:
比如長壽路站的荔枝灣涌,艇仔粥、馬蹄糕喚醒西關味蕾,陳家祠站外的西華路,腸粉、牛雜、糖水鋪林立,堪稱“老字號美食博物館”。
49
產業帶動能力強
廣州地鐵不僅是個民生工程,同時還帶動了上下游產業鏈。
作為廣州市軌道交通產業鏈鏈主,廣州地鐵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帶動引領作用,主動牽頭加強產業鏈上下游的協同合作,已成功中標巴基斯坦拉合爾橙線項目、南昌地鐵3號線PPP項目、重慶地鐵4號線PPP項目、長沙6號線PPP項目等多個項目,并帶動一大批本地企業攜手走出去。
2024年,廣州全市軌道交通產業產值規模已達到2700億元,位居全國前列。
50
在廣州,地鐵已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在很多城市,地鐵只是一個交通工具,而在廣州,地鐵已成為一種深入人心的生活方式。
1997年,廣州地鐵1號線首段開通,全長僅5.4公里。到2024年底,廣州地鐵里程突破700公里,還迎來首條地鐵大環線,在大灣區率先“吃螃蟹”,28年來不斷創造奇跡。
今天抱怨著3號線的擁擠,明天又為新線路歡呼——這就是羊城哲學:可以抱怨此刻擁擠,但永遠相信明天會更好。
這些理由,像是廣州地鐵與市井生活的交響曲。
廣州地鐵像一個不會說漂亮話的老友,把體貼藏在屏蔽門開合的瞬間,把城市氣質刻進飛馳的軌道里。正如有網友說:“很多城市的地鐵只是交通工具,而廣州地鐵是生活導演。”
以上,便是廣州地鐵高質量發展的一個縮影。
當然,沒有任何事物是完美無缺的,廣州地鐵當然也存在諸多不足,歡迎大家到評論區說出你對廣州地鐵的真實印象。
來,一起共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